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活动现场
中国美术馆12月18日讯 2019年12月17日,“把老虎放在阳光下,把两条鲶鱼放在车里”——中国美术馆中意青年艺术家驻访交流项目展览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空间开幕。
为增进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两国美术机构间的友好合作,中国美术馆联合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意大利外交和国际合作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及加卢佐视觉艺术协会,共同主办中意青年艺术家驻访交流项目。此次经意方选拔,在中国美术馆驻访的女艺术家维奥莉特•梅拉德是一位当代艺术家,主要从事雕塑创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表示,该项目为中意两国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深层次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结合中意文化特征以及驻访交流的体悟,发挥特长,创作出有思想、有品位、有创见的艺术作品。中国美术馆根据与意方的合作协议派出两位中国青年艺术家于今年12月6日赴意大利,进行为期2个月的驻访创作。中国美术馆为意大利驻访艺术家在馆内安排了工作室,吴为山带领馆内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赴工作室看望并与维奥莉特•梅拉德进行深入的艺术交流,鼓励维奥莉特•梅拉德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时,中国美术馆还为维奥莉特•梅拉德在中国安排了一系列参访活动。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驻访艺术家维奥莉特•梅拉德、中国美术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专家以及数十家媒体记者。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致辞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致辞
驻访艺术家维奥莉特•梅拉德致辞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邵晓峰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驻访艺术家维奥莉特•梅拉德分别致辞。展览开幕之后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邵晓峰主持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嘉宾与专家们对于维奥莉特•梅拉德的艺术探索表示肯定,认为其可以为汽车工业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认知,汽车造型与雕塑艺术的融合,跨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带来借鉴与启发。
学术研讨会现场
嘉宾合影
展览介绍
“把老虎放在阳光下,把两条鲶鱼放在车里”
展览“把老虎放在阳光下,把两条鲶鱼放在车里”是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阿尔法罗密欧的空气动力学原型车里科蒂鱼雷的启发下,进行的第一步雕塑创作。这组雕塑在中国美术馆完成,制作过程中采用中国的电力发动机和光伏发电技术。雕塑/原型车将作为交通工具,艺术家原计划是在从北京返回米兰的途中乘坐它。
这件作品从可持续能源的角度出发,目的在于实现“阿尔法车中国制造”:最终创作出的原型车将不仅具备雕塑形态,且能够正常运行,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一作品凸显中国先进的技术与发达的光伏产业。
在北京的两个月里,艺术家集中创作了三组作品:正式部分,如底盘的草图和空气动力学速度测试模型;电动车部分,如电动车钥匙、太阳能组件和车标;旅行部分,如北京到米兰途中所需的驾驶员服装、旅行地图、离开北京的机票以及占卜画。
本次展览聚焦国际汽车产业,希望借此反映出市场宏观体系和全球技术演进的状况,欧美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融合已经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电动车已走上了世界舞台。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时代,中国的汽车工业代表着交通运输业的未来,了解其中的变化与发展很有必要。无论是这辆基于艺术创作的汽车,还是在上世纪制造出的原型车,都是对本世纪电动车创新前景的一次致敬。
本项目与阿尔法罗密欧档案馆合作,希望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在艺术与工业之间架起一座文化的桥梁,让雕塑不再只是一件静止的物体,而成为运动的艺术。
“把老虎放在阳光下,把两条鲶鱼放在车里”这一标题的前半部分引用著名广告的标语(“把老虎放进车里”),对汽油在当今世界的作用与价值表示质疑;而标题后半部分则呼应里科蒂鱼雷车型的灵感来源——齐柏林飞艇、水滴或鲶鱼。
选择以里科蒂鱼雷作为作品原型的原因在于,拥有出众线条的它已经不止是一件交通工具,更是思想的载体,它既像一艘宇宙飞船、一艘潜水艇、一个文化的连接点,又像一滴水或一只传奇动物。
技术参数:里科蒂鱼雷,或40-60马力空气动力学车,是一款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打造的卵形车,由马可•里科蒂伯爵委员会于1914年创造。它被看作汽车领域根据空气动力学实验创造出的第一辆车,也是阿尔法罗密欧生产的第一辆概念车,它也被专家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辆多用途汽车。
