农历三月初三,又叫上巳节,本是纪念黄帝的日子,后逐渐演变为春日雅集盛会。汉魏时期,文人雅士尤以“曲水流觞”为风雅——临水宴饮,酒杯随溪流转,即兴赋诗;至唐代,更兴踏青之风,士庶皆结伴郊游,赏花赋诗,尽享春光。


为承袭上巳节”曲水流觞”的文化,书画频道以当代笔墨重溯魏晋风骨,于仰山脚下举办”书法与我的精神世界”主题雅集。这场学术活动如同穿越时空的兰亭续章,云集众多书法大家在春山叠翠间以笔砚为樽斝,将古人”临水赋诗”的雅趣转化为”伏案论道”的精神对话。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后代必将有感于斯文。仰山雅集一年一回,看到新朋老友特别特别的开心,特别感谢书画频道,感谢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兰亭集序》的朗诵。这为什么能成为我们雅集永远铭记的一个发端呢,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千六百七十二年,但就是因为雅集的过程有王羲之前辈的书法作为记证,所以有了印记了。我们今天正式进入雅集,把掌声送给在座的各位,首先请出的德艺双馨,德高望重,也是在我们心中的老前辈申万胜主席致辞,来讲一讲“书法与我的精神世界”!
这次我们书画频道这个主题 ——“书家的精神世界·我的精神世界” 非常好。因为每个书法家,他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这次写的呢,标题就是 “在诗书中徜徉”。因为我通过多年的学习体会,感到中国的诗词,特别是名言名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它来自于天地,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人生,都是书家、诗人、文人内心的表达和显露。可以说,最能反映诗人或书法家心灵的,就是他写的东西,不喜欢,他就不会去写。所以我始终认为,中国的书法、名言名诗,会陶冶我们的情操,滋润我们的心灵,还是激发我们不断前行的一种精神动力。所以我学习书法,始终是在创作阶段把古代诗词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这不仅是写,主要是致敬经典,崇拜经典,在经典中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吸取古代诗人、文人、大家,他们这种怀天地,怀天下,无自我这种精神情怀。这个东西可以说也应该作为自己,一个书家的日课,天天学习,能够天天进步。所以我的精神世界就是诗词和书法,这会将伴随我的一生,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
谢谢万胜主席。虽然说这个临时点题,但是讲着讲着,就把一辈子的底蕴呈现给大家。那书家也是,你说练多少年,但是最后写呢也就是那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一挥而就不需要准备,但是在此之前确实需要长久的准备。接下来用掌声请出刘恒老师!
一年一度的仰山雅集,今天在这里再次举办,我们定了 “书法与我的精神世界” 这一主题,让大家以手札、信札的形式创作表达。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之后,我们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抒发感悟,有写文章的,有写书信的,有写诗词的,还有写白话现代诗的。各种文体,都表达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认知,特别是自己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心滋养和提升。就我个人而言,从很小的时候,大概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书法。这么多年下来,如果今天要在这里总结一下,那就是书法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些技能,更是通过书法让自己的内心和生活都变得充实,摆脱了日常琐碎、庸俗的层面,进入到一个更高的、有精神享受的境界。所以,我觉得今天看了这个展览,看到大家在雅集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学识、认知和体会,能感受到我们书法界的文化素养在普遍提高。我们的仰山雅集一年一年办下来,活动的质量和内容丰富性也在不断提升。能够参加今天这个活动,我深感荣幸。
谢谢刘恒兄,今天特别感谢来自河北霸州的张雷民先生。张雷民先生是霸州顺达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河北省企业界书画协会主席,还请您上台说两句。还要感谢和您一同来到我们仰山雅集现场的,来自霸州宣传部、县委县政府,特别是我们霸州文联的朋友们。
我一生当中想不到能登上这么高的艺术殿堂。今天我又想起自己从小学书法时临帖《兰亭序》的经历,心中感慨万千。今天我有幸见到老师们,他们堪称书法界顶级的榜样,这让我感慨万分。今年我75岁,年近八旬,但意志不移,书法一直陪伴着我。起初,我从写大字报开始,书法从小就是我的爱好。没想到,这种爱好能伴随我一生,充实我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我内心的追求。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与大家交流,在书法学习上取得更多进步!
