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巍,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会主席,成都大学客座教授。 发言摘要:我的发言题目是:《高校和书协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几个工作方向》。 第一,加强师资培养。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通过开设书法教育专业、举办书法教师培训班等方式,为中小学培养更多专业的书法教师。同时,书协可以邀请知名书法家走进校园,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书法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二,完善教材体系。高校和书协应联合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教材应涵盖书法的基本技法、历史文化、审美鉴赏等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书法的魅力。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高校和书协可以共同探索多元化的书法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工作坊式的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书法学习体验。 第四,搭建展示平台。书协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学生提供书法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可以定期举办书法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书法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五,开展文化研究。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深入挖掘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可以通过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举办书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杨柳,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双流区“十佳校长”,成都市双流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双流区首届优秀教务主任,双流区优秀班主任。 发言摘要:我的发言题目是:《棠小美育 翰墨之情——棠湖小学书法美育浸润探究》。书法艺术在美育浸润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取代的作用。棠湖小学以“艺术三阶课程”为实施路径,做实书法基础课程,做好书法拓展课程,做活书法精品课程。秉承了解传统书法、练习传统技法、创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书法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力,提升审美、创美素养。一是在书法教学中,我们以兴趣爱好为抓手,课程体系做支撑,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熏陶,让学生感受各式书体的别样之美,极力挖潜书法的内涵之韵。二是在梯队建设上,我们注重软笔和硬笔的交替研习,让学生全面发展。软笔书法历练气质格局、硬笔书法注重结构秩序,学生不断精进成就自我。
廖佳,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系双学士,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记者,四川电视台栏目编辑及华西都市报专刊记者,斑点狗博识教育发起及创始人,斑点狗公益教育创始人,沉墨点点艺术培训学校创始人,深耕少儿艺术教育十年有余。 发言摘要: 我认为书法美育工作不仅是让孩子写好字,更是需要我们以书法艺术为突破口,通过培养、普及、浸润等工作让孩子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是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如何走进我们青少年的生活,我认为,一是需要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班子持续“发声”,做好舆论导向和传播工作。二是做好继承与弘扬工作。将书法教学与历史,汉字演变,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等多学科多角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例如参观书法家工作室,讲诉前辈书法创作的故事,走近草堂一览“碑林”等,课堂不应该只局限在室内,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启发孩子的艺术的感知,培养其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第三,我们的书法教育如何能更多的介入到孩子的心理发育,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去;用美好的事物,高尚的艺术情操去影响孩子的内心,去安抚孩子的心灵,让心灵先美起来!我们可以联合社区、街道、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教育管理部门等众多力量,将书法艺术和心理咨询、心理服务等结合起来,打造孩子喜欢,家长欢迎的书法艺术空间和艺术社团。最后我想说,美育是一种浸润,是润物细无声的,更是长期的。我们需要建立更多以书法艺术为主题的社团,建立更多以书法艺术为主题的少儿艺术空间,搭建一个又一个以少儿书法为主题的社交群体,而这些都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更应该是真正地走到孩子们生活中去,社区,图书馆,博物馆……走入他们生活中的细节中去,走入他们的社会活动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邹韡,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基础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行业导师,成都文理学院书法专业特聘专家。 发言摘要:个人觉得不管是学生层面、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更需要关注如何落实及落实的效果。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思考。一、书法不能等同于写字,但同时也是写字,那么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如果纯粹从艺术的角度,很难被接受,毕竟艺术的审美有一个渐进过程,与年龄、基础、兴趣紧密相关。然而,如不考虑艺术因素,仅仅将之发挥书写的作用,以作业工整为目标,就如现在有些学校直接安排练习美术字体,对于学生的审美必然会造成伤害,以为美术字就是最美的、最好看的,那就谈不上美育浸润了。二、在实施美育浸润教育的同时,关于场地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但一直在教室里面进行的教学是否可以改变?是否可以走到课堂外开展类似研学的活动?比如碑林、博物馆或展览馆。但可能又会引发另外的问题,学生如何组织,经费如何解决?老师如何讲解?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他能够得到什么?这本身就很不容易,何况,还要让学生能够遵守纪律,以保证教学效果,对老师而言把握尺度同样是一种挑战。太严格,学生觉得不好玩,太放松,效果又不好。三、美育浸润除了教书写技能之外,教师是否还可以提供一些更有效的方式?比如历史、文学、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期将文化引入教学。但是可能会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现有的书法课能够被安排出来,如教授的内容增加,课表如何协调,师资如何配备,值得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作相关探讨。
董恒旭,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成华区学科带头人,成华嘉祥书法美术教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监事。 总之,书法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应当注重过程、注重反馈、注重因材施教,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内容整合为依托,围绕美育中书法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学习书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言摘要:我发言的题目是:《践行美育核心素养,传承书法传统文化》。 第一、培养书法审美感知是对书法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审美感知具体指向审美对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审美感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丰富书法艺术表现是通过书写的艺术语言表现汉字、表达思想感情、展现书法线条、节奏、意蕴等美感的实践能力。书法表现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掌握书法表现的技能,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的态度。 第三、增强书法创意实践是书写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践,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书法作品成果。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书法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第四、提升书法艺术的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书法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文化理解包括感悟书法活动、书法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书法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书法艺术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书法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发言摘要:作为一名站岗在艺术教育一线30余年的老师,很高兴能在此和大家交流经验体会。首先为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专委会成立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点赞。专委会当站在学术引领的高度,做好战略定位,确定明确目标,拟定好中长期的规划,拟定可操作、落地的工作规程。比如:针对目前学校书法师资的紧缺,以及已有从事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问题,川大书法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从理论与教法学法上,以短中期班级授课的方式开展培训。第一阶段可以就成都市区为培训中心,开展师资培训,再辐射全川。可考虑充分发挥川大本、硕、博学生群体的作用,给他们提供成长的土壤与展示的舞台,参与其中,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研有所得,学有所成,相得益彰。其二、专委会可把各位委员组织起来,定期开展研究性活动。比如,以课题组的形式,研究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教法创新、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找准痛点难点。其三、川大书法研究所为各位委员及优秀的书法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举办作品展,多途径,多形式宣传,产生感召力,辐射力,影响力。
谭伟,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基础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发言摘要: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师资力量缺乏,专委会可以承担起此项任务,与有关学校或部门对接,培训与培养出一部分有潜能的老师作为书法师资。其次,可以在专委会当中发起号召,把有时间、有意愿的专家聘请到一些学校,以校外师资的方式为学校补充教学力量。第三,专委会还应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书法教师。当前有许多书法知识欠缺,甚至根本谈不上专业的培训机构也在社会上大量培训学生,这不仅阻碍了传统书法的发展和弘扬,更是害了孩子们。专委会可承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