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近日揭晓,两位女性分享了奖项,她们分别是德国雕塑家与和智利诗人兼艺术家。2023年第35届圣保罗双年展也将由4位策展人联合策划。
在中国,青年设计师袁家宁、刘杨主编的“全球经典包装设计”系列图书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策展人沈奇岚、作家于是在沪召集读书会,共话女性议题。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威尼斯 | 德国雕塑家卡塔琳娜·弗里奇、智利诗人塞西莉亚·维库尼亚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双女主
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日前揭晓,两位女性艺术家摘得此奖。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德国雕塑艺术家卡塔琳娜·弗里奇

德国雕塑艺术家卡塔琳娜·弗里奇(Katharina Fritsch)和智利社会行动者、诗人、多领域艺术家塞西莉亚·维库尼亚(Cecilia Vicuña)获得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这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有两位艺术家获得该奖项,且两位都是女性,这反映了今年威尼斯双年展对女性和多元性别艺术家的关注。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智利社会行动者、诗人、多领域艺术家塞西莉亚·维库尼亚

弗里奇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和伍珀塔尔两地工作,她以大型且色彩鲜艳的人类、动物和物体的雕塑而闻名,作品常常令观众感到迷惑和惊喜。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2013年的《鸡》(Hahn/Cock),这是一只14英尺高的钴蓝色公鸡,最初受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第四基座委员会委托创作,现由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收藏。双年展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说,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激发了一种“敬畏感和令人眩晕的吸引力”。
维库尼亚在圣地亚哥出生和长大,20世纪70年代初在针对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的暴力军事政变后被流放,现居纽约。维库尼亚以植根于诗歌和受到家乡智利的原住民文化启发的作品而闻名。她的艺术实践包括参考古老的安第斯通讯系统的奇普绳结(quipus),由废弃材料制成的“precarios”物件,影像、集体表演和装置。阿莱马尼说:“维库尼亚在她自己的道路上艰难地、谦逊地、一丝不苟地前行,预见了许多最近的生态和女性主义辩论,想象了新的个人和集体神话。”
巴西 | 马努埃尔·博尔哈-维莱尔等四人
共同担任圣保罗双年展策展人
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顺时针方向从左至右:马努埃尔·博尔哈-维莱尔、格拉达·吉隆芭、黛安娜·利马和埃利奥·梅内塞斯。

近日,圣保罗双年展组织方双年展基金会(The Fundação Bienal)宣布,马努埃尔·博尔哈-维莱尔(Manuel Borja-Villel)、格拉达·吉隆芭(Grada Kilomba)、黛安娜·利马(Diane Lima)和埃利奥·梅内塞斯(Hélio Menezes)将共同策划2023年举办的第35届展览。他们每人都将带来不一样的角度:现居马德里的博尔哈-维莱尔是艺术史学家,自2008年起担任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馆长。现居柏林的吉隆芭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作家和理论家,其作品以记忆、创伤、性别和后殖民主义为主题。利马是一位独立策展人、作家和研究员,她在萨尔瓦多和圣保罗两地工作,目前在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一个新的长期展览中担任策展委员会成员。梅内塞斯是一位居住在圣保罗的人类学家、评论者和研究员,他曾担任圣保罗文化中心当代艺术策展人,目前在圣保罗大学工作,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巴西实验室的附属学者。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圣保罗双年展举办展馆

双年展基金会主席何塞·奥林匹欧·达·维加·佩雷拉(José Olympio da Veiga Pereira)透露,这种去中心化的领导结构是团队自己提出的,策展人之间的“横向关系”将成为“双年展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并不是圣保罗双年展第一次采用多面向的策展方式,1989年、2010年和2014年的展览也由策展团体组织。
在公布策展团队的新闻稿中,四位策展人拒绝提供他们的年龄或国籍,双年展基金会表示,双年展本身也将依照类似的框架进行。
圣保罗双年展于1951年由意大利实业家马塔拉佐(Francisco Ciccillo Matarazzo Sobrinho)所创立,与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在三大展览中资历排行第二。自1957年第四届开始,圣保罗双年展便固定在由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设计的双年展馆举行。承袭威尼斯双年展的组织模式,圣保罗双年展以“国家馆”、“国际展”和“巴西艺术”作为双年展架构的三大梁柱。(整理/钱雪儿)
中国 | 设计师袁家宁、刘杨
出版“全球经典包装设计”系列

近日,青年设计师袁家宁和刘杨主编的“全球经典包装设计”系列图书,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该系列包括《全球产品包装设计经典案例》《全球品牌包装设计经典案例》《全球食品包装设计经典案例》《全球趣味包装设计经典案例》,结合东西方设计美学,融入趣味、清新、华丽、简洁等设计风格,引领读者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全球产品包装设计经典案例》袁家宁、刘杨/主编  宋厚鹏/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2.3

设计师袁家宁现就职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他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随后在法国图尔昂热勒芒高等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设计师,自2009年回国后主要致力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善于去发现和寻找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惊喜。设计师刘杨1981年出生于天津。现就职于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她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在业余时间里,她把手工艺制作看作最快乐的消遣方式之一。
“全球经典包装设计”系列汇聚了世界各地奇思妙想的包装设计和获奖作品,从实用的商业包装到创造性的实验性包装,从有趣的食物包装到精致的饰品包装,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同时呈现了如何通过包装设计传递产品或品牌的创新概念。其中《全球产品包装设计经典案例》收录了近200种产品的包装设计经典案例,《全球食品包装设计经典案例》收录了60余例食品包装设计经典案例。(文/畹町)
上海 | 策展人沈奇岚、作家于是
妇女节读书会,探讨“我们的身体属于谁?”
一周艺术人物|艺术共享:从威尼斯“双女主”到圣保罗四人团

沈奇岚(左)、于是

不久前,恰逢三八妇女节之际,策展人沈奇岚在上海主持读书会,以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证言》作为共读书目,与《证言》译者、作家于是一起围绕“我们的身体属于谁?”这个主题,探讨在由来已久的社会议题中,伴随着女性平权运动的复杂性,我们的身体如何被表达,如何被使用,又是如何在归属自我的路途上步步前行。
沈奇岚在读书会上分享了两个有关行动的“力量”——愤怒的力量和认知的力量。“故事的主角拥有愤怒的能力,也有愤怒的能量,来推动一些事情的转变。”“认知的力量也很重要,特别是在信息庞杂的当下,我们如何去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认知。”她同时提到,“文学的包容性是培育属于自己认知的沃土。因为文学能去承担一些互相矛盾的立场,承载一些无法立刻下判断的社会事实,它能陪伴着你一点一点去完善自己的认知。”在探讨“我们的身体属于谁”的同时,也是在探讨意识与觉悟的自我建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1985年出版的《使女的故事》近年来随着同名美剧的播出而重新走进大众视线,2019年,她又发布了续作《证言》,续写基列国内部的运作细节。译者于是表示,从阿特伍德的书中可以得到启发,女性主义并非是简单的女性问题。《证言》中,受到压迫的不仅是女性,男性同样不自由。“阿特伍德在80岁高龄写就《证言》,她经历了那么多事,才能理解两性斗争的复杂性”。(整理/钱雪儿)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2年3月14日 上午9:12
下一篇 2022年3月14日 下午7:1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