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纪念展在太原开幕

640-69
对刘洪彪先生唐诗五十品书法展的一点感想齐玉新

在刘洪彪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由太原文法堂主办,今日鉴藏和三丰书画院协办的“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纪念展”在太原文法堂举行开幕式。刘洪彪先生的夫人胡晓昱,十余位学生以及山西的书画艺术家百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展出的五十件书法作品,是刘洪彪先生去世前抱病创作的。作品大部分是小作品,五体皆备,形式新颖,富于创新性,让人耳目一新。

对于刘洪彪先生的书法人生,窃以为,他提出的很多书法理念如“给书法穿上盛装”、“展厅是件大作品”、“让书法作品住进大别墅”、当代书法“尚式”等,是非常具有时代观的理念,对当代书法的展厅文化和展览创意有着很大的影响,也从很大程度上让书法展览更具有了新意。以往的书法展览,无非是装裱好的画轴整齐排列在展厅的墙壁上,只能称之为陈列。而随着展览观念的进步,展览设计、展览的整体观逐渐对原有展览模式进行了改进。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展览,较之一二十年前,可以说更有了看头,也让书法作品的展出环境更加搭配。刘洪彪先生不仅提出了新的创新观念,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观念。举办了六届的狂草四人展,都是刘洪彪先生亲自策划设计布展。观众能够从宏大气象的展厅中感受到每件作品、每组作品、每个人的作品,无论尺寸、内容、形式、装裱以及宣传品都非常具有场感的感染力。有人说,这种展览,是当代书法展览的新范本。

本次展出的作品虽然不大,窃以为无论在形式上、书体上、章法上以及唐诗内容的选择上,都极尽创造力和构思。而这些作品,其实应该是为书法小品的创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我们知道,以往的书法形式都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诸如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显然这些形式已经和现代的生活环境和建筑装修风格不搭了,这样势必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的书法创作在新的时代该如何融入到生活空间中去呢?我们该创作什么样形式的作品呢?看了刘洪斌先生这些作品,我是深受启发。或许这些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继续产生联想,继续往前探索。

刘洪彪先生是书法界有思想、敢于创新的人。在最后生病的岁月里,依然创作了这么多鲜活的书法作品,而文法堂没有独享,而是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2025、2、24

640-66

艺术家

刘洪彪
展标题字
胡抗美
策展人
李文勤
主办单位
文法堂
协办单位
今日鉴藏
  三丰书画院
展览时间
2025年2月23日——2025年3月15日
展览地点

山西太原文法堂

太原市万柏林区梅园千峰小区东门

640-67

 

《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画册  文法堂 今日鉴藏联合出品

《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弁言(代序)

太原李文勤,相貌奇逸,有令人过目难忘的辨识度。其爱读书,喜观察,善思考,多涉国学经典,对世事人情颇多己见。其书屋号称“六法堂”,相熟者皆称其为“堂主”。

“堂主”宝爱书画,常往来于京晋并云游各地,与业內人士频繁过从以增见识,以强眼力。近期,“堂主”与友人联袂,打造一方数百平方米空间,期与藏家鉴者精英谈经论道,欲邀书坛画界人物运毫出品。

新空间须有名号楹联,“堂主”拟请我一并撰书。我从简省事,径取李文勤之“文”、“六法堂”之“法”,合成“文法堂”,题罢。又以“文、法”二字冠顶成联:“文载世间高怀至理;法涵笔底大美真情”,是为“文法堂”解析、寄“堂主”以期冀。只是,我以为匾联由一人所书,少变化,欠美感,不合适,故转请大书家张旭光先生以其雄浑劲道之笔墨书就联语,着实大添光彩。

“文法堂”面世,主人拟举行首场展览,执意由我提供作品。数度电邀,几番面叙,实难谢辞,故答应其容我些时日缓缓写来。

癸卯兔年于我不大安妥,长期悖天忤地乏觉缺食以至心力殚竭,到了受严厉惩罚、遭严重警告的时候。在已经过去的三个季度里,除了在家忍疼受罪一个月外,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和友人的闲居处度过,几乎谢绝了所有聚集性活动。

尽管如此,应允的事不能耽搁。我利用治疗与调养间难得的舒适和轻松时刻,把创作文案和表现方式确定了下来,然后不紧不慢、优哉优哉地完成了“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

这次作品展览和结集,是我计划外的一次被动的创作行为,更是身心处在极度峭险的关口所实施的一项特殊的创作工程。作品交付之后,我对书写之畅滞、尺幅之大小、艺术之高下并不在意,內心充盈的是浓郁不化的感激之情。我所感激的对象,有数以百计的亲友,为了让我尽早摆脱险境,他们做着桩桩件件令人动容的德举。夫人胡晓昱三姐妹最为典型,妹妹胡文利在家乡独自陪护住院年余的93岁父亲,姐姐胡晓萍则来到北京,与妹妹共同承担起日夜守候、精心护理的烦任……

