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重庆市书协换届,漆钢连任主席。近期,本报对漆钢先生作了专访。在此期间,其母遇恙卧床,漆钢一边精心照顾母亲,一边悉心完成访谈,其深具孝心之为人与做事之认真细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漆 钢 重庆市书协主席、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
发自律之光,不吹熄别人的灯
——重庆市书协主席漆钢专访
书法报:去年6月,重庆市书协换届,您连任主席,请谈谈重庆市书协的发展历程。 漆 钢:首先,感谢《书法报》多年来给予重庆书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介绍重庆书法的相关情况。
1995年10月8日,重庆市书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合影
重庆市书协成立于1981年。1997年直辖前,是作为四川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四川书法在全国的崛起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西南的重镇,在当时,重庆代表性老书家如晏济元、冯建吴、许伯建、屈趁斯、黄笑芸、魏宇平、黄原、曾右石、江友樵、徐无闻等顶起四川书坛的半壁河山。从1981年至2022年这41年,重庆市书协分为直辖前的三届和直辖后的五届。直辖前的第一届(1981年—1988年)主席是王逐萍先生,第二届(1989年—1994年)和第三届(1995年—2000年)主席是周春山先生;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第一届(2001年—2006年)和第二届(2006年—2011年)主席是周永健先生。其间,由于周永健先生于2008年5月因病逝世,2009年2月选举刘庆渝先生任第二届后期和第三届(2011年—2016年)主席,到我是第四、五届了。经过41年的发展,重庆有中国书协会员304人,市书协会员1712人。
书法报:重庆市书协在青年书法作者的培养和少儿书法教育方面成果颇丰,在全国书法展赛中,涌现不少重庆青年作者,在十二届国展中,重庆在四个直辖市和西部省份中,入展人数居于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重庆市书协应做了不少工作,请谈谈。 漆 钢:我以为,书协工作的组织与开展,类似于田径场上和游泳比赛中的接力赛。接力赛传递的是一种队伍持续不断、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其最终成绩的取得,和前面每一位选手的努力分不开。而重庆青年作者能在近几年取得有所突破的成绩,其实是历届主席团、理事会、秘书工作班子、专委会以及重庆各区县书协共同努力的结果。 重庆青年作者之所以能在国展中有所突破,除了自身努力外,书协通过组织形式的推动也产生很大作用,而书法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在第七届中日友好自咏诗书展中,漆钢(左1)与周永健(左2)、何应辉(左4)、刘阳(左3)等合影
2004年以来,从周永健先生提出协会在注重学术、艺术的同时抓好书法教育,力争形成形式完善、方法多样、层次丰富的书法教育体系和建立可长期运转的良性机制开始,到刘庆渝先生高度重视优秀青年书法作者的培养和少儿书法教育的普及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以书法普及为基础、以培训师资为跟进措施、以建立书法特色学校为依托、以举办赛事活动为检验方法、以出人才出作品为目的的工作思路。重庆市书协把书法艺术的传承、书法教育进课堂与学校特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书法名家进校园、书法教育百校行、翰墨薪传·书法教育大讲堂等活动组织书法志愿者走进学校,有力地推进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到目前为止,重庆已建立100余所书法特色学校,包括中国书法“兰亭学校”4所,形成小学有书法特色学校、中学有书法特色班、大学有书法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
在第七届中日友好自咏诗书展中,漆钢(左1)与周永健(左2)、何应辉(左4)、刘阳(左3)等合影
除此之外,重庆市书协还联合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委、市教科院等单位实施全市青少年书法教育,先后举办墨坊杯·重庆市青少年书法大赛、重庆市青少年小品书法大赛、重庆市书法学科“卓越课堂”竞赛、重庆市书法艺术学校书法联展、重庆市青少年书法艺术节等品牌性活动。特别是举办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高峰论坛暨教师书法大赛、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两项活动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还积极组织全市青少年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全国中小学书法节、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高野山书法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重庆市的获奖人数均名列前茅,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2021年6月来渝调研后认为:重庆书法教育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市书协之所以着力抓书法教育,是充分考虑本市书法人才队伍与一些书法大省相比,无论是数量和整体水平均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所制定的一项长远发展目标。可以说,书法教育从周永健先生任期内发其端,在刘庆渝先生任期内形成相当规模,从目前继续推进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具有长久而深远意义。
