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国书协第八届专委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工作培训班线上举行,同时宣布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运行。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叶培贵、代跃、刘月卯、张建会、张胜伟、顾亚龙、潘善助,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及第八届专委会委员两百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由书法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虞晓勇主持。
孙晓云表示,改革开放为我国书法教育蓬勃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书法教育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从“美术学”下的二级学科升级为“艺术学”门类下与“美术”并列的一级学科,书法学科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基础书法教育发展迅速,教育部实施一系列加强汉字文化教育的创新举措,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传承弘扬汉字文化的热情,促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书法教育通过媒体平台、报刊以及各种培训机构得以普及推广。高等书法教育、基础书法教育、社会书法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艺文并具、技道双修的专业书法工作者,激发书法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各位委员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书法审美,以教育为己任,培养人才、推出人才、爱护人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追求德艺双馨,承担起带动行业发展的道德责任、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要自觉履职尽责,施展专长、贡献智慧、服务行业,努力作行业发展建设的实践者、参与者、推动者。
浙江书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上海书协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张索,陕西书协副主席、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院长于唯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其凤结合书法教育委员会的功能职责交流发言。(发言摘编附后)
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潘善助就专委会建设和委员履职提出,书法教育委员会汇聚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书法院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团结合作推动书法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委员们共同的责任。要密切关注中国书法教育发展,以学理研究促进教育理念提升,助力书法教育发展;要加强兄弟院校书法教学研究交流互鉴,促进跨地区、跨领域的共建与合作,形成高等书法专业教师尽展其才、书法专业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书法专业教学成果丰富多彩的良好局面;要总结书法教育成功经验,探索新时代书法学科发展规律,提升书法教师素质能力,提高书法教育质量;要牢固树立身份荣誉与职责义务相统一的履职理念,切实提升追求德艺双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共同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作题为《关于书法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从专业学位的发展及其方向、书法学科在学科目录中的定位、书法作为学术性学科和书法作为专业学位的类别四方面对论题展开论述,为书法的学科定位和书法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的细分提供思路。
交流发言摘编
新时代书法教育的使命担当
沈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拉开了序幕。六十年间,几代书法人努力跋涉,踵事增华。全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创作、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日益丰厚,书法事业蒸蒸日上。但在欣欣向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价值观缺失、学与术分离、专业基础薄弱、艺术风格趋同等问题。以书化人、陶冶性灵,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深邃的文化内涵、生生不息的艺术精神和鲜明的价值取向,始终是中国书法发展的核心。因此,当代书法教育应该重视:
抗志希古,以学养书,“书内之学”与“书外之学”兼修;固本培元,技道双进,强调对传统的正确理解,不断探索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美学意境、艺术精神,养“至大、至刚、至中、至正” 之气;会通求变,与古为新,重视以艺术创作为内核,广泛汇集文字学、金石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品学相会、艺理相通、借古开今、中外对比,在“技”与“道”,“会”与“通”之间构筑起书法学科的“学理”逻辑,与古为徒,借古开今。
书法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学科教育的推动下,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积极以应对社会需求,回应民族强盛为使命和担当,将育人与传艺相结合,器识与技艺相协调,继承与开拓相统一,成为新时代修身治学,磨炼意志,陶冶情趣,提升品格,完善自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技道双进中,树君子之德,积君子之才,创君子之艺的有为之学。
大中小书法美育一体化的思考
张索
汉字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本。“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教育的结合,藉此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书法审美观的培养,是书法审美教育乃至审美经验的延续。
大中小书法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现代人对汉字的一种审美观念、审美体验。汉字之美、文辞之美、书写技法之美构成了书法美育的重要基础。
小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同时了解楷书工整美的一般规律。中学生重在技法体验,把握用笔、结构之美,同时解决书法表达的文辞之美与书法之美的关系。在大学阶段,通过书法用笔、文辞之美上升到意境之美,将书法之美与其他门类艺术联通嫁接,真正提升综合审美能力。因此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具有较明显的连续提升特点。
实现大中小学书法美育一体化,首先要规划好课程设置,同时要配备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书法专业教师较为稀缺,多由语文或美术老师担任。再次,学习书法必须要强调传统,从临摹做起,选择良好的范本和教材至关重要。另外,加强校外书法活动,尤其要重视对青少年参观书法展的导览环节,引导学生从文字、文辞、书法技法、文化综合等方面审视书法作品的优劣。最后,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书法美育评价体系。把书法置于整个传统文化中,通过本门类和其他门类的综合比较,打通艺术门类的相互关系。真正提升大中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立足书法教育 推动行业发展
于唯德
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要把为人做事、治学从艺、教书育人统一起来,矢志追求德艺双馨、人书合一的艺术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立教、以身示教,教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作为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我们将按照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举办书法教育论坛,交流教学经验,研究书法学科规划,探讨教学教材体系建设。充分整合兄弟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立足高等书法教育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基础书法教育与社会书法教育,推动书法美育深入校园润泽青少年的心灵,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大众审美,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刻认识书法教育委员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立足教学岗位,围绕人才培养,强化履职服务,与其他专委会一道,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书法生态。
吃透规则 精准施策
张其凤
学科目录几经调整,共有1983、1990、1997、2011、2018、2022年六个版本,其中2018年版中“艺术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设计学五个一级学科。2022年版则改为:艺术学、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一个一级学科,六个专业类别。
这其中与书法相关最大的变化:一是2018年版中五个一级学科都带“学”,2022年版只有“艺术学”带“学”,其它都不带;二是2018年版艺术门类下只有“一级学科”,没有“专业类别”,2022年版则分设“一级学科”与“专业类别”,并且“专业类别”得到强化,一级学科只有一个,专业类别多达六个;三是书法、美术两个学科合并,以“美术与书法”之名被列入“专业类别”,换言之,“美术与书法”这次被设置的不是偏于学的“一级学科”,而是偏于术的“专业类别”。这意味着我们书法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生源、师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甚至学科评估验收的条款内容,都必须向“术”,即向实践方向发生重大倾斜。
各办学单位可根据各自师资条件、办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找到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书法因其传统文化属性,与许多学科有交叉,因此可以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多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突破。既可使书法的实践属性得到确保,同时又使书法的文化属性得到保障。
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颁布,给书法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带来了使书法学科建设回归书法本身的巨大机遇,愿我们一起携手破解难题、共迎机遇,开创书法学科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