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纪念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会议表彰了四川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四川新时代杰出艺术家”“突出贡献文艺家”“四川省杰出作家”“突出贡献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其中成都文艺工作者38名。
文艺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为弘扬优秀文艺奋进精神,激励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蓉城文艺”以问答的形式采访了在70周年座谈会中荣获表彰的成都资深文艺家,并开设【锐答】专栏分享他们的精彩从艺感悟,希望文艺新人能循着优秀前辈的足迹,潜心感悟、扎实创作,共同推动四川及成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四川省突出贡献文艺家” ——舒炯
舒炯,满族,1956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文联原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成都市九三书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同心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蜀都书画院副院长、四川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市政协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常委。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并正式出版有《舒炯书法艺术》《色相非相——舒炯书法艺术》《寻梦草堂 舒炯书法作品集》等作品专集。 舒炯自1980年参加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以来便受到一致好评,此后他的作品陆续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第二次中新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国际书法展览,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展览,棠湖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览,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水墨东方-2013中国国际书法大展等重大展览。2008年,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为舒炯作了专题采访,2009年中央电视台旅游频道“魅力中国”为之作了在线专题访谈。 1988年舒炯担任“全国首届青年书学讨论会”副主任评委、荣获“四川省青年杰出人物称号”;2015年舒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3年在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舒炯被授予“四川省突出贡献文艺家”称号。
首先恭喜您荣获“四川省突出贡献文艺家”,能分享一下您的感想吗?
舒炯:这次被评为“四川省突出贡献文艺家”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艺术界领导和同仁对我几十年来在文艺工作上所做成绩的一种肯定,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 要对得起这个荣誉称号,就得更努力地在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做更多的工作,使更多的人能够懂得、理解、知道什么是艺术,让更多人参与进艺术的创作,以及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去,以此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充实我们的文化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从融碑入帖到师古创新,作为“当代蜀派书法的代表性人物”,可以分享一些您的学书小故事吗? 舒炯:四川作为“蜀派”书法艺术的重镇,也是“蜀派”书法重要的发源地,从清朝、民国到现代,四川书法走的都是碑帖相融的道路。自清代的碑学出现之后,书法界就出现了“碑派”和“帖派”两种派系的艺术追求,书法的发展也走向了碑帖相融,让“碑”和“帖”的优势互融互通,引领书法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一种新的艺术指向。
70cm×68cm
我还有一位老师是孟凌云先生。孟凌云先生是四川儒学的代表人物,文武双修,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十分精通,同时还沉迷于武术,他的门下有学文的,学辞赋的,学儒家经典的,还有专门学武术的。我与孟凌云先生第一次见面时,先生告诉我“修文必备武”。“士”其实不只是读书的“士”,实际上“士”在春秋时期都是指“文士”和“武士”,“文士”修文,但是要有“武”作为支撑,“武士”练武,但是要有“文”作为内在的支撑。那么最后它的“文”和“武”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即“文武双修”。
您曾说过:“书法对之于我,实际上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请问您是如何将人生态度、精神追求融进书法的?
舒炯:我比较爱说“书法对之于我,实际上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因为人的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每个活生生的人都有;但另一种生命,它是一种精神的生命,这个是通过我们的学习、修养所获得的。
我觉得在人的一生中,除了肉体的生命,更重要的还有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精神的追求。我的精神追求通过书法全面地体现出来了。我前面也谈到过,书法不仅仅只是写字,书法包含了一个人全身心的一种展现,即他所学、所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在书法中体现出来了。
我们不断的学习,一个是书本上知识的学习,比如儒释道的知识、文化的学习,还有社会的学习。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书本上的知识,行万里路是社会的阅历,这两者都缺一不可。
书本的知识要通过在阅读当中,去融会和运用。但深厚的阅历则要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吸收,来使之有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人的修养越高,在社会中为人做事的境界就越高。
这需要不断的修行,一是行,一是知,知行合一。佛家有种说法是“种子生现行”。什么叫种子?种子就是我们心灵世界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因子,通过我们这一生的学习,具有精神力量的生命的种子开花结果,最后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作为我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书法就是我的“种子”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即它的“花”,而我艺术所取得的成果,达到的高度,就是种子的“果”。
136cm×35cm×2
一个完善的统一体,其实是充满了矛盾的,关键是如何平衡矛盾,这很重要。比如我们在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我们要勇敢面对,不回避矛盾,积极解决矛盾,最后把矛盾统一在一个整体里面。没有矛盾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如何驾驭矛盾,使矛盾在一个整体里面,或者是在一个团体,一个组织里面,成为工作的动力,就跟书法一样,解决了矛盾,书法才有活力。所以,人首先要有宽容的心态,才能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这就是书法教给我的人生态度。
此外,还要做到宽容待人、宽怀处世,才能够不断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我们的书法艺术,文艺事业才能代代延续、后继有人;常怀感恩之心,以前我们的先辈、我们的老师倾心培养我们,那么我们也要不遗余力地培养我们的后辈,使他们承接起我们的担子,把文化事业、书法事业推向更高潮。
您觉得书法工作者在社会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如何去诠释这一角色?