欲致谢者之多,弁言之篇幅不容我缕述。这个小型展览及其小型册集,将帮我铭记着癸卯兔年的殊异。

刘洪彪,2023年10月4日于北京

640-68
刘洪彪 LIUHONGBIAO(1954-2024)
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德艺双馨书法家”、“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1994年、2004年、2014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书画频道美术馆举办40岁、50岁、60岁墨迹展。出版作品专集、合集数十部,出版文集《缀连琐碎》和《刘洪彪文墨》(一函五册)、书法展览设计装置图文集《盛装书法》。曾应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书法学院、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等高等学府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书法家协会授课,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进行草书教学,并多次做客“名师点评”。作品被中南海、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收藏。百余次出任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和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主任。多次出任全军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委员。曾先后出访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埃及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40-65
2月23日,由文法堂主办,今日鉴藏和三丰书画院协办的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纪念展在山西太原文法堂举办。刘洪彪先生的夫人胡晓昱,十余位学生以及山西的书画艺术家百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640-70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周剑初主持展览开幕式
640-71
文法堂秘书长郝泳杰致辞
640-72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王厚祥代表刘洪彪的学生们发表感言
640-73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徐健朗诵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张旭光缅怀刘洪彪先生的两首诗词
640-76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石跃峰宣布展览开幕
640-74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合影留念
640-77
刘洪彪先生的夫人及其学生们合影
640-75
640-78
640-79
640-82
640-80
640-81
640-83
640-84
640-85
640-86
640-87
展览当天下午,举行了刘洪彪先生追思会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640-89

唐·马戴有《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34*69cm  2023年

640-88

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34*69cm  2023年

640-92

唐·李白《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34*272cm  2023年

640-91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4*34cm  2023年

640-90

唐·王维《相思》  34*136cm  2023年

640-93
唐·张九龄《感遇》  34*34cm  2023年
640-95
唐·柳宗元《江雪》  69*34cm  2023年
640-94

唐·白居易《后宫词》  34*34cm  2023年

640-96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69*34cm  2023年

640-97

唐·张旭《山中留客》  69*23cm  2023年

640-98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4*69cm  2023年

640-100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4*69cm  2023年

640-99

唐·王维《杂诗》  34*136cm  2023年

640-101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4*34cm 2023年

640-102

唐·王维《鹿柴》  34*136cm  2023年

640-103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34*34cm  2023年

 

640-104唐·白居易《三月三日》  23*90cm  2023年
640-105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34*34cm  2023年

640-106

唐·李白《黄鹳楼闻笛》  136*34cm  2023年

640-107

唐·顾况《宫词》  69*23cm  2023年

640-108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36*69cm  2023年

刘洪彪先生书法创作(2023年5月15日)(视频) 

今日鉴藏
,赞109
此视频是刘洪彪先生住院期间(2023年5月),在火箭军总医院为浙江狂草艺术馆创作时录制的。师母在微信里曾说:视频是住院期间在干部病房会议室现场创作的。当时,徐健带着摄制组过来服务、录制的,他给刘老师盖的印章,护士们抱着氧气袋在旁边候着,最后写完了,几乎虚脱了。
其实刘先生那会儿身抱重病、十分虚弱,但他仍以饱满的激情、一气呵成地创作了这件巨幅狂草作品。视频中的先生看不出有一丝病态,作品更是墨沉笔饱、神完气足。这是刘洪彪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创作影像,我们十分怀念他!
从这段视频中可见,刘洪彪先生毕生都在为书法事业而奋斗,从未停止过实践和思考,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依然靠着强大的意志力与精神在书写……

640-109刘洪彪先生经典语录

余以为人生在世,度日经年,最要紧者,无非阅世读人。

余敬畏传统却意欲越雷池破藩篱;遵从经典却总想谋奇事出新招;向往自由却牢记守规矩护公德;追求完美却谨防死心眼、一根筋……

是故,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余当行走不止,阅读不休,不辜负天赐吾命、父予吾身,莫错过满目秀色、盈耳妙音!

——刘洪彪 2014.8.28


诗 书 话 洪 彪

洪彪远去,至今仍难以释怀。茶室小坐,与其闲聊的画面不时浮现眼前。近日接到友人寄来《刘洪彪书唐诗五十品》小样,嘱写几句话。翻开书页,一幅幅洪彪书唐诗小品令人注目,其劲健的线条,巧妙的构思,精到的笔触,多元的审美,仿佛看见洪彪在唐诗中漫游,并以其精妙的书艺为读者讲述着诗中的故事。这就是洪彪,他常说“谋奇特事,做正常人”故其小品虽以纂、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出现,但并不雷同,似书似画,亦古亦今,幅幅都能引起作者对诗文的想象,对书者的探问。

