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传统虽然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学学科建设的时间却很短。从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在相近学科招生硕士研究生开始,书法学历经30余年时间才得以正名。这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中得到承认与发展是多么不容易。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步得到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科建设才逐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书法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才得以设立与发展的。在书法学被正名的十来年间,书法学科建设得到部分高校的重视,有着一定成绩。不过,我们还需要清醒认识到书法学学科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招生中仍然存在相当多的不规范现象;书法教材建设与相邻学科相比显得落后;书法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书法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等等。[1] 因此,高标准推进高等书法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刻不容缓。
高标准建设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是凸显书法学学科的独立性的需要。[2]学科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科独特的知识传统的关键所在。由于书法学科设立时间晚、建设周期短,许多学科基本问题尚不清晰。譬如,书法学本科的基础课程究竟是哪一些?书法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究竟是哪一些?书法学要进一步学习的拓展课程又是哪一些?如何进一步排除各个学校课程设置的非学术干预?如何更加学术化、规范化地设定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这些或许应为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高标准建设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明确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极为重要。目前高等书法教育界关于书法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讨论较多,诸如书法与视觉艺术、书法与文化、书法与文学美学、书法与美育、书法与教育学,等等。与之相反,高等书法教育界对于书法学核心问题的研讨却显得不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为深入地明确书法学何以为书法学,如何更为深入地明确书法学赖以独立的根本要素,进而明确书法学的内涵与外延,明确书法学作为学科的学术边界。[3] 毛笔、书写、汉字,三者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这充分规定了书法学研究的基础:书写工具,书写者,书写的方法、手段、过程、态度与情感,书写符号与对象。如何研究书写工具,研究书写的方法、手段、过程、态度与情感,探究书写的对象与符号,似乎应该成为书法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科边界,高标准建设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增强书法学学科竞争力,才可能使书法学在学科意义上真正独立。[4]
书法学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步很晚。本科书法学的设立时间几乎与人工智能本科差不多。不过,由于人工智能本科的应用功能,其突飞猛进的态势为书法学望尘莫及。如何在重实用轻人文的学科大背景下,让书法学有话语权,这是学科发展必须面临的大问题。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院校、美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或多或少都面临与其他学科的竞争与比较。在全国范围而言,书法学学科所面临的是美术学科门类中众多学科的竞争。如何在众多学科竞争中具备实力,进而具备生存权、拥有话语权,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学科竞争力的核心是学科的实力,而学科实力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与教学。其中,书法核心课程建设无疑是增强书法学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书法学作为现代意义的学科,其设立不过十来年,建设时间也不长。目前其开设的核心课程一般沿袭既有,为“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的临摹与创作”“中国书法史”[5]“中国书法理论”[6]。不过,或许因为许多高校的书法学学科负责人大都具有非书法专业背景,目前对于书法学学科大致有着以下几种沿袭历史、因人而设的不同的定位。
美术学从属学科。由于书法无法对应西方的学科分类,因而在学科分类中迟迟没有书法的位置。不过,基于与中国画的亲缘关系,中国书法往往被划入美术学。许多美术学院的书法学专业教师也大都有着美术学的学习背景。故而在学科核心课程设置上,篆、隶、楷、行、草的临摹与创作往往被作为重点,书法史论课程大多为附属。教材以字帖为主,几乎没有较为成熟的可以媲美美术学相关学科的专用教材,教学方式也大多参照美术学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书法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属性。
文学从属学科。因为书法以汉字书写为基础,所以书法与文字学、文献学等文学类学科密不可分。[7]许多具有文字学、文献学等文学背景的书法专业教师往往强调文字学、诗词等相关学科的重要性,在书法核心课程设置中增加艺术理论、古文字学、诗词楹联写作等课程,而对书体的临摹与创作有所轻视。教材也同样缺乏。教学方式大多结合美术学与文学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书法学作为艺术学科的艺术实践性质。
教育学从属学科。书法作为文化传统的传承必然离不开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在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设置上加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书法教学法等。[8] 这与许多师范院校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衔接。教材借鉴教育学研究成果,教学方式以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书法教师培养为目标设置。这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书法学应有的艺术学学科性质。
独立意义上的书法学。[9] 这部分高校学科课程设置以创作与史论并重为标准,在书法学学科规范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如何优化相关课程,推进相关课程建设,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设置。书法学独有而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范围应该包括各种书体的学习、书法史论。建议按学时量分阶段设计,优化课程设置为二学年、一学年。原则上建议专业核心课不设置学期课。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建议:篆隶临摹与创作,第1—2学年;楷书临摹与创作,第1—2学年;中国书法史,第1—2学年;书法理论,第3学年;行书临摹与创作,第3学年;草书临摹与创作,第 4学年;经典作品分析,第3学年;经典书家专题,第4学年;经典书论精读,第4学年。
推进书法核心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学实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教学领军人才的培育、引进、整合、培训等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学科核心课程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争取特殊政策,但是绝不能完全依靠特殊政策:书法学科核心课程人才应该增强与其他学科人才竞争的本领,在课题申报、研究成果获奖等渠道融入大学科背景;增强与其他学科沟通、交流、融合的可能性,在交叉学科领域争取尽可能多的其他学科领域支持;培育已有人才,强化一般书法教师的核心课程化。一般而言,核心课程建设需要高级职称教授或者副教授教师领衔。针对目前书法教师队伍结构并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重用讲师担纲核心课程建设。实行核心课程首席专家负责制,要求首席专家学科意识强,责任感、组织能力强,组建至少3人以上的学科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着重开展一门核心课程的深入研究与研发,积极展开教研活动,组织团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相关进修培训,切实提高团队担任核心课程教学的能力。
