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澎湃新闻获悉,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10月26日在四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考察洞窟壁画过程中坠崖去世,时年31岁。刘拓父母目前已飞赴四川处理他的后事,刘拓父亲今天下午对澎湃新闻悲痛地发来《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后对话》:“你才31岁,从北大博士毕业,单纯、热情、执著,还幽默有趣的你,让我们以及家人朋友充满了期盼,寄予美好未来。……你因热爱文物而充满乐趣,又因探访文物而搭上性命,愿你在天堂没有烦恼,继续和文物为伴。”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刘拓在贾姆宣礼塔

从确认刘拓去世消息到现在,刘拓考古文博界的同仁们纷纷朋友圈发文表示哀悼和惋惜。有致敬其“正是因为有刘拓这些执着者,保存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刘拓父亲下午向澎湃新闻发来“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后对话”,刘父在文中悲痛地表示“2021年10月26日是个黑色的日子,我们的儿子刘拓意外离世,让我们痛心疾首。……你留给我们是无尽的幻想和思念的痛苦。刘拓除了对得起你的兴趣爱好,最对不起的就是疼爱你、养育你的父母、家人和喜爱你的朋友!也许是求仁得仁吧,你因热爱文物而充满乐趣,又因探访文物而搭上性命,愿你在天堂没有烦恼,继续和文物为伴。”
刘拓生前挚友冯玥对澎湃新闻表示,刘拓对于文物古迹的挚爱热情打动着无数人,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文物古迹的价值。多年来他坚持探访记录国内外濒危文化古迹,也长期参与呼吁对文物遗产的保护。他的离开是所有爱他的亲人与好友的痛,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据悉,刘拓考察的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位于马尔康市白湾乡大石凼村甲扎尔甲山南麓山腰处,洞窟为一天然岩石洞穴,洞内残存佛塔一座,东西二壁及佛塔四周均绘有大量的佛教壁画,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文物实物资料,2013年3月5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8月,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迁移异地保护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受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建设项目影响,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需迁移异地保护。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 资料图

刘拓曾自述,“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学旧石器的研究生,我经常怀疑自己,我在这个专业的意义是什么?我不是怀疑考古的意义,而是怀疑我对这个专业能产生什么意义。我也可以发论文投论文,但是我心里是有数的,作为一个资质比较平庸的人,我知道我的论文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因此在拍摄了这些地方以后,我就觉得可能我唯一的一点长处就是愿意往外跑,愿意去更多地方,我在整理和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非常享受,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实现自己最大的能力,所以感到特别有价值。”这段话成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注脚。
刘拓,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曾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刘拓初入众人视野,是2015年,作为一个北大学考古的在读研究生,只身跑到伊拉克看古迹,被伊拉克军方当作“恐怖分子”误抓了,媒体纷纷报道此事。2018年,他上了“一席”,给大家讲《我拍过的很多文物后来都消失了》。同年,他还上过“奇葩说”,在“知乎”上被人总结——“2018年看网综的第一惊喜人物,呆萌、内向、专业、素养,大概就是那种一汪清水,但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吧。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刘拓拍摄的文化古迹

“因为伊拉克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我是专门找危险战乱的国家旅游,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主要的旅行还是在国内。”“到现在我一共去过了150个世界遗产,主要是在中国,中国以外就是在中东地区,其中有12个是因为有战乱风险而评成了濒危世界遗产,这12个遗产去起来相对都很艰难,也是我记录的重点。”刘拓说。
今年6月,刘拓的考古文集《阿富汗访古行记》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拓热衷于旅行是受父母影响。父母很喜欢旅游,从小他就跟着父母一起出去。第一次出行就去了十四五个省。他在旅行的时候,一开始是去一些知名的景点,偏好古迹类的。在2010年的时候,他的很多计划是围绕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开的。大三大四以后,他觉得像一些重要的文物被记录得比较多,关注的人也更多,就把关注点放到一些很少被记录的,而且可能会消失的、容易变化的古迹。
他拍过很多县城不被关注的重要文物,因建设被拆迁的街区、遭遇到自然灾害、有潜在风险的文物、荒野文物以及一些遭遇到修缮性破坏的文物,很多文物在他拍摄之后就消失了。他说这样的记录让其比较有成就感,之后很多事情也都是围绕着这种比较急迫的事件。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刘拓拍摄遭遇地震损害的文化古迹

中国以外他选择去中东地区,因为战乱和城市建设的风险,这些地方的文物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且因为去起来相对艰难,被记录和保留的资料也相对更少。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前往巴米扬路上的村落与农夫

他曾克服重重障碍去到阿富汗的世界文化遗产贾姆宣礼塔。“阿富汗有两个世界遗产,其中一个很有名,是巴米扬石窟。这个遗产还是挺好去的,从喀布尔每周有三四班飞机可以飞过去。而且巴米扬本身是一个安全的区域,所以如果愿意去的话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贾姆宣礼塔的位置非常地偏僻,它是在整个阿富汗的最中部。在它西边的赫拉特和东边的喀布尔是两个大城市,距离这个塔都有一天以上的车程,而且路上是比较危险的。这个塔为什么重要呢?这个塔是世界第二高的宣礼塔,有68米高,它的装饰特别精美,建设在公元1200多年,离现在有700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刚好是伊斯兰建筑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建立它的是统治阿富汗只有几十年的古尔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筑遗存非常少。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刘拓拍摄的去贾姆宣礼塔路上的罂粟田

最重要的是,这个塔不像其他伊斯兰教的建筑是很入世的,因为伊斯兰教建筑通常是建设在城市里,而这个塔是建在很险峻的峡谷中间,风景非常独特。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阿富汗世界文化遗产贾姆宣礼塔 (局部)资料图

这个塔在近处看真的非常精美,尤其是衬着山谷还有蓝天白云。右边的照片可以看到,塔上有很多细密的花纹,它们不是普通的花纹,其实这个曲曲折折的是拼成的《古兰经》经文,是一整章很长的《古兰经》。”
刘拓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师弟今天发文写道,“在我眼中,刘拓确实有凡人眼中传奇人物的与众不同。他真的酷爱寻古,是那种一有机会就在路上,每到一地都能留下详尽文字图片记录的人……噩耗传来后,我看到一些他亲近的朋友说他单纯,这我其实也有同感,不仅因为他确实陷入过因言论而起的麻烦,还因为他为了保留文化遗产的资料不畏险阻,大家一直都为他捏一把汗,直到今天凌晨噩耗传来……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加兹尼以东的马苏德三世宣礼塔(建于12世纪),一对马车正徐徐驶过。拍摄于1950年。

纪念|他走在了永远寻访古迹的路上,青年学者刘拓辞世

刘拓拍摄的加兹尼双塔现状。

刘拓对文化古迹的执着与热爱感动许多人,他的去世让人遗憾于他为搜寻文化遗产资料的热情与实践戛然而止。
(本文部分图文内容综合自《北京青年报》相关报道和刘拓在一席的讲述)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0月27日 下午3:50
下一篇 2021年10月28日 上午8:01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