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萍 潘炫辰|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的交相互动——以陈鸿寿、赵之琛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摘要:清代浙江书家大量地参与古籍题写,尤其陈鸿寿、赵之琛,与金石书画圈的师友相互启示、影响,形成嘉庆、道光年间以浙江地区为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的中心,推动了缪篆的兴盛及其与古籍版式的交相互动。本文以陈鸿寿、赵之琛为中心,探讨二人及其金石书画圈的阮元、达受、高垲、徐楙等书家的缪篆创作特点及在古籍题署中的缪篆探索,并分析古籍版式与金石、篆刻对缪篆创作的影响。认为清代的缪篆创作虽然成就不高,但为篆书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并且在古籍出版领域开辟了缪篆实用创作的新空间、新形式。

关键词:缪篆创作 古籍题署 陈鸿寿 赵之琛

·  📖  ·

明清以来,浙江金石学兴盛,书法和篆刻也得以长足发展,并与出版印刷交相互动,推动了书法的多元发展,尤其是缪篆的兴盛。
清代古籍扉页多邀请书法家、学者进行题写,以此提升书写的艺术性与古籍的声望。浙江出版业于乾嘉以后得以重兴,私人刻书有了很大发展,杨岘、赵之谦、徐三庚等书法名家,在古籍扉页题署领域都十分活跃。而陈鸿寿和赵之琛,作为“西泠八家”的重要代表,不但在书法、篆刻上,而且在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方面都有相近的旨趣,并与金石书画圈的师友相互启示及影响,形成嘉庆、道光年间浙江地区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的中心。
一  陈鸿寿、赵之琛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
陈鸿寿(一七六八—一八二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其篆书主要为缪篆风格。《孙夫人墓志铭》(一八一四)(图一)碑额篆书,结体方拙,用笔厚重朴实,线条粗细基本一致,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觉。陈鸿寿篆书多见于古籍题署。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夏六月,朱朗斋、陈鸿寿请求阮元将《两浙輶轩录》书稿交于他们二人刊刻,其扉页题署篆书风格与《栖饮草堂诗钞》相似,但线条更为厚重平直,可能为陈鸿寿所题写(图二)。曾为郭麐《灵芬馆诗集》(一八〇四—一八〇七)题写篆书书名,共题写了三次,分别是《灵芬馆诗初集》(图三)、《灵芬馆诗二集》和《灵芬馆诗三集》。《初集》题写剔除字距,字势扁平茂密,横画加长竖画缩短,同时字体等宽处理,转折多方,整体严整端庄。为汤礼祥《栖饮草堂诗钞》(一八一五)题写篆书书名(图四),虽采用一贯的缪篆风格,字画之间距离繁密,四角充实,端重浑穆,但方正之中又有长短参差错落的变化,彼此穿插避就,图画装饰意味强烈,线条更具粗细变化,从而使方正的字体展现出灵动的视觉效果。就目前所见,陈鸿寿缪篆风格篆书的探索在古籍题写中实践得更早更多,并且更有设计特点。
640-3
图一
640-1

图二

640

图三

640

图四

赵之琛(一七八一—一八五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篆刻家和书画家。其传世的篆书作品所见大都是钟鼎彝器文字的临摹作品,而缪篆创作在古籍题署中应用较多。汪远孙继妻汤漱玉编成的《玉台画史》(一八二四),由赵之琛题写篆书书名,字形偏方,用笔沉着有力,转折多方,章法茂密。汪远孙编定、汪适孙刊刻的《清尊集》(一八三九)(图五),其书名为赵之琛篆书题写。因为该书名字数少,所以单字偏大,字形方正,线条波澜起伏明显,强化横向线条而弱化竖向线条。赵之琛为朱浩《杏花楼诗稿》(一八三八)题写篆书书名,单字纵向高度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穿插避就,线条变化丰富。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由汪远孙撰写的《国语校注本三种》亦由赵之琛题写书名(图六),风格与《杏花楼诗稿》题署篆书相近,结字大小参差,但将书名分为两行进行书写,使得字与字之间的空间较为疏朗,单字体势纵长拉伸,尖笔入纸较多。为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一八四八)题写书名(图七)的风格亦相类似。为汪远孙《借闲生诗词》(一八四〇)题写书名(图八),字形较为方正平匀,线条浑厚,又具有提按顿挫的效果。为朱昌寿《汉儒易义针度》(一八四三)题写的篆书书名(图九),分为两行,字形扁方,线条提按顿挫明显。为胡敬《崇雅堂文钞》(一八四六)题写的书名(图十),线条圆转,用墨匀称,整体较为松散雅静。赵之琛古籍题署中的篆书,与其商周金文墨迹作品并不相类,整体都是缪篆风貌,而具体风格又会根据题写字数、版式、内容,进行多样的变化。
640-2
图五