感谢雷民先生特别也讲到了当年从部队战士开始写大字报就进入了书写状态,从单纯书写迈向了书法领域。所以说当年这种工作性质的书写,相比前人充满人性与生活气息的书写,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大大不如。如今我们真正拿笔书写的时候少了,要是慢慢远离书写工具,就会逐渐远离这种富有底蕴的文化状态,对吧,张飙主席,现在,请您上台分享!
三月是个好月份。除了三月三以外,还有三月二十八。公元前4667 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仓颉。有了仓颉,才有了文字,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汉字。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其文字能够和汉字相比。其他民族的文字都未能形成艺术,而我们的文字形成了艺术,催生出中国书法。既然书法成为了艺术,它就必定有一个源泉。那么,它的源泉在哪里呢?从马克思到毛主席,再到习近平主席,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所有艺术的源泉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我们正在经历的、火热的生活。所以,我们的书法精神应该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反映现代社会、反映时代特征、反映现代生活中振奋人心的事件、反映推动时代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其中体现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我们的书法精神。
感谢张飙老师,也感谢所有的老师们。有请夏潮主席来上台分享。
我写书法这事刘恒知道。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同学叫刘涛,是武汉地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刘涛跟我说小潮,你光写大字不行,得练帖。于是,我们就在宿舍里开始练帖。那时候没有字帖,刘涛从家里拿来字帖。练了两年帖后,武汉大学举办大学生书法比赛,他对我说,你去写。我就写了小楷《岳阳楼记》。在大厅里摆好桌子,别人都写完了,我因为要写好几百字的小楷,还在书写,大家都围过来观看。当时,我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得意之感。后来评奖,居然评了个一等奖,那可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比赛一等奖!那种精神上的愉悦,让我体会到书法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满足,也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参加工作以后,我经常做文字工作,压力很大。要是工作没做好,人就会很压抑。怎么办呢?写书法!看看字帖,写两幅字,烦恼就忘了。所以这么多年,我没有得抑郁症,也没有因压力而产生极端想法,多亏了书法,让我的精神一直还算健康。现在退休了,年纪大了,经常忘事,忘名字,忘东西。有人问我会不会得老年痴呆,我说不会。为什么呢?因为写书法能防止老年痴呆。只要我还能活下去,拿得动笔,就会一直写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

古筝:漫妮 笛子:刘美琳
今天这个讲话都是即席讲话。因为这个雅集嘛,你想想人家当年353年王羲之这些人在一块,谁说头天弄个稿让王羲之审审然后说到这念一念?没有!那就没啥意思了,是吧,也不是开会。刚才我跟振民书记还说,特别感谢振民书记在文联主政那些年,给我们艺术家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们思想开放,心情顺畅,呈现了很多优秀作品。你看夏潮主席带头鼓掌,我们也借用这个掌声欢迎您!
为了参加今天的雅集,我提前结束了医院的那个10天的输液。之所以还能在80岁,耄耋之年从北京医院走出来,与书法有关。为什么跟书法相关呢?我给大家老实交代,因为我到中国文联当书记,整天战战兢兢,大汗不敢出,生怕把这个事给弄砸了,五年应该说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一旦退休了,觉得太好了,首先是终于可以睡觉了。但是没有睡了一个礼拜,这个觉就睡不下去了,浑身不舒服,又失眠又等等,上医院查也没有什么毛病,这就是所谓的退休综合症。咱们一个书法家给我拿去了欧阳修的诗《试笔诗》,那个诗我还现在还记得,“试笔消长日,耽书遣百忧。余生得如此,万事复何求。”到晚年能练练书法,把胸中的忧愁它排解了,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好的呢?我觉得受启发,接下来练书法。练书法有利于晚年健康长寿,所以我的体会就是,为什么80岁能从那个“终生院士”的那个地方走出来?关键在于练书法。跟大家一起练书法,不在于写成什么样,在于参与,物我两忘。谢谢大家。
谢谢振民书记,接下来请树贤部长上台分享。
今天这个雅集好!好在哪里?好在这个雅集的主题——书法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这么多人爱书法?为什么我们的书法几千年来延绵不断、传承创新,现在应该进入繁荣的时代?最重要的,我们爱书法爱的是什么?爱的是他的精神,书法精神。书法精神是什么?第一是学习的精神。你不学习书法,你能会写书法吗?你不学到老,你能人书俱老吗?所以书法不能停止一天的学习。第二我体会书法的精神是进取的精神。每个学书法的人,都想把自己的书法写好,没有一个是说我学书法我是为了写的不好,对吧?没有的。所以进取的精神,你看他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在发展,都是有不断的书法人、书法家本着这种进取精神,推动书法的创新,推动书法的繁荣。第三点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书法的发展,从金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行书到现在,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种创新,书法包含了创新的精神。当然还有一种,书法也有传承的精神。书法非常提倡尊重古人、向传统学习。临帖就是改变我们自己那些不合书法规律的写字方式,进入书法。为什么要临帖?所以你不临帖进入不了书法的行列,爬不上这个台阶。那最后一个精神是包容的精神。你说没有包容,那有这个王羲之出来吗?王羲之就是创新啊!他从原来的书写都变了。没有书法的包容,有九成宫出来吗?没有书法的包容,有怀素吗?没有书法的包容,有张旭吗?所以我们要本着书法包容的精神,提倡书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创造一个书法的繁荣的景象。
夏潮主席,刚才您说您声音嘶哑,我们找一个声音不嘶哑的说两句,著名歌唱家李丹阳,有请!
