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摩崖原石欣赏

640-5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摩崖隶书。全文共655字,二十二行,行十一字至三十三字不等,额隶书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内容是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是研究古代川陕交通史的重要史料。该摩崖刻在陕西褒城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640-6

褒斜道图

《石门颂》摩崖是“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我国著名汉刻之一,与略阳《郙阁頌》、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该摩崖书法艺术独特,其字体挺劲飞动,势如长枪大戟,书法雄健姿肆,古拙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清人张祖翼评价此碑云:“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论该碑道:“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足可凸显此摩崖在汉隶中的别具一格及其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导引之功。

640-1

640-2

640-3

640-4

640-89
《石门颂》局部图
现存此摩崖石刻最早为明拓本,极为少见,而且多涂描。清初至乾隆拓本,第二十一行“高”字下半残泐。至清嘉靖道光年,崖壁经剜洗,“高”字下“口”部已补刻添出。国家图书馆藏《石门颂》为清乾隆拓“高”字下半残泐本,此本为整幅本,额失拓,拓本高207厘米,宽182厘米,乃顾广圻、瞿镛旧藏,丁惠康捐赠。
640-90
“高”字下半残泐图
640-7
馆藏《石门颂》整幅拓本
顾广圻(1766-1835),字千里,号涧薲,亦作涧萍,又号“思适居士”“无闷子”“一云散人”,清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乾嘉时著名校勘家。顾氏除校勘古书外,亦爱金石之学,每遇善拓本则尽力收之,给予详细的鉴定。顾氏一生所收金石拓本达一千余种,后归常熟瞿镛“铁琴铜剑楼”所有,后又归无锡丁福保。1950年,由其子丁惠康先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为其设立专藏,顾氏专藏金石拓本内容丰富,多为整拓,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为了对《石门颂》深入了解,编者收集了古今17人对《石门颂》评论。
文后附清人何绍基临《石门颂》。

640-88

1.(宋)欧阳修《集古录》

右《汉司隶校尉杨厥碑》,用字简省,复多舛缪。惟以“  ”为“坤”,以“余”为“斜”汉人皆尔,独“詆”字未详。

640-87

2.(宋)赵明诚《金石录》

右《汉司隶杨厥开石门颂》。余尝读范晔《后汉书·邓骘传》有云:“时遭元二之灾,人士荒饥。”章怀太子注以谓“元二即元元也。古书字当再读者,即於上字下为小‘二’字。后人不晓,遂读为‘元二’,或同之阳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今岐州《石鼓铭》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明验也。”其说甚辨,学者信之。今此碑有曰:“中遭元二,西戎虐残,桥梁断绝。”若读为‘元元’则不成文理,疑当时自有此语,汉书注未必然也。

640-91

3.(宋)洪适《隶续》

《杨厥碑》“高祖受命”,平阙“命”字,垂笔甚长,所侵两字许,又空两字方书其下一句文十七行,其次序曰别行后一行低二字书赵邵等三人姓名,又书王府君分运官属事,凡三行,末行低七字书魏伯玉徙官每行三十字,或有疏密不齐者。宣和殿碑録以碑为“黽汉彊书”,考其碑云:“五官掾南郑赵邵属褒中,黽汉彊书佐西成王戒。”盖三人主其事,“书佐”则王戒之职,非“黽汉彊书”也。《集古》、金石》二録与郑樵《金石略》俱作“杨厥碑开石门颂”。

 

640-95

4.(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文云:“高祖受命,兴于汉中。建定帝位,以汉詆焉。” “詆”即“氏”字。谓高帝兴于汉中故定有天下之号曰汉,犹陶唐氏有虞氏之例也。洪文惠读“詆”为“抵”失其义矣。“枪碭”犹言“枪唐”,古文“唐”为“啺”,碑又变为“碭”其义一也。“股躬”疑即“股肱”字,“垓鬲”义与“阂隔”同。

640-93

5.(清)方朔《枕经堂金石题跋》

汉《杨孟文石门颂》在今陕西褒城县石门摩崖,字大如孔庙《泰山都尉孔宙碑铭》,而纵横劲拔过之。当日摩崖书时亦有界限,每行参差不越二字,而中“命”字、“升”字、“诵”字、“阳”字下垂之笔皆过长,“诵”字不过长出一字,“命”字之垂直突过二字矣。此风开于西汉《鲁孝王刻石》,“五凤二年”、“鲁三十四年”二“年”字;东汉之初则《祀三公山碑》“宁”字、“廷”字、“焉”字似之;后乎此者《李孟初神祠碑》、《城阳灵台碑》二“年”字亦共相仿效,不独《开通褒斜道》一刻之驰骋排宕不拘于格也。