640-4

图六
640-6

图七

640-7

图八

640-9

图九

640-5

图十

二  金石、篆刻、古籍版刻的影响
陈鸿寿颇好金石,在《题〈赵北岚国山碑亭图〉》诗中自道:“我生嗜古同嗜痂,楚诅鲁鼓搜盈车。”在“几生修到”印款中说:“余性好游览,每逢名胜之区,登山跻岭,摩挲古碑,考据金石文字,乐而忘返者垂十余年。”陈鸿寿对《凉州刺史魏元丕碑》隶书深有钻研,《凉州刺史魏元丕碑》碑额篆书(图十一)为汉缪篆,陈鸿寿对其当不陌生。阮元“事以言堪”缪篆对联款识称:“兰士尊兄大人属书篆联,余见钱塘陈曼生司马珍藏汉瓦铭,精妙遒健,迥异寻常,予集古句仿写于信善轩。”说明陈鸿寿收藏有缪篆风格的汉瓦铭。
640-10

图十一

 

陈鸿寿的缪篆受篆刻影响最大,王潜刚《清人书评》说:“以余所见,陈曼生之行书甚隽,篆隶书力求变古法,而结构配合往往伤巧,缘其治印功深,不觉以篆印之习为书也……其铁笔作篆直逼秦、汉,远胜于毛笔之书。”指出陈鸿寿篆刻对其篆书结构配合的影响。陈鸿寿的篆刻师法丁敬,参以汉篆,刀法以方折为主,如白文印“梅花村”(图十二),转折多方,线条迟涩斑驳,印面浑厚茂密,与其缪篆风格的篆书,尤其古籍题署较为相似。
640-1

图十二

陈鸿寿的缪篆也有古籍版刻印刷审美及版式要求的影响。古籍版刻印刷字体,从楷体字发展至宋体字,是在实用基础上追求美化的结果。宋体字的笔画方直,更有利于雕刻,而笔画的粗细变化,末端的“字脚”或“衬线”则是对装饰性的追求。相较于复杂多变的书法书写,缪篆既与宋体字的平直特点相似,又比宋体字的装饰性变化更丰富,而且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的文字,形成穿插避就的关系,故而受到陈鸿寿古籍题署的青睐。由陈鸿寿碑额篆书与古籍题署篆书的差异,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古籍版刻印刷对其缪篆的影响。
陈鸿寿隶书除开张纵横、奇趣横生的经典风格外,还有方正平直一类,如“应将定有”联,篆隶结合,古拙质朴,结构既有方正之势又灵活多变。《冬心先生杂著》扉页题署(图十三),隶书杂糅篆书,将“先”“生”“杂”“著”等隶书写成扁方平直的形式,而且章法满布茂密,与其古籍题署中的缪篆风格都比较相近,可能彼此之间也有一定影响。
640-8

图十三

赵之琛篆书主要得力于对钟鼎铭文尤其是商周金文的摹写,曾为阮元所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摹写古器文字,未见对缪篆碑石的临摹。赵之琛篆刻师从陈豫钟,又集众家之长,另辟蹊径,自成一派。如“画眉深浅入时无”(图十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经典的白文缪篆印章,浑厚茂密,笔画方折,字形方正,在起收笔出多出现尖笔。缪篆朱文印“曾经沧海”,较之白文印更加俊秀灵动。将赵之琛古籍题署中的缪篆与其缪篆篆刻相比,可以发现二者非常相近,故其古籍题署中的缪篆当受篆刻影响较大。