今天是我申请要来看雅集这个展的,我想向各位的大师学习怎么去创作,怎么去写心得,怎么用这样不同的别致的方式,来展示我们书画的魅力。所以今天我想那就用一首歌声回报大家,祝大家雅集成功,祝大家健康快乐!


其实有人说今年是AI元年。所以在今天的仰山雅集当中,我们也特别就现时代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请朋友们待会都积极发言。为了发言更具学术水平,今天的仰山雅集特别请来了著名书法家、当代草书的领军人物旭光老师作为学术主持人。以热烈的掌声请旭光老师!

各位好!请大家多支持,可以效仿一下古人前贤我们论辩一下。我们不要求达成什么共识,但是一定要碰出思想的火花,才不辜负这个春天。那么下面,关于AI的问题,就刚才提的问题,这个AI能不能代替书法家?现在就是书坛有人提出来:书法家能不能被这个AI代替?这是第一个问题。咱们今天话题也不多,特别做了准备,请我们书画频道的主持人,问问deepseek怎么回答。

好的,那么现在我将会问它,现场让它回答。请问AI会取代书法家吗?请用200字以内来回答。
AI不会取代书法家。书法家的作品承载着个人情感、文化底蕴与艺术追求,像怀素的狂草,笔势豪放,尽显其洒脱性情。而AI没有情感和主观意识,只是依据程序和数据生成书法,虽然形似,却无神韵。书法创作中的笔力、节奏、意境等微妙之处,AI难以把握。此外,书法家在传承和创新书法艺术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不断探索,赋予书法新的生命力,这是AI无法做到的。
旭光老师,您看刚才这个机器回答的,您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答的基本正确。要把这个问题回答的明白,还是要请我们在场对书法有真正生命体验的人来回答。杨杰,我们现在河南书协的名誉主席,专门从河南赶过来。你来谈谈AI来了以后,你面对AI的威胁了没有?AI能不能代替你的创作?
