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作家和社会行动者、多元交织性女性主义领军人物贝尔·胡克斯在美国家中辞世,享年69岁。1981年她因《难道我不是女人吗:黑人女性与女性主义》一书获得广泛赞誉,该书探讨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对黑人女性的影响,以及最近重塑美国社会的女性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关系。此外,她还呼吁艺术生产的“视觉革命”。
2023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首次迎来黑人策展人,著名建筑学者莱斯利·洛科将负责这届双年展。在北京和上海,日本艺术家江上越、艺术家何其沃及其团队、新媒体艺术家高伟刚分别呈现了展览项目。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 | 女性主义思想家贝尔·胡克斯
69岁辞世,曾批判“白人至上主义”,呼吁艺术生产的“视觉革命”
贝尔·胡克斯(1952-2021)
当地时间12月15日,作家和社会行动者、多元交织性女性主义领军人物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在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家中去世,享年69岁。胡克斯的著作涉及种族、阶级、性和性别之间重叠的压迫系统,1981年她因《难道我不是女人吗:黑人女性与女性主义》一书获得广泛赞誉,该书探讨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对黑人女性的影响,以及最近重塑美国社会的女性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关系。
胡克斯原名格洛丽亚·简·威金斯(Gloria Jean Watkins),1952年出生于肯塔基州,父亲是一名看门人,母亲是一名女仆。高中毕业后,胡克斯以全额奖学金进入斯坦福大学,1976年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英语硕士学位,1983年以关于托尼·莫里森作品的论文获得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博士学位。为了纪念曾祖母,她使用了笔名贝尔·胡克斯,并选择将名字小写,为了让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书的内容上,而不是我是谁上”。
胡克斯对于艺术生产有着自己的视角,她推崇劳娜·辛普逊、巴斯奎特等艺术家具有反抗性的艺术作品。“可悲的是,控制着艺术写作文化生产的保守派白人艺术家和评论家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我们可以批判性地意识到视觉政治——种族、性别、阶级对艺术实践的塑造——而不必抛弃对于美学的强烈追求,”胡克斯在其1995年关于艺术的著作《我心中的艺术:视觉政治》中论述道。“当我们批判性地去构想思考和书写视觉艺术的新方式时,当我们为跨越边界的对话创造空间时,我们参与了一个文化变革的过程,最终将创造一场视觉革命。”(文/钱雪儿)
威尼斯 | 建筑学者莱斯利·洛科
将成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首位黑人策展人
莱斯利·洛科 © Murdo McLeod
据ARTFORUM中文网报道,著名建筑学者莱斯利·洛科(Lesley Lokko)将负责策划2023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成为首位担任该职位的黑人策展人。洛科也是继2010年的妹岛和世和2018年的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之后少数领导该双年展的女性之一。第十八届国际建筑展将于2023年5月20日到11月26日举办。
洛科出生于苏格兰,在加纳长大,拥有伦敦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几十年来她一直在倡导建筑与种族密不可分的观点。洛科是约翰内斯堡大学建筑研究生院和加纳阿克拉非洲未来学院的创始人,以及出版物《FOLIO:当代非洲建筑期刊》主编。2020年,她在上任一年后辞去纽约城市学院建筑学院院长职位,并称该学院的制度性种族主义是辞职主要原因。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席西库托评价说,在建筑和城市议题上的当代讨论,很大程度上源自她在当代世界研究与设想实验室的生活成长经历。
作为一名加纳-苏格兰建筑师,莱斯利·洛科在全球范围内担任过多个教职并展开实践,尤其是约翰内斯堡、伦敦、阿克拉和爱丁堡。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她还是今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评委之一。
洛科说:“在经历了人们记忆中最艰难和分裂的两年后,建筑师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我们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东西:提出雄心勃勃且富有创意的想法,帮助我们共同想象一个更公平、更乐观的未来。”(整理/宗禾)
