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诞生地,是中国当代版画的重镇之一。上海版画界有着光荣的传统和独特的坚守,展现出兼容并蓄、多姿多彩的面貌。
为赓续百年传承、发扬新兴木刻运动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版画艺术创作,发掘版画创作新人、普及版画艺术,推动长三角版画艺术交流和提升学术水平,2023年10月20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三届版画展在普陀区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拉开帷幕。两年一届的上海版画展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的品牌项目之一,本届展览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承办。
展览延续往届“江南文化”“红色文化”“都市美好生活”的主题,重点聚焦新时代上海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场景,突出“大事”“近事”,倡导“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全面表现“人民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展览的百余件版画作品,遴选自长三角和全国各地版画家的数百件投稿,既有描绘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探寻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动情之作,也有反映都市自然生态与艺术人文融合的美妙图景,更不乏当代版画艺术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本届版画展的看点与亮点何在?当代海派版画创作情况如何?上海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本届版画展策展人徐增英认为,上海作为初心之城,建党百年以来,一直在中国经济、文化、都市生活发展方面海纳百川,多元并蓄,不断进取。中国现代版画艺术伴随着“新兴木刻运动”诞生于上海,她在诞生之初就烙上了深深的红色基因。历经90多年的发展,上海版画在中外版画艺术的交流中不断吸收消化,与“江南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紧密结合,生长出独具海派特色的当代上海版画,散发出强大的艺术原创力。版画艺术的发展,人是关键。1980年代以来,上海版画在杨可扬、王劼音、卢治平、沈雪江等诸位先生的领导和组织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创作的思路和手法上多元博采,但又时时保持着和而不同,显现艺术的追求与个性表达。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上海版画界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群体中半数以上是非上海籍的“新上海人”,甚至还有外籍版画家在上海崭露头角。
本届上海版画展,重点聚焦新时代十年上海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场景,反映了近两年来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版画创作的成果。版画创作者以艺术的视角展现近年来祖国繁荣、都市欣欣向荣的发展,所展出作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海老版画家创作热情不减,佳作纷呈。董连宝、卢治平、武国强、周国斌、王西林、龚赣弟等特邀作品,关注艺术本体语言的纯粹和情感表达,也关注都市景观、都市生活的表现,如:武国强的作品《穿越》借浦江两岸标志性建筑叙述了上海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作品以版画语言“穿越”打破空间、透视等常规,运用黄红、绿紫的传统色彩搭配,把所有人、景、物都定格在有年代痕迹的穹形窗画面里,使观者产生一种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视觉观感。
中年版画家作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版画创作中坚,在创作上与祖国的建设发展、都市生活紧紧相连,在表现题材、技术语言和精神追求上与时俱进,如:沈有福的作品《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展示馆的宏大建筑。画面以灰色调为主,以黑白木刻的线条刻画建筑物外立面壮观的结构和璀璨的天空,刀法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塑造反映了现代都市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金祥龙的作品表现改造升级后的苏州河边时髦地标之一创享塔园区。作品以黑白木刻形式表现,画面简洁、纯粹、自然,散发出浪漫气息,给人迎面而来宁静、清新、轻松的感受。苏岩声的作品《真如寺》表现这座上海古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画面表现的平衡和谐反映古代建筑艺术及传统文化的诗意光辉和美学价值,使得作品既显现出精神世界的庄严,又寄托着世俗人间祈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虔诚之心。马亚平创作的《上海纺织博物馆》通过描绘外观景象,表达人们内心萌发的由衷的敬仰之情。矗立在博物馆门口的织布机模型雕塑,其富有现代象征意义的造型与画面明亮的色调交织,形成作品现代、简约的整体结构形式,以此延伸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激发观者对上海纺织轻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年代的骄傲记忆。韦萍的作品表现位于苏州河南岸莫干山路50号的M50园区,这里是上海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时尚地标和年轻人的打卡地。作品运用了绝版套色木刻的传统表现手法,将较为响亮的色彩赋予画面,体现出M50的时尚潮流,展现其在当代都市景观建设中的华丽转身与生命活力。桑茂林的作品《半日学校》以黑白木刻呈现,力图反映历史原景,以凝练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历史之感——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李启汉来到上海开埠后产业工人集聚的地区之一,位于普陀区的沪西小沙渡,组织创办了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生动再现了建党初期革命先辈普及党的知识、宣传党的理念的火热场景。徐增英的作品描绘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作品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在少儿图书馆的新馆造型中加入了宇航员、航天器、鲸鱼、海龟等形象,以表现少年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希冀在图书馆中遨游知识的海洋,探索未知的宇宙。
工作生活于上海的80、90、00后青年艺术家作为新生的版画创作力量,是活跃于长三角的版画创作群体。这些艺术家成长于改革开放、国家不断繁荣昌盛时期,他们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也曾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视野开阔,既关注国家、都市、社会的发展,也强调个性的表达和张扬,如:沈文婷创作的《上海造币博物馆》作品带领观者领略这座百年建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作品以绝版套色木刻的技法表现出造币博物馆建筑体的厚重感,也体现出了它历史悠久的独特性。通过暖色调进行整体画面的印制描绘,表现在黄昏的映衬下与天地交融、格外辉煌的景象,也拉近观者对造币博物馆的距离,从而激发观者爱国主义情怀的共鸣。曾留学日本的青年版画家邹皓云试图用作品中的朦胧感去触发观者心中的认知。不管是载着一座山的破碎纸船,还是被流星击中的爆炸山麓,抑或是一部分异化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一些介于客观现实和虚拟幻想中的场景,一如作品的名字“氤氲”,作品用意象化的表现结合版画制作的肌理,来营造朦胧感的烟云弥漫及阴阳二气交会和谐的理想境界。曾留学英国的青年版画家朱珂橙的作品《Together》则关注竞技体育比赛场上鸣枪的一瞬间,以石版画技术表现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他们绚烂的比赛服交织重叠,通过画面传达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此次展览的作品体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老中青版画家近年来在版画艺术上的探索和实践,也是百年来无数海派版画家自觉或不自觉践行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都市精神在海派版画艺术多元探索中的延续和彰显。
卢治平《流动的剪影之二C》丝网 46.5×102cm 2023年
沈雪江《苏州河漫步》木刻 45×90cm 2023年
武国强《穿越》绝版套色 86×56cm 2023年
(来源:上海市美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