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刘万鸣:关于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的提案

编者按:2023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召开。美术界代表、委员许江、马锋辉、吴为山、刘万鸣、吴洪亮、王珂、王澍、牛克成、林蓝、焦兴涛等出席会议,积极参政、议政,提交议案、提案,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建言献策。中国美协官网和《美术家通讯》特别归纳辑录“两会声音”,以飨读者。

两会声音 | 刘万鸣:关于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

关于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的提案

博物馆承担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社会责任,是多元文化和艺术交融的殿堂。博物馆教育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传播知识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着我国博物馆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各类型博物馆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几乎无缘接触到博物馆。我们常说:审美教育、爱国教育等应该从小抓起,才能成为深入精神与信仰的强大力量。如何解决目前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特别是农村地区儿童的博物馆教育缺失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这一提案是我近两年来一直思考的重点。本提案以往也有委员提出,诸如复旦大学等高校学者还对此做过详尽的分析(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且具体实施的理念和方法也有所区别)。近年来,各种由博物馆组织的儿童夏令营,由民间机构组织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教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这些活动也仅局限在一、二线城市,而且活动的参与费用较高,令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家庭望而却步。针对以上情况,我建议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具体建议如下:
一、借鉴并采用目前大学广泛使用的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授课。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室中均有电视、投影等多媒体教具,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率较高,基本能够满足以录播为主的线上博物馆公开课。
二、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设计由教育部直接牵头,联合国家级及地方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负责。
1.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主讲人必须是文博领域或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以便最初在中小学博物馆教学中有着系统性和规范性。
2.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设置按年龄分级,至少包括:小学低年级版(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初中版。小学低年级版注重趣味性,可以招募社会资源和志愿者为课程设计制作一些受儿童欢迎的动画;小学高年级版注重知识性和历史常识,可以成为历史课和爱国教育的有益补充;初中版主要研究性,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三、围绕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一、二线城市博物馆资源丰富,中、小学可以结合线上课的内容组织博物馆参观实践;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可以采用讨论课的形式。
四、课程设置建议为每周一节。课程考核方式建议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如沉浸式体验,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身临其境之感,直击心灵,记忆深刻。对于沉浸式室内的设定可根据各地区条件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尤其乡村偏远地区可按周边范围集中一点的方法,共享共用。既节省财力也节省了人力。
关于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的提案
乡镇村史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推动了乡镇村史馆的建设浪潮。近年来,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山西、甘肃、陕西、江苏等省市先后开展了乡村记忆保护与传承工作,各地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等都纷纷加大对乡镇村史馆的投资,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经调研发现,乡镇村史馆的建设因各地区环境经济和资源等诸方面的影响,全国乡镇村史馆的数量还相对较少,并分布不均,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仅能为少数村镇史馆提供财政支持和人员保障;馆舍缺乏专业人才,展览内容有所欠缺,形式上较为单一,宣传、教育功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镇村史馆的建设意义重大,既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首先,乡镇村史馆是中国人民寄托乡情的媒介,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奋斗历程的展览展示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乡土归属感,更能引领广大青少年不忘初心,承袭发扬优良传统,凸显思想教育价值。其次,乡镇村史馆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乡村的文化记忆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延续百年的民间文化等都深深植根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文献的整理工作,让乡镇村史馆成为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载体。
鉴此,我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新名片:
一是加大对乡镇村史馆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和政策支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中。
二是积极组织省市县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对乡镇村史馆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发挥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省市县文旅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利用讲解、参观、讨论等方式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共同推动乡镇村史馆建设。
三是拓展乡镇村史馆的展览内容,在策展中不仅包含历史沿革的内容,更要兼顾地方文化性和艺术性,尤其要展示地方区域独特的文化特征、发展旅游资源、艺术资源,以突出地域特色推动乡镇村史馆融合档案馆、方志馆的功能和特点。
四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镇村史馆相结合,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走进田间,深度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丰富陈列展览的形式,增强参与互动性,提升群众文化参与度满意度。

(转自中国美术报)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3年3月7日 下午11:39
下一篇 2023年3月8日 上午2:0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