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中国书法馆主办,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支持的“草堂墨韵——邓代昆书法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拉开帷幕。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原馆长刘洪在致辞时回忆道:“2016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承担成都市重大文化工程‘杜甫千诗碑’后,邀请邓代昆先生担任专家小组组长,指导千诗碑书法征集和碑刻工作,他付出了大量心血,且为草堂撰写一联:翰墨起风霜,斯人往矣,有诗卷长存,三吏三别,世号诗史;江山留胜迹,今我来兮,问先生何在?千碑千亩,永怀先贤。此联后由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写成书法作品镌刻于草堂东门。”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代跃致辞中谈到:“在植根传统、立足当代推进书法发展的今天,我认为,邓代昆先生的书法展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法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书者文化修养的体现。只有始终坚定技道均衡地发展,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在书法创作中游刃有余,才能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开自家面目而自成家数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地感谢大家的光临,感谢你们真情的关爱、支持和温馨的捧场。在这里,我要特别地感谢杜甫草堂物馆所有为此次展览操心忙碌的朋友们,感谢之意无以言表,我给各位鞠躬了。
我生在四川,我长在四川,四川的黑土清泉是我生命的根本,四川的山河草木是我性灵的源泉。风雨化育,人文陶淬,在这化育和陶淬中铸就了我的情性和我的艺术。我深爱着故乡的土地,是因为它不知把多少的爱怜都悄然地给予了我。这个书法展便是我和它情有独钟的爱的见证。
本人才思不敏,此生却又偏偏迷醉于诗歌。李白和杜甫,诗中圣哲,早早地便坐卧在了我的心中,奉若神明。正因为这样,所以这次的《草堂墨韵》书法展中所釆用的题材以李杜诗歌为最多。
“丹青不知老将至”。春秋竞逐,岁月如轮,就这样,在沙沙的磨墨声中,不知那几多的墨丸儿磨折了我的几茎须发,两鬓班白。宇宙茫茫,而人生一瞬。艺术人对艺术的永无休止的苦苦追求,仿佛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去对抗那没有涯岸的世界永恒。象逐日的夸父,怀揣梦想,手握希望的拄杖,在了不知几何的欢悦与痛苦,亢奋与焦灼中,异想天开般地要摘下那高悬在天际中的太阳,在渴望中燃烧生命,企图让手中那紧握的拄杖化为艺术林中的一抹绿色。
前代贤人说:“体无常轨,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变化发展,此是天道,世界上就沒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天道如此,人事还能在外,书法艺术还能在外吗?天道无涯,彼岸无期,就这样,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将永远地在变化中奔波。因于此,本次的这个书法展,虽属我的用心之作,而我依旧要袭用当下的流行语坦言:诗在远方,而我,“尚在路上”。
邓代昆先生向杜甫草堂博物馆捐赠作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中华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飞接受捐赠并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此次展览由三个部分构成,全面呈现了邓代昆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与成就,共展出书法精品141件,作品形式丰富多样,风格独具特色,既突显了他草书的典型面貌,又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他的诗文情怀。第一部分是以杜甫诗歌为题材创作的书法作品50件,表达了他对“诗圣”的崇高敬仰,以及对杜诗的喜爱;第二部分是以李白诗歌为题材创作的书法作品40件,映衬了他豪迈奔放的书风;第三部分是以历代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陈子昂、高适、李商隐、苏轼等诗词为题材创作的书法作品51件。邓代昆先生将书法与古典诗词二者有机融合,探索艺术表现的新形式,体现了他深入传统、致敬经典、开拓创新的艺术秉性和追求。
展出作品涵盖竖轴、横幅、斗方、条屏、手卷、小品、扇面等多种书写形式,从中可看出邓代昆先生传统书法功底深厚,风格突出,意境高远,作品呈现出刚劲有力、朴拙奇逸、婉转多姿的书象,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邓代昆先生研习碑帖多年,博采众长,尤以草书见长,这得力于怀素、张旭、孙过庭等历代书家之启。他自创的“小草体制”,既融合了前人的艺术精髓,又鲜明地标识了个人的生命烙印,从表现内容到技法形式,从笔法、墨法再到章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写语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