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为迎接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而特别举办的“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于4月22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展览学术主持水天中(策展人徐虹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代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先后致辞。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清华大学师生、校友、社会观众、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参加了开幕仪式。活动由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主持。开幕式上,杜鹏飞为闻立鹏颁发捐赠证书。

在111年的办学历程中,清华人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两个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闻一多先生正是这两个传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校庆之际,以“红烛颂”为题举办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共展出闻一多先生的速写水彩、装帧设计、书法篆刻、照片信札,以及闻立鹏先生的绘画作品共计260余组件。展览旨在向世人展现闻一多、闻立鹏父子二人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希望观众在欣赏他们艺术作品的同时,思考其中的美学价值,感悟他们的精神魅力,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和铭记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重塑中华民族高尚精神价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代读):这次展览是一次向闻一多和闻立鹏先生学习的机会,一是要学习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深情之爱。二是要学习他们全面的文化学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力。三是要学习他们甘为人师、培育人才的敬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广大美术工作者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从他们的艺术创造中汲取力量,用艺术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恢弘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参展美术家闻立鹏致辞

参展美术家闻立鹏致辞说:“今天,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我心情非常激动。我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清华园,到昆明以后,我们兄妹五人也都在联大附中、附小学习。父亲的美术生涯起始于清华,他为1922年《清华年刊》所作的插画,已经显示出很高的绘画水平,整整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在清华园里这座新建的艺术博物馆中目睹这些作品,具有特别的意义。父亲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也一直试图用画笔表达这种精神。”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杜鹏飞为闻立鹏颁发捐赠证书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展览策展人徐虹代表展览学术主持水天中发言

展览策展人徐虹代表展览学术主持水天中发言:“闻一多、闻立鹏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不但是清华大学的盛事,也是中国艺术界的一大盛事,完全可以载诸中国文学艺术史册。有学者认为中国学术是‘生命性’的,这个展览所展示闻氏父子的艺术作品正是生命性的,它体现了中国现代文人在继承和发展文学艺术方面,开放并锲而不舍的精神。古人说‘士不可不弘毅’,这可以说是闻氏父子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不懈的追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闻一多、闻立鹏父子以他们的艺术和生命实践,对这一古训做了贴切、酣畅、崇高的回答,红烛的光亮正在映照我们前行的道路。”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发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谈到,深入挖掘梳理清华人的精神遗产和物质遗存,通过珍贵的艺术作品、文献和实物档案,阐释和传播清华精神,践行‘以美为媒,向美而行’的大美育观,这是清华艺博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开馆6年来,我们已成功举办一系列以弘扬清华精神为主旨的精彩展览,成为本馆的一个特色展览板块。本次展览将闻一多、闻立鹏父子二人的艺术作品并置展出,观众在领略二位艺术家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可以感受他们父子二人薪火相传的精神魅力,了解并铭记他们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重塑中华民族崇高精神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主持活动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开幕式现场

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闻一多先生,是广为人知的,但闻一多的艺术才能却少有人知。闻一多虽然最终以诗人、学者和近代民族解放与民主运动的献身者而为世人所铭记,但是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一直游走于文学与美术之间,并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12年,13岁的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随即在图画课中表现出特殊的艺术天分。1919年9月,在美籍美术教师司达尔女士的影响下,他与杨廷宝、方来等人共同发起清华美术社,组织绘画练习,探讨艺术理论。次年12月,他又与浦薛凤、梁思成等人发起成立研究文学、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的社团“美司斯”(社名取自缪思女神Muses的音译)。1921年11月,他与梁实秋、顾毓琇等人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展新文学创作与评论。梁实秋称:“一多作诗的时候拼命作诗,治学的时候拼命治学……全神贯注在艺术里,把人生也当作艺术去处理。” 1922年7月16日,闻一多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进入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美术。他在美国留学时期,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从未消歇:“我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这种情绪在他的诗集《红烛》里有集中的体现,由此奠定了闻一多在中国新诗历史上的地位。他同时代的文化人谈起当时文人,都认为“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一多是当时的唯一的成功者”。实际上,闻一多也是由西洋美术转入中国美术的成功者。统揽造型艺术和诗歌文学的疆域,贯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追求,由艺术形式之美跃入灵魂内涵之美。这成为闻一多独树一帜的生命灵韵。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艺术不仅滋养塑造了闻一多先生伟大的精神品格,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对子女的教育中。儿女不仅品格高尚,学有所成,并且多才多艺。特别是三子闻立鹏,受父亲影响,从事油画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是闻一多先生艺术主张和人格力量的直接继承者,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优秀代表。童年经历对他的性格、气质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的幼年是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度过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获得精神解放之后,画家被长期压抑的激情得到抒发的机会,他画出了《大地的女儿》《红烛颂》《疾风》等作品。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闻立鹏继承了父辈对崇高、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特殊的历史遭遇而增加了深沉凝重的感情色彩。在东寻西找、上下求索中,他越来越领悟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理性与感性之诸多对立的因素,创造崇高、壮美的意境,显然是理想的艺术境界。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展厅现场

今天,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示闻一多、闻立鹏父子的艺术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这既让我们想起中国历来所称颂的“根深叶茂”“薪火相传”等理想精神,又让我们体验到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长的水木清华具有多么深厚的文化沃土。在清华大学迎来111周年校庆之际举办本次展览,更能唤起师生及观众对前辈学人的缅怀与敬仰。

据悉,展览于2022年4月2日至7月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

参展作品: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红烛》  作者及封面设计:闻一多  1923年9月初版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梦笔生花 1921年《清华年刊》插画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重安江链子桥》  闻一多  纸本铅笔  1938年3月24日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篆刻(孙毓棠,李胜业提供)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闻一多像》 闻立鹏  布面油画  2016年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在京开幕

《闻一多肖像组画——牺牲》 闻立鹏  布面油画  1988年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午5:14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午1:1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