在第二届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幕式上,时任重庆市书协主席刘庆渝致辞
另外,就是展览的密集举办。在书协工作这么多年,我深切感受到虽然有人批评展览中的作品存在问题,但不可否认展览仍然是推动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好方式之一。展览既能营造氛围,又能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从而让广大书法作者持续不断地保持一种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最近五六年重庆市书协举办的展览而论,除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规模的展览而外,单是以首届为名的活动就有十多个:如“首届重庆市临帖书法大展”“首届重庆市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重庆市大字书法作品展”“首届重庆市大学生书法篆刻展”“首届重庆市隶书作品展”“首届重庆市书法小品展”“首届重庆市群众书法大赛”“首届周永健书法艺术奖”“首届周永健书法学术奖”“首届重庆市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重庆市行书作品展”“首届重庆市篆刻作品展”“首届重庆市刻字艺术展”以及近期举办的首届重庆市“十佳”中青年书法家评选等。这些活动既然有首届,就会一届一届办下去。应该说书法教育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书法爱好者,而展览则顺理成章地推出其中有潜力的优秀作者。
重庆市首届“周永健书法学术奖”颁奖会
书法报:“周永健书法艺术奖”在重庆书坛颇具影响力,请谈谈此奖为什么以周永健先生的名字命名?周永健先生对重庆书坛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漆 钢:2008年3月,周永健先生于病重期间,在自知来日不多的情况下,多次向协会工作班子中的几位同道谈及,为了重庆中青年书法人才的培养,他准备拿出自己的部分作品,希望能换来一些经费继续支持重庆书法事业的发展。经费的具体使用办法,可通过设立重庆书法艺术奖励基金来实施。很快,在时任重庆市急救中心院长、市书协副主席史若飞先生的穿针引线下,一家公司被其善举所感动,出资100万元换得这批凝聚周永健先生毕生心血的作品。随后,在已是沉疴在身的周永健先生提议下,专门设立基金委员会并由专人对该基金进行专项管理。并且,明确提出该基金今后采取本金不动原则,而只能利用本金所产生的利息来开展有关活动。
2018年,在周永健先生去世1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他对重庆书法艺术事业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并实施他生前扶持中青年书法创作人才的遗愿,构建重庆书法人才和优秀作品展示平台。经重庆市书协、周永健书法艺术基金委员会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设立“周永健书法艺术奖”和“周永健书法学术奖”。希望将两项活动逐步打造成为重庆书法的艺术、学术品牌,使其成为重庆书坛发现和培养创作、理论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不断引领和推动重庆书法事业的持续发展。
至于周永健先生对重庆书坛的影响,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如刘正成先生说的那样,“周永健先生因其早年游学江南的经历和他出版社的工作便利,使他成为四川书法界最早与全国书法界联络信息的人”。刘正成先生所说的四川,指重庆还没有直辖时。周永健先生从1995年担任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后,于1996年请来刘正成、何应辉、周俊杰、蔡祥麟、赵雁君等先生举办重庆青年书法家展览座谈会,同时先后请来李刚田、黄惇、徐本一、马世晓、庄天明、曾来德等先生举办学术讲座。这对当时的重庆青年作者扩大眼界、激发创作热情产生相当大的作用。二是他将当时重庆书坛散沙一盘的中青年作者,通过书协各种活动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聚集起来探讨书艺、品评心性,曾一度在重庆书坛蔚成风气。三是他本人精进不休的治学态度,带动重庆书坛一批理论研究人才的快速成长。他生前受聘担任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期间所带的书法硕士生,与当年徐无闻先生创办的“西南师大书法硕士点”培养的书法硕士生一样,在全国书学讨论会等活动中都有不俗表现,目前已成为重庆书坛中青年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四是他“治艺当治心”“人成艺成”的书法观也曾影响了当时众多的年轻作者。
书法报:请谈谈您和周永健先生的交往,以及他对您的影响?