640-2

图十四
三  乡贤师友间的启示
缪篆在篆刻中的使用渊源有自,在碑额中也有一定的使用,而于墨迹书法中则较少使用,陈鸿寿于古籍题署中大胆而且大量地使用缪篆风格篆书,可能受金农的影响。陈鸿寿曾刊刻种榆仙馆本《冬心先生杂著》,并为之题写引言,曰:“冬心先生以诗画名一世,皆于古人规模意象之外,别出一奇,胜情高致。”此引虽言诗画,书亦相同。金农书法中的写经体楷书与楷隶,在用笔趣味上追求木版雕刻的“版味”,类似今天的“美术字”,与文人之“书卷气”追求率真自然大相径庭。陈鸿寿作为金农的同乡后辈,对金农的此种探索当不陌生,或对其将缪篆与古籍版刻的交互融合有所启发。
赵之琛古籍题署的缪篆风格,可能受陈鸿寿的影响。赵之琛《种榆仙馆印谱》题序曾云:“后遇(陈曼生)于阳湖孙伯渊夫子寓斋,一夕之谭,省却十年参访,由是知司马之进乎道也。”赵之琛曾为陈鸿寿刻“一荪亭”印,边款为“曼生兄丈正篆,赵之琛”;陈鸿寿为赵之琛也曾刻有“生于辛丑”一印,边款为“曼生为次闲四兄作”,大概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赵之琛的篆刻与陈鸿寿一脉相承,在字法和刀法上均有相似之处。郭麐曾为赵之琛《补罗迦室印谱》作序云:“次闲既服习师说,而笔意于曼生为近。天机所到,逸趣横生,故而通两家之驿,而兼得其美。”赵之琛隶书的经典风格是古朴稳重,另外一种风格是开张纵横、参差错落,如“论敌知书”隶书七言联(图十五),单字呈现上窄下宽的字形结构,线条平直方正,明显与陈鸿寿的经典隶书相类。赵之琛的篆刻与隶书中都有陈鸿寿的影响,而其古籍题署缪篆风格篆书的大量应用探索,可能也受陈鸿寿的启发。
640-12

图十五

在陈鸿寿与赵之琛的周围,亦有众多师友有相似的旨趣。阮元,曾两度抚浙,其篆书取法较多,既有师法秦小篆一路,亦得力《天发神谶碑》尤多,偶有缪篆创作。其于一八八二年以陈鸿寿藏汉瓦铭集古而成的“事以言堪”篆书联(图十六),结字茂密,笔画转折处多方硬,整体风格以刚健为主。“天地神祇之位”与《退庵随笔》扉页题署(图十七)都是缪篆创作,前者方正匀称,非常端严,后者用笔更为灵动舒缓。阮元琅嬛仙馆刊刻古籍扉页篆书,如《定香亭笔谈》(一八〇〇)、《积古斋钟鼎彝器欵识》(一八〇四)等多为秦小篆风格,而《周易虞氏义》(一八〇三)扉页篆书则为缪篆风格(图十八)。此题署虽未有署名,但圆转舒松的特点与《退庵随笔》扉页题署相似,可能为阮元所书。《周易虞氏义》作者张惠言,与阮元同榜举人。张惠言卒后,阮元为其刊刻《周易虞氏义》《周易虞氏消息》并作序,再为之题署也是可能的。
640-13

图十六

640-11

图十七

 

640-14

图十八

阮元对于缪篆类型的尝试,固然与《天发神谶碑》、陈鸿寿藏汉瓦铭以及所藏秦汉十铜印、汉晋八砖等金石有关,也可能与陈鸿寿有关。陈鸿寿从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至嘉庆十年(一八〇五)在阮元幕府,参与《续金石萃编》《定香亭笔谈》《两浙轩录》等书籍的编订,同时还与热衷金石碑版的一流学者黄易、翁方纲、奚冈、陈豫钟、郭频伽、何梦华等相交游。金丹认为:“陈鸿寿的书法、篆刻创作在以阮元为首营造的金石书画文化圈中受到滋养和启示,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成就不能说与这样一个文化圈无关。”而反之,阮元也有可能受陈鸿寿影响,毕竟陈鸿寿的书法篆刻水平在彼时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阮元对陈鸿寿篆刻的风格特点也有很清晰的认识,曾云:“钱塘陈秋堂(豫钟)深于小学,篆隶皆得古法,摹印尤精,与曼生齐名。秋堂专宗丁龙泓,兼及秦汉;曼生则专宗秦汉,旁及龙泓,皆不苟作者也。”阮元幕府中的幕宾多善书之士,如吴东发、朱为弼、陈寿祺等多善金文,唯陈鸿寿对缪篆多有探索。阮元对陈鸿寿宗法秦汉的篆刻非常推崇,又多有汉瓦铭、砖铭的鉴赏交流,故而对缪篆有相近的旨趣也是自然之事。
另有阮元友人达受,诗书画刻均精妙,曾为阮元藏三代彝器制作全形拓片,所擅篆书中有金文、《天发神谶碑》风格,也有缪篆一路,如“图书林壑”篆书联(图十九)、“焦山周鼎”全形拓片卷轴题额等,目前所见作品时间都晚于陈鸿寿、阮元的缪篆创作。
640-15

