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为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在德国联邦外交部、德国驻华大使馆的积极支持,以及国家文旅部和教育部的积极帮助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维斯滕罗特基金会,特别策划并举办了此次特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德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傅融(Dr. Patricia Hildegard Flor),维特拉设计博物馆馆长马特奥·克里斯(视频),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馆长托马斯·A·盖斯勒(视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馆长、展览学术主持杭间先后致辞,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
德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傅融(Dr. Patricia Hildegard Flor)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馆长、展览学术主持杭间致辞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共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余组/件,包括迪特·拉姆斯、汉斯·古格洛特、鲁德夫·霍恩、玛格丽特·雅尼等杰出设计师,以及哈勒艺术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奥芬巴赫设计学院等机构的设计作品,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时尚、纺织品和首饰设计等诸多门类。
设计是德国工业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大众延续至今的日常表达方式。展览力图通过不同功能的设计案例,反映设计与历史、社会、日常文化等因素紧密交织的景象,探索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设计理念与实践领域的差别及相似关系,从而勾勒出战后德国设计史的全景。
此次展览是国际博物馆专业领域的多方资源共享与多元文化整合的一大盛事,亦为中德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鉴增添了新的范例。展览希望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为观众呈现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路径,为中国的设计理论、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提供参照,进一步将专业教育实践融入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设计史研究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
“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在北京的展览,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为此,展览开幕当日特别举办了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美术界、设计界的方晓风、王辉、吴诗中、连冕、张敢、陈岸瑛、杭间、周博、周榕、赵健、程文婷共十余位专家学者,针对德国现代设计延伸出来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学术研讨会由杭间主持。
两德设计的中国观察研讨会现场
据悉,展览展期为2023年1月10日至4月16日。
部分展品:
迪特·拉姆斯,T1000型号收音机(多信道接收机)
罗伯特·伦茨 咖啡具套装,1958年 国营奎德林堡联合工厂生产
恩斯特·莫克尔,袋鼠椅(Z型椅)
维利·弗莱克豪斯,苏尔坎普系列图书
克劳斯·库尼斯,浇水壶
迪特里希·卢布斯,迪特·拉姆斯,ET33系列4993号小型计算器
安吉拉·厄德科芬–格里舍尔 “乐达”椅,1983年 克雷默克雷默公司生产
英戈·毛雷尔 ,“哔哔哔哔”台灯,1982年
克劳迪娅·斯柯达,“水果”服装系列针织衫
雷娜特·米勒,带项圈的海豹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