书法它是有生命、有温度,AI它不能代替。最近有一个朋友,他叫我帮他写一个内容。我一看他的内容有点太直白了,就把他的意思都输入到AI里边,看看能生成一个比较雅的词,或者古代的诗词,能代替他这个意思,但是没有找到。我就觉得AI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我说你按照他这个意思作一首七绝吧,结果它做出来七绝也很不尽人意。书法不仅是承载着我们的这个文化技艺,流淌着我们民族的血脉,它也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书法它就是精神产品,它是一个非物质的东西。这个主题呢,我觉得对我们目前对书法的有些片面的理念,它也是一个匡正、引领。你比如说有的说这个书法是纯艺术,实际上书法它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这样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不仅仅是艺术,还是文化,还是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这种思想文化人格精神、性情志趣的一种表现,不能很狭隘的去理解。新科技的东西可以给它助力,但是取代它还是有难度。
文彰老师,诗词学会您是最有发言权的,这个书法诗词从内容根本是一脉相承的,请您讲两句。
这个问题我们诗词界马上就引起重视。大家的意见就是说,现在deepseek代表的AI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的写作水平,它储存了大量的古代诗词,我们人的一生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所以一旦你输入题目,再加上细致要求,它几秒钟之内就能弄出来。可以说这种速度和它结合人类智慧的能力,无人能够比拟,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但是正如刚才前面几位老师所讲的,它现在还达不到人的智慧。它这个写出来的东西有两个局限:一个它只认平水韵,其他的韵它不认,你用的中华通韵,它会把你改过来;第二个局限就是陈词滥调,因为它收集的都是古人的诗词诗句,什么当代的词汇它几乎没有。但是它是我们不可离开的工具,是一个有益的工具。而且你对这个AI的应用程度,跟你的知识能力思维完全相关。所以AI可以让你成为学霸,AI也能使你永远处在学渣的位置。
谢谢周主席、周会长,又充分肯定了这个AI的作用,我也赞成。为什么?就是说艺术是有一定原则和规律的。那比如说书法,你有笔法、有字法、有章法、有墨法,你都有说头。这些说头它就能抓住,难在它抓不住你随情绪变化时候的那个变化,它是抓不住的。所以AI有可能就是取代你只懂规则、你不懂变化的人,会被取代,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警惕、要努力,要追求那个精神的、灵魂的那个变化的表达,可能要作为重点。就是说那个AI能代替低端的审美,是的是的。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谈一谈什么叫美,什么叫低端的美,什么叫高端的美。这个题目叫“书法审美:美与丑如何界定”,这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这个很需要把它弄明白。有请邓宝剑先生!
曾经苏格拉底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美是什么?最后的答案是美是难的,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事实上,美和丑刚才张老师说怎么界定,我觉得需要分清两个层次,第一是上下的层次,我们说真善美、假恶丑,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另外,要分清不同风格的美。有一种呢,我们说是秀美的;有一种呢,是朴拙的。这种朴拙的呢,有时候我们也觉得他是丑,就像有的学者说那个怪石以丑为美,那个石头啊,怎么样才美呢?他丑才好,什么瘦漏皱透。所以说呢,我们的书法艺术也存在这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呢,是上下的,水平高的,还有水平低的,我们说那个很丑,说明那个很丑陋,水平很低;但是在艺术风格里边,有的是秀美的,有的是朴拙的。我们不能一看到那种朴拙的风格,就说这个是丑书。这个丑书呢,你是带着情绪的,是一种贬低。事实上如果你把这两个层次混淆了,我觉得就搞不清楚书法的审美。关键是要能分辨这两个,关键还让谁接受?是自己接受、书家接受,还是观众大众能接受?理想当中应该是有个共识,但现实上是不会有共识。而且呢,大众的审美并不等于那个达到标准的审美,就像我们说那个众意是不等于公意的,众意——大多数人的一个意见,但是那个公正的意见,未必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说呢,我觉得作为一个欣赏者,不仅仅要面对我们刚才说的种种技术的挑战,关键是要提升自己,就是自己本身给自己的一些挑战,比如我的惰性、我懒得学习等等,要克服这些东西,来提高自己的那个眼光,这是最关键的。
讲的好,谢谢宝剑!你看我们这边还有一位张老师也是北师大的,志和老师,张志和先生,志和老师还是启功先生的高徒,也请志和老师谈一谈。
这个话题非常好。我跟启先生学书法的时候,先生讲了一个标准:像音乐一样,有乐音和噪音,噪音就是不好的。书法呢它有多层次的美。我就想了这个孙过庭《书谱》里边的一句话很好,它美的层次是什么?为什么王羲之是美的?说“右军之书,末年多妙”,练了一辈子,到晚年才写得好。怎么一个妙呢?第一个是思虑通审,第二个叫志气和平。他把写书法这个事搞清楚了,里边有很多事搞清楚了,叫思虑通审;志气和平,心平气和,所以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他才能传到今天,感动我们大家,年年在这里搞雅集。然后子敬以下就坏了,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自己要搞出个花样,用很大的劲去搞,一定要造作出一个自己的东西来,层次就低了。但低还没有低到胡涂乱画的程度,这就是书法的层次。
谢谢志和老师,你讲的太好了。你这个名字就是根据王羲之那句话起的——志气平和。
刚才一说这个,启功先生讲了乐音和噪音之别。这个里边呢,那人家这个还有专门制造噪音的,是吧?你当年不理解的摇滚乐,他不也就成为青年表达情绪的一种艺术形式吗?
