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2024年4月2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的“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在京开幕。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臼井将人、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孙大鹏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致辞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臼井将人致辞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致辞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致辞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孙大鹏主持开幕式

 在中国先秦时期记录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将与陶器制造相关的工种称为“抟埴之工”,汉郑玄注曰“抟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意即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这是陶器制作的首要步骤,也是本展主题的出典。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开幕式现场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以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约270件陶瓷类文物为主,时间维度跨越6000年,空间维度包括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的分布情况,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区域、中亚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兰前期、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虽非全景式呈现,却可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展品中,不仅欣赏其制作工艺之精美,又可从独具匠心的各种造型中,窥见中国之外从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发展历程,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互鉴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社会进步。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即开始利用火加工、制造工具,而陶器就是其中最古老的发明之一。陶器,是用粘土为主要材料,加水调和后,通过手工或在陶轮上塑形,再用火经高温(通常800℃左右)烧制,使其具有坚固耐用的特质的人工制品。其中一些陶器烧成浅黄色、棕色或黑色,如组成矿物中含有铁,则形成红棕色。陶器常见的用途是饮食、日用容器,亦有人形、动物形等雕像。后来先民又在器物表面用图案或纹饰装饰陶器,结合各地不同的信仰、风俗、技术和审美等因素,从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化。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对于研究无文字的史前时代纷繁的文化类型和族群,陶器的类型学、年代学和图像学,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二氧化硅(silica)、釉料(glazes)和其他非金属材质等合适材料的发现,以及达到必要温度的烧制技术的提高,产生了釉陶,这与玻璃技术的演进几乎是同步的。陶器的发展最终产生了瓷器(又称磁器)——“火与土”结合最高级的状态。瓷器,是由取代了粘土的瓷石(porcelain stone)、高岭土(kaolin)、长石(feldspar)、石英石(quartz)、莫来石(mullite)等材料制坯,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在炉窑内经过高温(通常1280℃~1400℃)烧制而成的物器。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中国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更是瓷器的故乡。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被认为是已知年代最早的陶制器皿,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约20,000 至 19,000 年,许多陶器碎片上有烧焦的痕迹,表明这些陶器曾用于烹饪。湖南省道县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玉蟾岩出土的陶器碎片,年代距今约18,300至17,500年。新石器时代,中国拥有发达的陶器文化,自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始,中国即开始用草木灰(其中含有钾和石灰,potash and lime)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生产原始青瓷釉粗瓷,战汉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铅釉技术逐渐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3世纪-10世纪),形成以单色釉为主的青瓷、白瓷两大瓷系,从而为宋代以后瓷器生产一波又一波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举办了两次特展,2022年举办“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2023年举办“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通过大量文物的展示,先后呈现了“火与砂”创造的玻璃艺术、“火与金”创造的金属艺术。今年两馆再度合作,呈现“火与土”创造的早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艺术,从而与前两展一起,实现策划“火与文明三部曲”展览的学术构想。

据悉,展览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3号展厅展出至2024年7月31日。

部分展品: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乌萨布提,埃及,第19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人面陶瓮,巴基斯坦,公元前2千纪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女神像供奉版,印度,巽伽王朝(公元前1世纪)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陶混酒器,希腊,雅典,古风时代,公元前5世纪末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女神头像(德墨忒尔) ,意大利,西西里,古典时代,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白地多彩花纹盘,伊兹尼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6-17世纪)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特展 在京开幕

武士埴轮,日本,古坟时代(5-6世纪)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下午4:12
下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下午11:1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