漆 钢:周永健老师的大名在我学书之初就知道,但一直无缘拜见。我在参加工作后,由于所在单位是一个科研所,平时并不太忙,因此,经常有时间登门拜访一些老先生并向他们请教。记得有一次到魏宇平先生家时,魏老说:“你来晚了一点,周永健刚刚走,否则就可以给你介绍一下。”令我颇感遗憾的是,后来在魏老家里,这种与周永健老师失之交臂的情况居然有三次。从魏老的闲谈中,可以看出他对周永健老师的激赏。魏老出生于贵州印江县的一个名门望族,其性情正直善良而又疾恶如仇。平时很多时候听到他对书法界诸多不良现象和人事的严厉批评,而他对周永健老师却是青睐有加。这种反差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于是我便有了拜见周永健老师的愿望。只是,后来从其他人口中,我却听到有人说周永健老师个性狂傲,不好接近。那个时候,我才十八九岁,怕自己的习作可能不会入他的法眼,听到这些议论,担心自找无趣,便打消拜见周老师的想法。
直到十年后的1995年,周永健老师担任重庆市书协常务副主席,主持协会工作后,我才在他主持的看稿会上有幸认识他。而那次看稿会,让我看到的是与传说中并不相同的周老师的形象,也让我相信一句话:“别用耳朵去了解任何人。”因为周老师在点评作品时既指出每件作品的问题,同时又极力维护作者颜面的情景不但不让人感到难以接近,而恰恰给我以平易近人的感受。特别是他一见面就面带笑容对我说:“我看过你的一些作品,是学明人吧?”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那次看稿会后的几年内,周老师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在无办公室、无专职工作人员、无经费的情况下接连举办了一些书法活动。后来由于人手不够,于是把我借调出来与一些同道共同参与重庆书法艺术节系列活动的相关工作。
让我不曾想到的是,大约从1999年开始,周老师就打算将我调到市文联的书协驻会。记得他当时告知我这个想法时,我却颇感纠结。也许说来不信,对这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我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年轻时是一个非常散淡的人,在科研单位呆久了,已经比较安于那种轻松无压力的工作环境。而且由于生活中遭遇的一次变故,曾经一度沉溺于纵酒狂歌和以棋博弈几近痴狂的生活状态,自感很难适应文联那种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二是自己从来没有组织工作的经历,担心不能胜任此项工作。但是,当我告知周老师我的这种担心时,他却非常肯定地说道:“我看人不会错,你一定能够胜任书协工作!”在他的鼓励下,加上周老师的人品学识和当时协会上下良好的氛围,都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几经慎重考虑,我于2002年9月正式调入市书协,成了一名专职书法组织工作者。回顾到书协的这么多年,可以说好几个阶段都有给予我提携帮助而令我永远心存感念的领导和老师。而周老师对我来说,更是有着知遇之恩。他将我调入市书协,不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并且在立身行事、在工作中都给予我很多启导,特别是他那“缘艺证慧”以期综合潜能全面“打通”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的追求,对我有着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深远影响。
书法报:在协会工作这么多年,您认为有哪些理念有助于重庆书法事业的和谐发展?
漆 钢:对这个问题,我用不同会议上说过的几句话来加以回答。第一句话是在一次理事会上说的“发散自己的光,不要吹熄别人的灯”。书协工作,协作是前提,团结是根本,发展是关键。要搞好书协工作,组织工作者之间的团结至关重要。所以协会同仁要力避同行相轻,力避否定别人以抬高自己的不良行为,而应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氛围来带动书家各自的发展。第二句话是在一次评审工作会上说的“自律持身转自由”,这句话是我在书协工作多年的体会。意思是指我们在评审工作中如果坚守艺术良心和按规则而不是按人情进行评选,会少很多是非。行为上的自律,必然会赢得心灵上的自由。第三句话是在一些区县换届会上说过的“对书法和自己最大的尊重是用作品说话”。主席、副主席这个身份都是暂时的,都是过眼烟云,而惟有写字是相对长久的,强调工作班子不应该因组织工作而忘掉书家本色。第四句话是在市书协代表大会的表态发言中所说的“在工作中,协会主席团要有容人的雅量和气度,即使我们做不到以德服人,但我们至少要做到以理服人”。协会会员来自不同行业,性格特点和知识结构大不相同,自然存在不同诉求。对此,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诉求,前提是按协会章程和规则办事。既不能为了一团和气而放弃原则,更不能以势压人。
书法报:除了书法创作,您还擅长诗词创作,唱歌和棋艺也为人称道,您觉得其他艺术门类的修养、积淀对书法实践起着怎样的作用?