洪彪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非偶然。经历的磨炼,学识的积累,为人的真诚,书艺的探索以及执着的创新精神,是其成功的奥秘。

洪彪出身于煤矿工人家庭,自涉世起,便在矿下矿上经受磨炼。他当过矿工,做过宣传员和团委干事,20岁步入军营。

从矿区到城市,从基层连队到火箭军文艺创作室,从普通士兵到获评高级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书家。

一路走来,其丰富的阅历和崎岖的心路,铸就其崇德尚艺的人文品格。他的学问才能不是从文凭中来,而是在人生旅途中,坚持以古典师、以时贤为师、以社会为师、以自然为师、上下求索、刻苦钻研、长期坚持的结果。在闲谈中,我常听他讲述自发蒙始,稍有闲暇,便手不释卷、以读书写字为乐、点滴积累的生动趣事。可见,他自幼即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并经年累月积学储宝,不断夯实文学、史学、哲学、书学和美学诸方面的坚实基础。

洪彪在书学上涉猎广泛,五体兼修,于古法用功甚勤。他不拘某家某派而博观约取,在融古铸今中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

他崇古而不泥古,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的书作,既见传统功力,又具创新意识,件件谋佳构,幅幅运匠心,正如其“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的倡言。

说洪彪,不能不说他的草书,尤其是狂草。他的狂草点画多姿,线条劲健,笔势奇诡,墨色斑斓,格调高古,洒爽自然。

尤其在形式构成上,空间经营别开生面,韵趣相生,耐人寻味。

洪彪书法风格的独特,有赖于他深思熟虑的艺术理念和历久不怠的审美追求。他早期提炼的《学书“八忌”》,近年归纳的《书法创作的“度量衡”》,他持续鼓呼的“书法创作要在理性调控下感性书写”“当代书法尚式”“字古式新与文心艺质”“展厅是件大作品”“临摹要像,创作要放”“书法评审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草书盛世可望由今人创造”等一系列学术观点,不仅身体力行且成就斐然,更对当代书坛尤其是众多中青年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洪彪是一位有责任担当的书家。他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开办研修班,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进行草书教学,到全国各地讲座、授课,培养人才,提携后辈,为提升当代书法队伍的素质尽心尽力。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不是文豪级人物,书写自作诗文是常态,而当代不少书家于此甚为薄弱。洪彪则不然,他在自己40岁、50岁、60岁三次个人书展中,全部作品均以自作诗文为创作题材,咏山水,写人物,抒发时代感怀。其艺文兼修、诗书合璧,故内涵丰富、蕴藉风流,感染力极强,在书坛内外广受赞誉。

此次友人集洪彪生前创作未能付梓的唐诗五十品出书,仅以此文,表达对老友深深的怀念。

申万胜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怀 念 刘 洪 彪 先 生

刘洪彪先生走了,这是书法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洪彪是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书法艺术而奋斗。他坚持书法本体,认为书法是中国审美的符号,是中国的一门纯粹的艺术,他明明知道这样认识有难度,但他不惜得罪人,坚持为此而呼吁。书法本体关系到书法是不是艺术,书法是什么艺术,什么是好书法等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洪彪向来都是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回答这些问题。他的书法理想是不断提高大众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提高大众对书法的欣赏水平。他的书法理想是书法艺术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能接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原则。

第二点,洪彪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洪彪的责任与担当表现在他对书法艺术的态度上,真诚、敬畏,敢于探索、鼓励创新,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满足,从不懈怠,从不苟且。艺术家的责任之一是为社会出精品,艺术的担当要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敢于批评那些江湖的、粗制滥造的,对大众利益的侵害。洪彪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对江湖书法,对那些不认真的作品毫不留情,严肃批评。洪彪书法的不断精进,与他的这种品格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书法天下第一好,殊不知,他们早已止步不前了。书坛四十年的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不满足现状的人才能跟上(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

第三点,洪彪是一个有风骨的艺术家。洪彪的风骨正是他的风格体现。他敢说真话,不阿谀奉承,对于歪门邪道的东西,他都是一针见血地硬怼;对于想通过他而入展的,他不仅不帮忙,而且当面儿指出入展是要靠作品,靠真本事。他的风骨更多的表现在坚持艺术主张上,面对人们对碑学书法的误解,甚至讥咒为丑书的现象,他在许多场合都直言,不能把碑派书法当作丑书,不能把自己看不懂的书法视为丑书。他对俗书深恶痛绝,一点也不留情面。

洪彪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共同完成。如今他走了,我们活着的人要学习他的优秀品德,努力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做好。

胡抗美

2024年3月


日有光,月有光。

一笔云烟满纸香,挥毫着盛妆。

墨线长,情丝长。

草写云霞扮鹤乡,相思遥举觞。

——张旭光

原文出处:中国书法家论坛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5年2月28日 上午11:12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上午10:3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