……

然而,此石立于建和二年,尚在孔庙《韩勑》诸碑之前,精神结构无丝毫走失,良由孔庙诸碑日有登登之声,褒斜山谷地处幽险椎拓不易,故得之者少,而石亦能保永久也。予于己亥春初,钮西农大令曾赠一本,纸墨极旧,癸丑北来未曾携出。此乃宫子行近日荐一帖工得来,点画精湛摩拓尤佳,较之王述庵少寇所有本“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后九字只缺一“八”字,当是数百年前之物。此碑近日得者少,学者亦少,姜玉溪先生藏有阮文达公旧赠一联,波澜无二,始知公之寝馈于此刻者久矣。

 

640-94

6.(清)张祖翼《石门颂跋》

《石门颂》摩崖刻石,前代虽有著录而名不甚显。至乾隆间太仓毕秋帆督关陇,始与《开通褒斜道》刻石同为艺林所重。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640-92

7.(清)翁同和《石门颂跋》

此碑字疏密不齐,洪氏《隶续》谓:“高祖受命,命字垂笔甚长。”今验精拓本“命”字末笔其驻处实,止数分下当石裂,故空二字耳。苏斋既辨为石理剥裂,而仍指为垂下似未尽也。曩见张松坪宋拓整本肥泽圆劲,此淡墨本亦精神迥出。斗庐先生见示,欢赏数日而归之。辛丑三月。

 

640-96

8.(清)俞宗海《石门颂跋》

《石门颂》书法纵横劲拔,古貌可喜。石刻于建和二年,尚在孔庙《韩勑》诸碑之前。而褒斜山谷地处幽僻人所罕到,椎拓为难故石能保永久,非若孔庙诸碑终日摹拓剥蚀益甚耳。是拓,字画皆方精神结构丝毫不爽,数百年前佳搨可宝也。斗庐先生属题,漫书数语即希正是。辛丑六月古娄俞宗海时客吴门。

 

640-99

9.(清)杨守敬《激素飞清阁平碑记》

王述庵谓:是碑劲挺有姿致,推为东汉人杰作。余所得拓本最精,“其泽南隆”、“八方”等字皆可见,光彩耀目。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640-98

10.(清)李葆恂《三邕翠墨题跋》

虽新拓本精神具在,能专功临写胜《礼器》、《史晨》锋颖颓尽只存肤廓者多矣。汉中各种书法皆类此,孔林另一面目。此刻神似金刻中阳泉使者熏炉,熏炉致有妙理,吾有此炉,终身朋比之矣。近有《伧父作山路记》全仿此文,生吞活剥可笑人也。

 

640-100

11.(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杨孟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碑中“年”字、“升”字、“诵”字垂笔甚长,与《李孟初碑》“年”字同法。余谓隶中有篆、楷、行三体,如《褒斜》《裴岑》《郙阁》,隶中之篆也;《杨震》《孔彪》《张迁》,隶中之楷也;《冯君碑》、《沈府君》《杨孟文》《李孟初》,隶中之草也。

 

640-101

12.罗复堪《论书绝句》

高超奇逸石门颂,胆怯何由敢问津。

合与孟初称草隶,苦心力学莫因循。

640-97

13.章太炎《论碑版法帖》

《石门》、《西狭》二颂,点画明审,尤胜《鄐碑》,然以《石门》之圆劲,方《西狭》之肥滞,其优劣不可同年而语矣!非徒笔势有殊,其用丹亦有工拙也。

 

640-103

14. 田尔斯《吴丈蜀先生谈书法》

从《石门颂》看来,当时写字的工人意识到写字不仅仅记载杨孟文的事迹而刻在碑上,而是有意识从艺术角度从事书法,要不然,他就规规矩矩地写,也就没有奔放的味道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证明汉字作为艺术在汉代基本上定型,以后就流传开来,越来越普遍,写字的人越来越多,书法艺术也就更成熟了。

 

640-102

15.侯镜昶《东汉分书流派评述》

《石门颂》(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此刻在陕西褒城县石门洞西壁。摩崖作书,不受拘束,笔势放纵变化无方。《颂》额大字笔画极其细劲,可和《冯焕阙》相媲美,是汉中的著名之作。

 

640-104

16.黄惇《秦汉魏南北朝书法史》

《石门颂》因就山壁刻凿,笔随崖走,结字疏宕奔放,中锋用笔圆润畅达,与篆书笔法相通,故得天然之气,无同时代隶书的雕琢装饰之痕,纵横开合,奇趣横生。受其风格影响者,还有《杨淮表记》。

 

640-105

17.祝嘉《书学论集》

石门巧多于拙,瘦处多,肥处少,且喜用长势,多用圆笔。布置巧妙,错综变化。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4年9月3日 上午11:02
下一篇 2024年9月3日 下午2:4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