这就是更时代性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书法走进时代。
那我们再举一个,您要说到草书,那赵冷月先生人说是当代丑书之父,可是人家是楷书功力起家的,确实有相当的功力。到了衰年,人家敢于自己变法,那你接受不接受他走到这步,是不是他的艺术追求呢?
是的,我很赞成他走到这一步。我现在想讲关于丑书这概念,有学者已经说了,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就说现在的有一群人在喷,说谁谁谁丑书,谁谁谁丑书,结果喷了半天呢,恰恰都是这个时代刚刚成长起来的60岁以上、70岁以上的最有成就的书家。他们竟然把沈鹏先生称为当代丑书之祖。那为什么?这个学者也有回答,是他们对书法这个门槛还没上来。书法要欣赏,美不美是有一个门槛的,书法是有标准的。这只能证明这些人对审美的一种低俗的一个状态。
那如果这个门槛不让更多的人进来的话,那这个门不就相当于关着,就成为大家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最重要。就说书法搞到一定高度的,比方说有很多教授专门搞了一辈子书法,他又是搞历史研究,又搞文学研究,又搞哲学研究。你不能不信任他,那个东西有一定的现代价值或者叫意义。他早就过了那个基本功的那个阶段了,他要不表现出自己生命内心所对应的那个跟所有的人都不一样的那个符号,他这一辈子是绝不甘心的,这就是艺术家。否则他还叫什么艺术家?所以你连这些人都不信任,你不往那个门槛、不往那个台阶上登,那也真没办法,也真没办法。
可是关键这个门槛上有很多这个看门的,比如像丹阳我们这样的,愿意学习书法,愿意向书法艺术接近靠拢,去欣赏去精进的时候,突然我们最初那个学习班就会当头三棒子:你这个点不对,运笔不对,握笔不对,回去重练。那他们是这个书家的看门人,还是书界的敌人?
他们当然不是敌人了,他们早晚有一天会觉醒。但是我今天想说,有一句话误导我们很多年,也误导了几代人。就是说一谈到艺术的时候,有一句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说这个好,我觉得那个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来是一个味觉的东西、吃的东西,把它套到了艺术上。首先这套的就不对。这个萝卜或者青菜和辣椒一吃,好辣,这叫直接判断、直接愉悦、直接享受。拿一块红烧肉一吃,哎哟好香,完全是直接判断,或者说他先愉悦后判断都可以。但是审美恰恰是反过来的,他看了以后,他要先判断后愉悦。因为什么?因为审美是视觉,视觉要调动你的知识、你的阅历、你的审美经验,才能对这件艺术品做出判断。这就是从科学上从心理上回答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个完全的误解,就是个误会。那么口味没商量,审美有标准。那标准呢,就在古典的作品中,也有很多人总结出来了很多的原则、规则这都有。那么掌握了这个标准再去评判,才是正确的评判。那么孙过庭其实在他的书论里边、书谱里边也有很多说法。比方说他说“数画并施,其形各异”,就是同样的笔画,好几个画的话,你这造型是不能一样的,一样了那就不是艺术;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这几个点都来了,你都得写的不一样。乖,不是听话的意思,说你很乖,不是,就要矛盾的变化的,这就是标准呢。他关于书法家的成长过程他也有标准,他有个三段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然后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你知道了就行了,你不一定天天平正,你知道了、你明白了,你就去追险绝,有了那个险绝才有美,没险绝到哪找美去,全是平正了,对吧;然后他说既能险绝,这要求就高了,能你还能做的到,你还得表现出来,复归平正。这个时候的平正就包含了险绝,因为你已经做了大量的险绝的探索、书写磨合,你已经觉得它很正常了,所以你的复归平正就包含了险绝。这就是标准。孙过庭当年也像苏格拉底一样觉得很难,他也批判过一些人,或者说讽刺过一些人。他说出过这样的话:家有南威之容,方可以论淑媛;有龙泉之利,方可以论断割。你们家有龙泉宝剑,最高级最闪亮最快那个,你再来谈谈如何这个一剑下去能不能削铁如泥,否则话你就闭嘴。这就孙过庭的话。所以说那个真正的丑书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传统文化追求的底蕴,没有古法的技法,没有过关的,这样到处都是毛病,然后就乱写,然后就猎奇,搞杂耍,这才是真正的丑。现在人攻击的这些个有一定有相当成就、全国名气很大的这些人,那都不叫丑书。我认为他们应该被接受或者被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才能跟上这个时代,才能跟上AI的这样一个节奏,这个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刚才我们讲了审美,我们往下推进一点,能不能让我们的年轻的朋友来谈一谈他们对我们书法艺术的传承?找一个好不好?请几个年轻人来。
