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上海相隔千里,两地拥有不同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但美术创作将两地文化风土联系在一起。
澎湃新闻获悉,3月20日,“丹青之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展”与“疆风海韵——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金祥龙作品展”将在新疆美术馆开幕。其背后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携手上海中国画院共同“文化润疆”,将两馆馆藏结合文化交流赴疆展出。
据悉,此次合作要追溯到2021年5月21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邓军应邀参加新疆美术馆开馆仪式与学术研讨会,与新疆美术馆初步达成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的约定。
今年2月底,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接到新疆美术馆关于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引进展览的邀请函件后,第一时间响应,梳理原有已成型馆藏展览项目,遴选出既能反映馆藏品艺术特色又符合新疆观众审美习惯的作品。
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看来,“新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文化传统,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和新疆在文化上的交往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互动”,他希望本次展览成为沪疆两地艺术交流的开始,为今后更多合作打开新局面。
新疆美术馆馆长王树声对于“文化润疆”有着更切身的体会,“文化润疆核心在于用中华文化润泽新疆大地,浸润各族人民心灵,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展览进一步丰富了新疆美术馆展陈内容和形式,期待在未来新疆的美术作品能够到中华艺术宫展出,以美术的方式呈现大美新疆,展示新疆美术事业的发展成就。”
新疆美术馆展厅
“丹青之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展”是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邀请上海中国画院策划、并共同打造的馆际交流合作项目。
“丹青之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展”海报
“丹青之美”的作品均是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中遴选而出,并新增了画院新晋青年画师的作品,数量达到50件。这些风格多样的作品不仅蕴含画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强烈个性,也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将为新疆观众带去耳目一新的海派艺术体验。
“丹青之美”展览作品,韩硕《草原》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0余年来,先后汇集了170多位书画篆刻艺术家。此次赴疆作品,展示了海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画院画师多元多样的面貌。
“丹青之美”展览作品,鲍莺《清晨》
此次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上海中国画院共同推进沪疆文化交流,也是打造上海“国有美术航母”的开始。谈及未来规划,陈翔介绍,将把合作带到上海“五个新城”和全国各地;在国际艺术交流上,尤其是“一带一路”主题方面的国际合作上,也将有所作为。
新疆美术馆布展现场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中国画院的合作,也将为更多馆际合作抛砖引玉。上海各级美术机构将进一步整合各自在藏品、人才、场馆方面的资源,发挥各自在理论研究、展览策划、美术创作、社会美育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共同策划办展,为市民游客提供更美好的艺术体验。
另一展览“疆风海韵——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金祥龙作品展”,以画家于2020年和2021年两度向中华艺术宫捐赠版画作品80余件为基础。其创作内容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作品包括早年军旅生涯、都市建设、边疆风情和江南水乡的风情等。其绝版版画的作品形式,既有形式感又有肌理的美,更接近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有着长期在边疆生活的经历,其融情于景的作品将为新疆观众带去更多共鸣。“新疆有广袤的土地、优美的风光、富饶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我被当地的戈壁冰川、河流森林等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版画家金祥龙回忆起多年前的新疆写生之旅时,依然十分感慨。
“疆风海韵”展览作品,金祥龙《新疆好——赛里木湖》版画 1998
“疆风海韵”展览作品,金祥龙《新疆好——天池》版画 1998
金祥龙认为,艺术作品应当立足生活,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观众。他创作的系列版画《新疆好》中的三件,成为“疆风海韵”展览第一板块“醉美新疆”的重点作品。
展览同时展出金祥龙表达都市建设、江南水乡等方面的作品,铺陈了江南的春花秋月、再现了浦东开发开放、也展示了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新疆美术馆馆长王树声表示,版画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金祥龙版画作品,不仅是为了加强版画交流,更是为了发挥版画特有的宣传教育作用。
选用馆藏金祥龙作品赴疆,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坚持藏品活化、推进艺术成果共享,发挥更大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次实践,主办方希望借助展览令更多观众欣赏到这些作品,感受艺术创作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同时,以展览擦亮上海文化品牌,促进沪疆两地文化交流。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近期还与公众“云相约”,最新线上推出“无形·希声——馆藏李青萍作品展”“时代隽美 艺术伉俪——邱瑞敏、吴慧明捐赠作品展”“方寸回眸——贺有直画故事·馆藏捐赠作品陈列展”,由个人折射艺术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