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以美成人,以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亲切回信,提出了加强美育的重要思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发展,也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美育理念和加强美育的重要性成为普遍共识,从学校美育到社会美育、家庭美育,构建起堪称“大美育”的崭新格局,彰显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努力建设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习总书记在重要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这4各方面的要求既是加强美育的目标与任务,也是实施美育的路径与方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美育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的新定位新论断。五年来,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美术界以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在探索美育的时代发展这一课题上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新意的“美育进行时”。

范迪安|以美成人,以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

美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欲成才,先成人,要树人,先立德。几千年来,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体现。美的创造与感知、美的教育与传播渗透在普遍的社会生活之中,美的理想对于道德之善的养成具有基础性和自发性的作用。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以审美教育化育人格、涵养道德,通过美对善的浸润和培育,厚植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完善了社会的伦理结构,使中华文明具有统一、延续、包容和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习总书记在回信中首先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就是强调美育对于当代教育与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要将新时代美育贯通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所有场域,营造充满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整体性大美育系统。今天,各级学校的美育都围绕从美育加强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可视可感的美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艺术经典的文化意义,各层次的美术教育普遍注重以美育为引领,把提升艺术学子的审美能力、培植审美感性和促进全面成长、整体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引导学生认识今天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艺术表达与创造的源头活水,从而培养起正确的社会观、文化观和艺术观。

范迪安|以美成人,以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

扎根时代生活,以美服务人民。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化,美的创造和美的接受都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美助力,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要美的供给,立足中国大地兴美育,就是要研究这些新变化,找准美育主题,丰富美育内涵,创新美育形式,拓展美育路径,形成新的美育方案。从艺术创作上看,广大美术工作者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深入生活形成精品创作,通过服务人民锤炼艺术本领,在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的美术创作上为时代立传,为人民造像,聚焦表现中国精神、时代精神,许多作品的思想内涵、气象格局和艺术品格都具有新时代的风采。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美育服务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从以乡土为课堂的育人模式创新实践到乡村美育小屋的标准化建设尝试,从艺术作品的公共展示到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美的创造有了大量的"实题"实践。艺术力量投入城乡规划建设、乡土建筑设计、乡村环境生态美化设计、乡村造物传统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等,都构成了美育从专业小课堂通往社会大课堂的宽广实践,深入贯穿美育意识,把更多美术、艺术的元素作用于城乡规划建设,增强城乡建设与生活的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追求。

范迪安|以美成人,以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

遵循美育特点,拓宽美育路径。美育是以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审美教育,具有超越性和非功利性的特点,它肯定感性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以激发和促进人的感性为任务,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既有感性的丰富性,又有人文的深度,关涉人的身心健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方面。五年来,学校美育工作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美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国基本实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高中学校能够按照要求开设艺术类必修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始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品牌项目竞相涌现。全国已建成近40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数百个传承基地,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蓬勃局面。从近年来涌现的学校优秀美育案例来看,既有展现新时代学校美育教学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美育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的学科特色;也有体现美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举措,彰显了新时代“大美育”特色;还有展示大学生美育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尝试探索。在社会美育上,各地各类博物馆特别是美术馆普遍注重精心策划展览,加强展示设计,开展公共教育,丰富审美体验,使艺术殿堂成为学校美育的延伸和提升,成为社会美育的终身课堂,形成了美育建设的合力。

范迪安|以美成人,以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

在理论与实践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中华美育精神所形成的传统,一是礼乐教化,人文化成,《礼记·乐记》曾提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文化通过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教育感化,培养出在人格修养和美学境界上“文质彬彬 ”的君子,体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对于“成人”特别是“成大人 ”的理想。二是格物致知,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万物一理贯通”的整体性,在实践中感通心灵与万物,从人性化、人情化到审美化与艺术化,进而达到澄怀观道的审美境界,在艺术创作中的“发于天然 ”“以形写神”“游观”以及对绘画品第的评判皆以此为本。三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文化的包容性和不同文明的互鉴观,社会崇尚“君子之风”,看重以平和、谦逊的心态来进行审美评判与活动,从发现自我之美到发现他人之美,从欣赏造化之美到创造造物之美,贯通内在的和谐与相互的融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这一崭新命题,全国各级学校、艺术科研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方面加强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把握中华美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美成人”的育人目标,在“育 ”的方式上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从美育的视角传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 文脉,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爱美向善的理念与故事,对于推 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促进形成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范迪安|以美成人,以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美育应该继续朝向“大美育”的方向不断拓展,每一个美术工作者都应该成为自觉的美育工作者,通过美的创造服务人民,促进“美丽中国”建设,通过美的传播提高社会公众的审美素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出强劲的推动作用。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3年8月29日 上午11:21
下一篇 2023年8月31日 下午5:1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