漆 钢:世间万物,事有不同,而理则一贯。就拿唱歌来说,歌坛与书坛一样,唱功好的人太多,但是有辨识度的声音却不多,二者兼具者更少。这个状况跟书法界很像,也就是技巧好的多,有个人风格的少,功性俱佳者更少。唱歌让我常有在书法创作中如何找到技术和风格着力点的思考,也常有自己两者皆有不足的反思。而下棋除了要熟悉开局、中局、残局以及各种攻防手段外,还特别讲究盘面的协调,从中可体会大局观的重要,可悟书法布局的道理。对此,我曾作过一副对联:“连宵纵笔,幽寻万象深心对;十载敲棋,静悟通盘大局观。”而从诗词中既可体会韵律、韵味之美,还可避免抄错古人诗词的毛病。
漆钢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迎春晚会上激情演唱
说到诗词,有一位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获得一等奖的朋友生前对我说,现代人写诗词不可能超过古人,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种事情上。我当时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的书法将来能超过王羲之、张旭、怀素吗?他说不能。我说照你的逻辑,其实你也不必写字了,他顿时哑口无言……荷兰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文化始终具有游戏的成分和特征,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都内蕴着游戏性。”毫无疑问,不管诗词、书法都有着游戏的成分和特征。所以,一心想着要超过谁才去学习这些事物,我以为人生也未免太无趣了。况且,这些东西也不是完全没有达到前人那种水平的可能。比如当今一诗人写的一首五绝,其三、四句“云中红叶落,知有更高山”,可谓飞来奇句,令人过目成诵。此诗境界阔大,情景交融,极富哲理,窃以为放在唐人集中也是好诗。有诗评家亦认为此诗是当今最高水平的五绝。有意思的是,据说这首诗的作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凡,可谓是“自有仙才自不知”的现实例子了。反观当下一些高喊诗词创新的人却并没有写出令人信服的好诗来。可见,艺术并不是成天想着要怎样就能怎样的。借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漆 钢 草书《登云台山》条幅
迤逦青螺断复连,台山秀挺入苍玄。
腾身极顶一长啸,惊起白云飞半天。
规格138cm×34cm
书法报:您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展评审,请谈谈当下书法实践的优与弊。对于一些问题,您有哪些建议?此外,您觉得当下国展的评审机制有弊端吗?如果有,如何改进? 漆 钢:当代书法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经过中国书协的大力推动,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全国大展促使不计其数的书法作者快速成长起来。在这众多的作者之中,如果单纯以书法技术而论,很多年轻作者不管是技法的丰富和对大尺幅作品的把握,都有着超越年龄的表现,此大概为优。而部分作者为了从激烈的竞争机制中出人头地,采取投机取巧,横向取法或抄袭而致千人一面,以及重艺轻文导致错字满纸的创作现象,此大概为弊。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除了中国书协已在进行的纠偏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作者的自我觉悟,没有自我觉悟,一切建议和外力都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漆 钢 楷书自作《论书绝句四首》横幅 换鹅人去邈难追,潇洒风标绝玮奇。一序临流光史册,从兹斑管树丰规。 源深家范耀天垂,创体能当百代师。最是英风神骏气,献之端不让羲之。 法帖勾摹易失真,琅琊矩范化烟尘。幸余伯远通消息,东晋风流可问津。 大野书碑壮北朝,刚锋耀灿入云霄。风骚南帖千秋领,冷落中州郑道昭。
至于当下国展的评审机制,我想,所有参加过评选的评委都会感受到中国书协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评审流程设置的科学与周密。“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一名地方书法组织工作者,自然深知其中的不容易。如果非要说评审机制的弊端,我以为太过细致的评选流程,或许也有探讨的必要。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是结合在本市的评选工作中,发现评选结果并不因流程的繁复与简便而有太大差异。而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两点:一是评委的经验和审美眼光;二是评委的公心和责任意识。正是这两个因素,重庆市书协在最近举行的首届重庆市“十佳”中青年书家评选中就减少了一些程序,从结果来看,既节约了时间,同时也并不会让好作品成为漏网之鱼。当然,这并不一定适合数量超多的全国性展览。
书法报:请谈谈您任内的工作设想、计划。对于未来重庆书法的发展,您还有怎样的期许?
