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协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
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所长牛克诚
“饭圈文化”令人费解:倒不是“饭圈”,而是它凭什么叫“文化”?“文化”的定义有无数种,如从文化学角度定义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哲学角度定义的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等等。还有一种从社会学角度的定义,指的是正面价值观引领下的群体、组织、机构的环境、氛围、生态等,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一定是指向一种正面、积极的价值与精神存在。而“饭圈”,就是被资本、平台裹挟进来的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粉丝群体,在这里被洗脑,为偶像打榜引流,充当“数据劳工”,以及拉踩引战、造谣攻击、数据造假等等,充斥着庸俗、病态、龌龊,甚至无底线,毁“三观”。如果把这种“饭圈”也叫“文化”,本身即是对“文化”的亵渎。“饭圈文化”不过是制造“饭圈”的资本、平台等炮制出的一个包装、宣传策略而已,就这样一直叫下来了,人们已习焉不察。把“饭圈”叫做“文化”,是太抬举“饭圈”了。即使不叫它“陋习”“陋俗”,也应该用一个中性词——“现象”来叫它。
近期,演艺界丑闻不断,热搜不断,成为大家谈论的对象。我本人对这个不感兴趣,而且我有一种巨大的耻辱感,因为都是文艺工作者。我们小时候如果提到某一位艺术家,是那种崇敬、敬佩的目光;但是我们今天一提到某些影星、网红,就几乎是听到了一堆负面的、失德的代名词。
所以,昨天中国文联的座谈会和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我特别赞同,也特别支持。同时,我也认为,今天中国美协召开这次职业道德行风建设座谈会也非常及时。虽然在美术界“饭圈”“顶流”现象相对来说不是那么严重,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应该有一个提前预警,演艺界的不良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职业道德是某一特定职业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以及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有两个维度,一是最底线,即在这个职业操守的底线是什么?不能做什么?二是职业责任和义务,即这个职业能向社会贡献什么?我们应该在这样两个维度当中来谈美术界的职业道德。首先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人,和街头上卖菜的、快递小哥等没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普通人应该遵从的道德底线,杀人放火、盗窃拐骗、随地大小便不能做,如果这个底线你来破坏,你就不是一个人。事实上,我们看“饭圈”群体里面发生的一系列丑闻,不是说他是不是一个明星、网红,他就是作为一个人都不够格。另一方面,我们美术人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我们被定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更高的情操、更高的境界追求。应该用我们的作品,为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为民族培根铸魂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向美术人提出了要求。修身守正,更侧重于个人的修为与人格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自古以来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文艺界的讲话中更号召“用明德引领风尚”。明德首先要昌明我们内心正面的德行,这样,才能参悟并实践传统“画如其人”的艺术观。“立心铸魂”更主要指向美术界对社会、对国家的时代担当。我们应该用艺术创作来为民族铸魂,为时代树立崇高的精神信仰。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中国梦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创作应该和这一信仰保持一致。铸魂就是要树立民族自豪、文化自信及爱国情怀,在中华优秀传统中找到文化根源,在当代中国生活中领略时代精神,并把它灌注到创作观念与实践之中。前一段时间,中国美术界曾经一度被西方“当代艺术”占据主流,中国本土艺术遭受严重侵蚀。作为一个美术人,要用作品振奋民族精神,要在中华文化自身来发掘美术创作资源,让传统文化根系在当代文化中焕发新的生命,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作品。从“修身守正”做起,为民族“立心铸魂”,才不愧是一个新时代的美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