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美协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
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闫平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是非、守底线、遵法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崇德尚艺、立德修身,追求德艺双馨,用明德引领风尚,承担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这是对艺术工作者的一个最有利于艺术创作进展的要求,也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美协的这个会开得很及时,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将如何创作与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努力奋斗到今天,慢慢地有了一定的影响。艺术家一旦有建树、有影响,必然拥有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会有很多的追逐者、学生、粉丝等,尤其是很多人会依循艺术家的提示去体验人类艺术的审美效应。像现在流行的莫兰迪灰、克莱茵蓝,还有周杰伦的歌,以及我们年轻时读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所引起的共鸣和审美的倾向,就有引领人生的作用。因此艺术家面对艺术本身的真诚,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底线。大多数艺术家在选定艺术语言时绝不会出于单纯盈利的目的,但在粉丝的追捧下,如果不警觉,也会逐渐失去艺术的本真、创造力减退,作品就会俗流充斥,观众疑虑,自我的信心也会随之慢慢丧失,只留下徒自悲伤。
艺术家要热爱生活,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要接地气,要被人们所喜爱。《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经典名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们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们对人类心灵的滋养以及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总书记强调:“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能否搞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最根本的出发点是看我们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艺术家要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要洁身自好。我希望自己少年心性永不老,一直保有高度活跃的创造力和澎湃的创作热情。在时代的洪流中,艺术家的创作构想每个人都不同,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始终传达出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快乐、带给人慰藉与和谐,能够抚慰人心。对我来说,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不可避免地面对死亡的威胁,但在创作中,我只选择生,任何时候都倾心生的茁壮和不屈不饶。万物的生长,花开花谢,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世界的一切美好,引领社会潮流,做好表率。
艺术家是人类文化的代表,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因其具有的便捷性、交互性,已经深植于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开始为艺术传播贡献一份重要的媒介力量。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大背景下,作为老师兼艺术家积极参与线上展览,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又有艺术创作本身的影响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了艺术当中,感受艺术带来的视觉神奇、缜密逻辑、无尽的深意和不可思议观察角度。“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为了这一切艺术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都需要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向生活在社会实践一线的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