漆 钢:对于工作设想和计划,总体来说,一是继续营造协会团结和谐、奋进创新的新面貌,努力为优秀作者的产生创造健康的文化生态。二是充分利用协会的有利条件,凝聚整体书法力量,加强书法队伍建设,静心修炼,戒除浮躁,不断提高书法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提倡精品意识,鼓励书家个体努力创作出自己的代表作品,避免有书家之名而无具体作品认知度的现象。三是深化理论研究与书法现状的探讨,在以往基础上努力打造书学队伍。要注重研究本市书法创作、书法教育的相关课题。四是继续抓好各类书法培训和书法教育工作,不断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努力拓展本市书法艺术空间,真正促进创作繁荣。五是深化品牌活动,提升学术品格,把建设书法强市的目标落到实处。六是大力开展书法文化惠民活动,聚焦新文艺组织,延伸服务手臂,壮大书法普及基数。七是强化书法批评。重庆市书协要注重学术引导,树立正确批评导向,同时,加大宣传重庆本土书家和骨干作者的力度。
对于未来重庆书法的发展,一是着力改变全市各区县书法创作水平、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二是大力倡导本市年轻作者要把植根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求精精神融入书法创作过程中;三是希望本市书法作者注重人文、注重修身、注重传统文化的深研和广纳新知的风气,传承中华文脉,在书法创作中能更多地体现艺文兼备、重艺崇文的书家本色。
漆 钢 隶书自作诗《秋日登钓鱼城怀古》中堂 驰声欧亚久腾光,捍御摧锋百战场。绝壁城横高岌岌,三江水合去茫茫。拼将铁血争生死,独有英雄见慨慷。林下西风浑似诉,谁怜浩气绕营墙。
漆 钢:“三不轩”是我最近几年用的斋号之一。在这之前,我还先后长时间用过“退结斋”和“适可居”两个斋号。曾经有人问过我取这些斋号的用意。其实,这几个斋号代表了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态度和阶段性的自我要求。由于我的祖父在新中国成立前当过私塾先生,能写一手流丽工整的小楷,受他的影响,我从小便喜爱书法。参加工作后,单位工会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举办过一些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由于自己的名字很不容易写得好看,为了使作品落款富于变化,我就想给自己取个斋号。20世纪80年代,经常从报刊上看到一些好的书法作品,与之相比,觉得自己的差距实在太大,不免心生向往乃至佩服有加,而在佩服的同时,偶然读到西汉《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中演变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有所会,心为之动,因此,就有了“退结斋”这个斋号。
炎光将退暗迎秋,迎得秋风惹别愁。兔走乌飞双鬓老,汲深绠短半生浮。耽书入梦情何异,问道萦心事不休。偶对黄公思一醉,狂来纵笔释天囚。
后来,调到书协后,随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感受到协会工作的特殊性,深知一名组织工作者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所以,就给自己取了“三不轩”的斋号。取“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同道争利,勿与天地斗巧”之意。
至于“适可居”,则是由于前几年在网上下棋和一度沉迷于写诗而经常熬夜,结果几年时间便“常为梳头感发稀”了,所以,为了警示自己凡事要适可而止,就取了这个斋名。
当然,这之间还用过“通一堂”“金沐轩”,最近又在用“藜照山房”等。哈哈,有点扯远了,就此打住吧。
漆钢草书集句诗条幅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