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宁钢:创建包容、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

创建包容、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

两会声音 | 宁钢:创建包容、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宁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优化管理评价机制,引导建设高校特色发展”。

而根据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最新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作为2011年独立的“13艺术学”,被调整为“13艺术”,二级目录也做了较大的变动。同时在新增的“14交叉学科”门类中,加入了“1403设计学(可授予工学、艺术学位)”。在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形势下,尤其是当前第五轮学科评估、专业学位评估即将公布之前,探讨如何结合学科特色、不同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区域等具体情况,创建“包容性、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艺术设计教育评价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1、首当其冲是“破五唯”,落实不到位。

尽管提了很多年,但在省教育厅、大学、二级学院等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个别985、211高校和地方院校中,依然落实不到位。根本问题还是在于高校的惯性和利益结构,缺乏对教育评价突破创新的勇气。而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又在于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同偏重,实际上应当进行学科独立评价。

2、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科、专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科评估、“双万计划”、专业学位评估、一流课程、教材评审、硕博论文抽检等评价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评委,水平参差不齐,也不能充分照顾到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一方面对弱后地区的高校不公平,另一方面对学科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也不利。比如华东、华南、华中、东北、华北、西南、西北,把成果放在一起评价,再由各地来的专家一起投票,必然会引起争议。尤其是在硕博论文抽检中,让西北、西南普通高校的专家,去评审华东、华南双一流高校A+学科的论文,也容易引发争议。对于艺术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跨学科、交叉专业等创新研究评价,也存在很大误解。要切实避免让现有的评价方式,限制了交叉、创新、可持续的教育发展。

3、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开始全面针对硕士、博士论文进行抽检。2021年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开始全面针对本科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虽然出发点是对本硕博在校生的毕业成果进行质量把关,但在抽检专家评审、论文选送单位和抽检结果责任明确等方面,缺乏官方统一的说法,以至于各个高校针对毕业生抽检结果进行处理,一方面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另一方面也对高校教育评价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艺术设计教育在近几年抽检中问题迭出,实际上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比如专家库里的专家良莠不齐,评价标准各有差异。艺术教育招生、教学和科研等方式的差异等等。但仅以论文抽检结论,否定导师的培养、答辩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意见,也存在一定争议。


综上所述,我想在此建议:

教育部应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或补充条款,来督促创建一个包容、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

1、给予高校在学科、学术、专业评价上高度自主权。引导高校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评估制度”“抽检办法”等相关文件,分别提出相关学科教育评价方案,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比如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中国相对比较年轻,但在校生规模第一的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要多元、包容,才能符合艺术设计教育学科自由、创新的本质属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教育的初衷,在于“学以成人”,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2、围绕华东、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发展差异,可以在学科上建立地域性、多元化、特色化评价机制,制定相应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科评估、专业评价和论文抽检等评价性事项,不仅要逐步建立“申诉机制”,允许院校、专家和学生,对学科与学术上有争议的结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而且还要明确评价结果所带来的权责所在,不该让评估和评价等手段,限制了学者和学生们创新的积极性。不该让学者束手束脚,更不该让学生提心吊胆,而是要信任并鼓励年轻学人,进行积极探索,知行合一,敢于试错。鼓励学者践行、转化研究成果,鼓励学生面对真问题,大胆实验,个性发展。

3、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文件,推动“不同学科的教育评价机制”,推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专家,部分学生代表,来共同讨论学科评价与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建立包容性科研氛围,高质量学术评价生态。切实有效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鼓励突破性创新研究,创建包容性、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下午12:56
下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下午4:1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