北京 | 日本艺术家江上越
个展“一个误解时刻”,呈现最新彩虹系列
江上越
12月18日下午,日本艺术家江上越的个展“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在北京唐人艺术中心开展。展览展出江上越2021年新创作的“彩虹”系列绘画。
江上越是日本战后崛起的第三代当代艺术家之一,她的创作探讨交流中的障碍,并以音频录音、影像和绘画等形式对肖像艺术进行表达。艺术家意识到“语言是只能被感知、却不能被解释的”,而“人与人的交流,不是为了更接近彼此,却是为了度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江上越作品
脸庞揭开了一个人不完整的、暂时的面纱。它不是为了某个个体而存在,而是为了许多个他者。每一张脸庞都有着无声的语言,但脸庞也是身体上最有活力、最敏感的部位。江上越聚焦于对脸庞的创作,希望处理每一个波动的、不稳定的、变化着的状态。
在抽象和具象之间,艺术家用线条打破了写实,水平线条和色彩带组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个人的形象。她在模糊的肖像画中制造一个“故障”,一片视觉的白噪音。它们就像计算机生成的图像一样,受到了像素变质的影响,这就像语言性的理解一般被加密。每个时代都根据其所掌握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塑造着身体、心理过程和集体个性。在我们当下的时代,脸庞已经进入一个不断变动、流通和重复的经济链条中。它成为一种自我认同的象征和个性解放的源头,但同时也自愿服从于各种社会规则。(文/高丹)
上海 | 艺术家何其沃
美术馆中“恭喜发财”,关注当代年轻人的身份流动与乡愁
上周末,艺术家何其沃及其团队二高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进行了《恭喜发财N+》的上海首展和工作坊活动。“恭喜发财”系列是何其沃及团队近几年关于乡愁(nostalgia)议题的探索,包括流动性(Fluidity)、土酷的戏仿(Parody)、城乡结合部的文化杂合(Hybridity)和低科技的技术文化(Techno-Culture)。目前包含剧场作品《恭喜发财》,舞蹈影像《恭喜发财N+》,独立策展单元《是日例牌》。
何其沃出生于广东阳江,以舞蹈、影像及装置等作为多元媒介的舞者/编导,其作品坚持以身体做为审视焦点和主要介质,以多元的创作方式,荒诞且严肃地阐释中国社会和文化中身份与性/别等诸多现象,近期作品关注中国社会中不断迁徙的新城市移民,流动的人文景观以及错置的人造景观。2019年,何其沃获选瑞士文化基金会驻地艺术家,2020年获选日本AIT、广东时代美术馆及Bethel House联合驻地艺术家。“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使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建立艺术与社会,甚至更广泛的连接和关系,而舞蹈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语言?我期待这些生活实践返回到个体经验与创作实践中。”
二高影像作品《恭喜发财N+》2020 摄影师:光
谈及“恭喜发财”系列,艺术家表示,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当代年轻人的身份流动以及乡愁的探寻,作品的概念和用到的很多生活物件都与家乡海边有关,“那种潮湿的气味,粘稠的质感,艳俗的色调,浪漫的感觉,都是阳江对我的影响。”而面对传统风俗与快节奏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艺术家表示,“我会尽量保留生活中传统的习惯,甚至开始慢慢去学习这些传统,通过这种行为来填补自己的某些空缺……每个人都在生命’流放’的过程中不断发明(Invent)和践行(Practice)乡愁的喜怒哀乐。”(整理/钱雪儿)
上海 | 艺术家高伟刚
以新媒体艺术表达时间与生命
高伟刚
12月18日,艺术家高伟刚《定数》展在APSMUSEUM举行,展览运用综合材料结合数字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呈现出当代艺术与科技感的融合,带来光与电的视觉体验。展陈从客观世界出发,通过镜面连结至多维空间,在感官错觉下产生对客观世界更强烈的肯定,同时通过艺术更理性的观看外面的世界。
展览现场
艺术家高伟刚的创作跨越电影、装置、雕塑、绘画等多种媒介与表现形式。从不锈钢作品到画布上放置石头、灯光装置等材料,他的作品承载了其艺术探索和创作手法的特征,并刻意使观看者游离于“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之中,使其反思自身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在此次展览中,作品《本生》以船为对象,表达风暴中的小船在时间的不断循环后依然跃于海平面上,每一次都代表着一次新生;作品《定数》则以数字表达时间。时间与空间在此处被一次次连结,艺术家在这个繁杂且严谨的结构中将一种对于时代进程的美好愿景漫不经心的描述出来,最终指向有关生命问题的永恒讨论。对于生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定数。艺术家将他辩证的思索呈现在镜面之中,以一种感知的传递,缓慢而又湍急的侵入客观世界。(文/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