图十九

收有赵之琛刻印的《补罗迦室印谱》,有《初集》七册(一八二八)、《二集》四册(一八三一),其书名题署现见三则。一为高垲于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所题。高垲,钱塘布衣。阮元延校《薛氏钟鼎款识》的释文、考证均出其手,并曾手录薛氏钟鼎识跋刊之。篆刻宗法浙派,其为郭麐刻“诗杂仙心”白文印,与赵之琛风格无异。其为《补罗迦室印谱》题署篆书,与赵之琛缪篆题署相近,只是书写较为稚拙。二为徐楙所题。徐楙于《补罗迦室印谱》初集、二集都有题诗题跋,《补罗迦室印谱》题署当亦在此期间所书。徐楙,钱塘诸生,林云楼辑《名人印集》之“名人印学小传”有记载。其篆刻受赵之琛影响,运刀刚劲涩辣,布白工整谨严。其为《补罗迦室印谱》题署篆书,有《天发神谶碑》风貌,而方正平直的特点与赵之琛缪篆题署亦相近。另有叶为铭一九〇四年辑《补罗迦室印谱》,其中有梅岑甫于道光乙巳(一八四五)扉页题署(图二十)。梅岑甫其人已不可考,但能于道光乙巳为《补罗迦室印谱》题署,可能与徐楙、高垲相似,与赵之琛有交情,即使不相识,也当为浙江金石书画圈中人。其为《补罗迦室印谱》题署篆书,仍为缪篆风格,方折不失圆转,章法满布茂密。
640-16

图二十

随着金石学的兴盛,浙江地区书家对金石文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以杭州为中心的“西泠八家”影响更是深远。书家间交游,尝离不开对《天发神谶碑》、汉瓦铭砖铭、汉碑额篆书、秦汉篆刻的探讨。在这样的氛围中,书家对篆书的探索也更加多元,而缪篆的刻画及设计特点又与古籍扉页版式的需求相一致,故而在浙江地区的篆书创作及古籍扉页题署中,缪篆有了较为广泛的探索与应用。陈鸿寿、阮元、赵之琛和达受等书家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嘉庆、道光年间。咸丰至光绪年间,以缪篆题署的风尚仍兴盛不辍。
结语
清代的缪篆创作主要师法汉印汉瓦汉金文,除了陈鸿寿、赵之琛的缪篆创作较为灵活,有参差的变化,其余多写得方正平直,有呆板、刻画的问题,并且较少书家个性、意趣的发挥。清代钟情缪篆创作的书家可能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故而对于缪篆的墨迹创作常有戏谑自嘲之言,如阮元在其“事以言堪”缪篆对联款识中曰:“尤恐婢学夫人,难免效颦之诮,望诸艺林勿哂为幸。”许梿称缪篆为“辟邪体”,俞樾称其所作缪篆对联是“戏效缪篆体”。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时代与取法的局限,并非缪篆本身的问题。后来的齐白石就在汉篆的基础上,吸取秦权的优势,以秦权的天真自然打破汉篆的方正呆板,创作出“纵横平直,一任自然”的篆书风貌,将缪篆的创作推至新的境界与高度。
后世对于清代缪篆创作的评价不高,认为是书家好异的产物,有游戏的性质。这样的评价如果仅从墨迹创作的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忽视了古籍题署领域的大量探索,故而并不全面。虽然清代缪篆刻画、设计的特点在墨迹创作中有损于艺术的自然意趣,但与古籍版刻的追求倒是相合,故而在古籍题署中有大量的应用与尝试,并因版式要求而进一步强化了缪篆的刻画、设计特点,形成了缪篆与古籍题署的交融碰撞。陈鸿寿、赵之琛的缪篆创作主要在古籍题署中展开,尤其赵之琛在古籍题署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当是意识到缪篆特点与古籍题署的相合。
清代的缪篆墨迹创作成就虽然无法与邓石如、吴熙载、吴昌硕等的篆书创作相抗衡,但毕竟提供了篆书创作的另一种可能。而在古籍出版印刷领域,将缪篆与古籍题署的交融碰撞,更是开辟了缪篆实用创作的新空间、新形式,从而更具有实用的价值与意义。
原载《书法》杂志2024年第8期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4年9月2日 上午2:55
下一篇 2024年9月3日 上午11:0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