我觉得欣赏书法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赏,第二是评,第三是论。赏是不说话的,只用眼睛去看;评那是你有史观、你有研究、你有创作心得,你才能评,你才能评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区别,你才能评米芾和赵之谦的区别,这是评;第三个论,论是下结论。如果说,你没有对书法史的这个学海的滋养和对史观的照,也没有近几十年的功力的技法的训练,你也更下不了结论。所以说今天这个时代为什么出现丑书这种大家都要说呢?大家都停留在赏的一些这个层次,直接就下结论。这是我理解的这个审美的这个过程。
接着刚才邓老师那个话讲,这个古人讲、西方古人讲美是难的,所以审美是难的,所以美育也是难的。这个里面就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于传统的了解,对于书法整个的一个感受,一定是一个盲人摸象式的。那么书法的话,它又有很多精神性的、文化性的和经验性的东西在里边,所以的话呢,那对于书法的感受对于普通人来讲,一定是非常难的。那么作为年轻人的话呢,我想那么未来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然后也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是吧?然后也希望能跟这个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呢,继续的多学习。今天非常受益,谢谢。
我们90后身处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就是很明显,这些数字化AI、抖音以及这个短视频类,已经很明显的改变了书法的传播方式。但是在我看来,它并不能够取代书法它作为一门精神修行艺术的本质。书法的这个,我觉得它的核心还仍然是在于我们笔下的这种精神。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做一个传统的复古者,也不能仅仅只是去盲目的革新者。我们应该要尝试着去连接传统与未来,做一个探索者。
我想以一个问题来引入,就我们创作书法的时候,是不是想抱着一种提交一份100分的书法作品去创作?我感觉不一定。但是有时候,比如说今天的书法与我的精神世界雅集活动,以手札的形式去呈现一份真实的一个作品,我感觉有时候是更能打动人的。所以我觉得在书法创作里面,他也有一种这样的魅力,能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这也是我们年轻创作者一个就是自我鼓励的一种方式。
我是从小喜欢书法,然后一路学习,越学越觉得学而不足。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需要的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刚才老师说了书法的学问也很深,它包含了儒释道,所以我们就在实践中去理解感悟,把自己的精神和思想体现出来,把中国书法艺术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使命。
感谢书画频道能给我们年轻人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近距离和诸位名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就像张老师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们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多的和社会的名家学习。
看起来年轻人都希望在传统技术上要创新。我们高高兴兴的甚至无可奈何的走进了AI的时代。我们责任重大,我们既要传承我们的经典,保持我们传统的神韵内涵,我们还要拥抱这个AI,拥抱这个时代。更多的在坚持传统基础上,吸收时代的审美、时代的美学成果,来丢掉那些个那个AI能替代的东西,强化那些个AI做不了的事情。那就是要书法要从使用转向以审美为主。这个时代已经彻底的来了,谁想回避,谁多么的无奈,也是没有办法的。从学术的角度讲,我们迎接这样的时代。最后要重申,书法只有作为艺术的时候,才是数据不可量化的心灵的颤动。

谢谢王喆。那今天我们乙巳年的仰山雅集到这里就进入尾声了。有的时候啊心灵的碰撞是最难得的。去年我说书法写什么?书法写文字,书法写文学,书法写文化,书法写文人。今天受各位感悟,特别是旭光老师的话题的引导,让我想到了书法不能只写什么。书法不能只写技术,书法不能只写门派,书法不能只写润格,书法不能只写自己。我想无论任何时代任何技术条件下,到人民中去这句话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让我们永远到人民中去。那乙巳年的仰山雅集到此圆满礼成,感谢各位,明年见!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