舒炯: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它是一种文化。我的老师曾说过,书法是智性文化,它充满着智慧。以前的老先生们讲,学习书法首先是认字、识字,然后把这个字写好,然后才是再进一步。当我们达到一定高度,自觉地进入艺术追求的时候,它就脱离了写字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精神追求。
真正好的艺术是具有引领性的,它引导大众去追求美好、追求高尚,脱离低级趣味。我觉得这是书法工作者很重要的职责。既然书法是一种精神追求,那么作为书法工作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艺术格调去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
历史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柳公权。柳公权有一句很重要的话:“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因此,我们要写好字就要先做好人。书法的追求是把为人放在首位的,人格不高则字的境界不高。
因此,我们作为书法工作者,要把“做人”时时刻刻放在心里,并用这种理念去引领大众,做好人,写好字。完善自己的人格,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的一种职责。
在四川生活和创作了这么多年,有没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影响了您的创作? 舒炯:我的人生中有几位尊师对我影响很深。 一位是我的老师李灏先生。李灏先生由于特殊原因,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当一名锅炉工。每天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灏先生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传统文化、对中国书法的追求,不忘自己传道授业的责任。 当时大家学习的条件都不是很好,但仍然有很多年轻人到他那里拜师学艺,追求传统文化的真谛。可以说李灏先生为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作出了很大贡献。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智者,才得以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恩师李灏先生。 还有一位是我的师兄,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刘正成先生原是川棉厂的一位工人,因为会写字、写文章,后来被调到厂里搞宣传、搞文艺创作,写剧本、写小说。1985年,刘正成先生到了北京,组建《中国书法》杂志社和编辑《中国书法》,并把《中国书法》运营成了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同时又借该刊物策展了全国中青年书法展,造就了持续20年中国书法的热潮,发掘了一大批青年书法家。这些青年书法家现在都成为了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此外,他还主编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对中国书法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对从甲骨文时期到清末近代的重要书法家进行了整理、研究,对重要的书法作品和个人传记进行了编辑、梳理和评述。 可以分享近年您最满意的几幅作品吗?(实现了哪些创新和突破?) 136cm×54cm
第三幅是《逍遥自如草书行》,这是我现阶段创作的以碑作草的书法作品,风格比较随意和自由,既体现出了碑学的苍茫,又有帖学草书的起伏和飘逸,所以我称之为逍遥自如。草书追求自由飘逸,而四川是道教发源地,所追求的就是自在逍遥,遨游于天地之间,所以我的这件作品就呈现了草书率性的一面。
69cm×55cm
您最想通过作品向大家传递什么样的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书法的思考?
舒炯:书法是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特点,一是精神追求,二是格调气脉。格调除了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特殊情调、精神情调,还包括人格的修炼。格是指人格,调就是在人格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就像音乐一样。
中医讲气脉和整体,书法也讲气脉和整体。气脉是无形的,能把书法的气势融会贯通为一体,书法没有气,也就没有活力了。所以,气脉贯通对书法来讲很重要。在气脉贯通的基础上表现出它的开合、疏密、虚实、承接和呼应的关系,这就是所说的章法。
在现代,人们爱强调构成,构成是西方来的,像绘画讲构成,就是结构的组合关系。当然书法的章法肯定也需要组合关系,但是组合这一切关系构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配合气脉的贯通。因为中国书法既有音乐的时间性,也有绘画的空间性,它是时空艺术。如果只讲构成,就丧失了时间性,节奏就消失了,线的运行的节奏和章法空间的节奏也都消失了。所以,我认为构成只能作为辅助部分,也因此,我在书法方面强调的是它的节律性,以及它一以贯之的气脉贯通。
既然书法是传统艺术,我们就要从传统文化当中去寻求。但同时,也要融入现代元素,因为传统是充满活性的,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我觉得书法应该从传统中来,然后走向深入,走入现代。把传统融入现代,体现我们现代的精神。而不是用西方的东西去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改变、影响和破坏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要“立”得起,首先要有独立的民族精神,那我们独立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是传统文化中最核心和精髓的那部分所在。
《自作诗》
137cm×70cm
您觉得当代书法工作者应该如何既有坚持又追求创新地传承、传播、发展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
舒炯:当代书法工作者,处在民族复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自觉地去继承、发掘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独立地展现我们自己的艺术和文化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传统文化,发现它最优秀的内核,融入到我们现在的书写中去。
出古入新,不是丢掉传统的去制造出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就好像修房子一样,房子修的越高,地基就要挖得更深。如果我们不关注、不坚实我们的基础,只求这个房子外观的漂亮和高大,那么这个房子是修不好的,它是要垮塌的。有了坚实、雄厚的基础,才能建立起壮观的、美丽的建筑。书法这座文化大厦也必须要建立在深厚的、传统的文化基石之上。
所以,继承传统,走出传统。既要展现传统的、优秀的基因,又要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有的艺术追求。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可以聊聊您对2024年的憧憬和规划吗?
舒炯:在2024龙年这一年,我们应该在以前所建立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步,牢固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接续努力,把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使之能够真正地在世界上放射出夺目璀璨的光芒!
请给我们的新时代文艺青年寄语一二吧!
舒炯:青年永远是社会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社会和世界最后都是属于青年人的。所以,希望我们的文艺青年能够在前辈们所建立的文化或者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地努力锻造我们的人格,不断地去吸取知识海洋中的营养,去丰富我们的内涵,然后建立我们新的艺术典范。把中国社会主义特殊阶段的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出现更多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不仅要有高原,还要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