加强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优化现有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教材建设与开发,将书法学教材与相邻学科进行比较研究,促进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转化。编写《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理论史》两年制和一年制教材;编写可供选择的《篆隶书》两年制教材、《楷书》两年制教材、《行书》一年制教材、《草书》一年制教材;编写《经典作品解析》一年制教材,《经典书家研究》一年制教材,《经典书论精读》一年制教材。以此为基础,推进核心课程的规范化、体系化与学术化。
加强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教学过程监控。高校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是高校书法学专业成败的基石。建议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考核,推进课程阶段性监控措施;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措施。各高校书法学科之间应该加强教学研讨,推进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教学督察,建立书法学学科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建议成立书法核心课程全国研讨会制度。
加强书法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注重线下与线上资源共同建设,注重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同建设。书法家文献,包括书法家生平传记、书法家作品集、诗文集、日记、课徒稿等;书法作品文献,包括书法作品的书写者、书法作品的图片、印章、题跋等;书法理论类文献则包括书法理论的版本、研究及其体系化内容等;书法教育类文献则包括书法的师徒授受往来、课徒稿等。
综合上述,在教师、教材、教法、教学资源等几方面都达到相当水平的时候,书法核心课程建设才可以说具备了一定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书法核心课程才能够与其他学科有可比性,进而使书法学的内涵不断丰富,书法学科地位得到提升。
[1]“全国上百所书法高等院校中,有不少院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办学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等诸多问题。仅有的十余所具备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院校,在师资配备、学科体系构建、标准教材建设等方面亦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只有继续强化人文导向、健全学科体系与学术梯队,充分挖掘学科普遍规律与基本原理,方可进一步推动书法学升格一级学科进程。”见刘镇,陈作霖.构想与展望:书法学的界域及走向[J].中国书法,2019(2):195.
[2]“书法学科应该建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科思想,实现学科认知的先验批判,应谋求书法学科地位的真正独立自主,采取兼容并包的开放的学科机制,应强调理论研究与学科应用、管理结合并行的价值模式。”见黄映恺.书法学科:现实透视与理想期待[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4):100.
[3]“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书法学却面临着学科边界模糊、学科方法混乱、学科价值泛化等问题。”见贾韬,尹毅.书法学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选择与行动策略[J].中国书法,2018(11):174.
[4]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书法学科必须明确自己的学科物件、学科任务和学科目的,完善运行机制,摆脱依附关系,找准学科归属,才能回归本然,实现转型升级。”见杨庆兴.高校书法专业学科的“转型升级”与内涵建设[J].大学书法,2019(1):61.
[5]“高校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专业性教育的中流砥柱,在专业教育上应具体而微,而书法学在本科教育中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书法史课程是书法学在本科教育中重要的理论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对书法专业学生而言,书法史课程是专业理论与书写技能的根基。尽管不同类型的高校已开设并进行了书法史课程教学且略有差异,但对书法史课程在本科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开设与教学应进一步重视。”见向彬,张艳燕.论本科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J].大学书法,2021(1):52.
[6]“加大书法学科理论资源尤其是书法文献资源建设,完善书法课程设置中的理论类课程,构建完整的书法学科体系,加强书法理论建设等措施,是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见宋学勤.书法理论是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J].中国书法,2017(9):131.
[7]“书法文献学的分类可包括书法古籍整理、书法史料汇集、中国书法学工具书以及中国书法史料学的建设。”见朱天曙.中国书法文献学及其学科建设刍议[J].社会科学论坛,2012(1):50.
[8] 师范院校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应彰显“师范性”。“首先,强调书法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师范院校书法学专业是培养有志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书法传统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现代学子。因而应教育学生把目标定格在不仅具有书法方面的专长,还要有较强的书法教育能力,自觉担当起书法文化传承之历史责任。因此,应开设书法教学论、书法教育实习等课程。其次,毛笔、硬笔书写技能一个不能缺。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信息化时代,以硬笔书法为现代化标志的规范汉字书写这一师范属性也不可能削弱。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硬笔书法等相关课程。”见王智杰.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书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之建构[J].艺术教育,2018(17):205.
[9] “目前我国开办书法专业的高校虽然不少,但与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学等学科比较起来,数量依然较少。目前能够把书法独立出来作为院、系的高校十分少,这与书法展览与讨论的热闹场面是不相称的,也与当今的文化推广、艺术品拍卖的生机与活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书法品牌也是不相称的。”见宋廷位.书法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研究[J].中国书法,2016(6):162.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外聘)、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
《大学书法》杂志致力于推进书法学科建设,探讨书法教育规律,展示书法理论最新成果,刊发优秀书法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全国邮局柜台均可办理订阅。客服电话:11185
2、微信识别下面二维码进行订阅(暂不支持部分型号苹果手机)
如果订阅不成功,请进入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微邮局”微商城频道,先点击右下角“我的”进行注册,然后搜索《大学书法》进行订阅。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