艺术家介绍
维奥莉特•梅拉德
维奥莉特•梅拉德是一位意大利当代艺术家,主要从事雕塑创作。
于2011年获得威尼斯建筑大学视觉艺术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德国法兰克福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师从托比亚斯•雷贝格教授,并于2015年完成艺术家研究生课程。
维奥莉特•梅拉德采用多种内容叠加的创作手法,通过雕塑、绘画、摄影和表演等多种媒介反映并解构艺术与历史的不同层面。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学元素赋予新的形式,对人们理解的哲学及美学内容与形式进行发问和审视。
最新作品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与自然维度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这些自然维度通过旅行、有机形式和科学等意象进行传播。
作品曾在国际各实验空间及机构亮相,如意大利驻纽约文化研究所(纽约)、法兰克福现代艺术馆、德国电影博物馆(法兰克福)、大型公共泳池“神秘浴场”(米兰)、鸢尾别墅、博丁基金会(桑坦德)、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加维纳展厅(博洛尼亚)、奥地利雕塑公园(格拉茨)、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大象俱乐部(格拉斯哥)、贝维拉夸拉玛莎基金会(威尼斯)。
2016年,代表意大利在由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高等研究院和意大利外交部举办的第13届纽约大奖赛中获胜。
在中国美术馆和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意大利外交和国际合作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加卢佐视觉艺术协会联合发起的第一届“中意青年艺术家驻访交流项目”中脱颖而出。
展厅现场
艺术家感悟
【译文】
对中国的印象
我得承认,中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不止一个。不止因为这里地大物博,人、建筑、美食和生活习惯都丰富多样。打动我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东西。
我想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是许许多多的东西共同推动的,这是一种错综复杂,同时又非常轻松自在的精神面貌。
我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打动了我,其中有一些东西让我很有亲切感。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具有很大的弹性。比如有一天晚上我从博物馆出来,有个门卫帮我开门,就在开门前几秒钟,他在自顾自地哼歌。
我不会说中文,所以我对所处的环境只有有限的、幼稚的理解。我会看到人们走来走去,嘴里反复念叨着“Doulà”,意思是“大家都到了”。还有一个词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可能念的不对。这个对我来说很神秘的词是“BARGARUDA”,就我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神秘的动物,或是肩膀与脸颊之间的一个部位。
你有没有带着BARGARUDA进山?
你能不能加一下BARGARUDA的微信?在汤里加点BARGARUDA?
BARGARUDA?是的,我很好。
BARGARUDA?没有,我从来没去过。
BARGARUDA?是的,我爱你胜过世上一切。
接下来我要感谢与我赤诚相见的、亲爱的BARGARUDA,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我要感谢协助项目的舒尔策先生,感谢意大利文化学院的阿马德主任、汤荻和Claudio Zhou,感谢加卢佐视觉艺术协会的罗萨巴•加鲁佐、奥利维亚•富尔蒂尼、蒂奇亚纳•布奇科和亚历山德拉•迪•洛伦佐,他们支持我并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意大利外交部和意大利文化部的同事马塞拉•西蒙内利和费德里科•帕尔米里,感谢中国美术馆以如此开放而又热情的态度接待我。
我还要特别感谢吴馆长来我的工作室问候我,在他的管理下,中国美术馆展览的丰富性、质量和办展频率都令人印象深刻,我要向吴馆长表示祝贺。我很荣幸能见到他。他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在参观过他的工作室后,我对此深信不疑。
我要感谢在我抵达时让我了解中国美术馆的欢迎团队,我还要感谢研究部,感谢柳淳风,她不仅对当代艺术拥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还把我介绍给红砖美术馆的莎拉•卢卡斯,感谢李暨涵,与他进行文化交流的经历非常愉快,感谢邵晓峰先生为建设性对话和艺术工作室实地考察所做的安排,感谢陈坚和吴为山先生以及今日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和中央美院美术馆,谢谢莎拉精准的眼光和美味茶饮,谢谢Ang Fe送我前往国家博物馆,他是我在北京遇到过的最棒的司机。
我要感谢公共教育部和徐先生的好意,感谢中国美术馆所有部门的同事和给予我帮助的翻译。我还要感谢国际事务部、李美娜和李蕴慧,是她们让我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豚类小鱼。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张千里和我一起在中国美术馆雕塑园扮演真人版雕塑,他送给我的水有如甘霖,让我从此永不再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