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 新工作、新身份、新方向、新生活”艺术展近日在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呈现。展览将目光投向近几年在艺术、建筑和设计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所呈现的新艺术现象,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变化。“他们的工作状态多元含混,跨文化、跨时空,永远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变化。‘没有单一风格’的风格成为他们的风格。”策展人说。
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陈天灼、绘造社、葛宇路、何翔宇、李燎、梁琛、梅数植、倪有鱼、童文敏、王子耕、赵赵、周轶伦、朱砂等多种类型的创作项目和艺术实践。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展览现场

策展人崔灿灿介绍:“一个新的工作的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身份,由此打开了一些艺术的新方向,再由这些新方向重新定义、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活,一个新的自己,一个新的可能,这是新一代的工作方法里面最核心的一部分。”如果说以往常常把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潮作为衡量一代人的面貌或特征,本次参展艺术家所呈现工作方法和形态上的面貌,则反映出当文化没有边界、专业没有唯一性时,他们如何通过工作的变化来改变自己。
这样新一代的群像式画面的形成,往往来自于他们对当下所处世界的敏感性,陈天灼最新的创作将视角指向了点燃数字艺术市场热潮的NFT概念,又保留了过往游刃于装置、表演、录像、绘画、摄影等纯艺术领域之中的“事件”形式,“做我所有感兴趣的、想做的,无论是主业还是副业,它们都不是一个问题。”陈天灼对自己的工作如此阐述。
此次展览中,陈天灼的空间由手稿、影像、NFT以及派对上的DJ演出等一些系列无序混杂的作品/声音素材构成。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陈天灼的艺术空间

曾经将一条无名路命名为“葛宇路”的葛宇路在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假日时光》中,以艺术为借口,向美术馆申请给员工放假。而作为代价,艺术家需要在她们的假日期间顶替她们完成原本安排的工作。在他眼中,任何不认同现行秩序的人都是新一代。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葛宇路《假日时光》

“《假日时光》的灵感源于艺术从业者荒诞的抱怨,认为艺术对于她们来说是工作而非创造。基于此,我决定以艺术的借口让她们享受一次休假。作为代价,我需要留在美术馆替班完成她们的工作。房间里呈现的图像都是同事们随手记录的假期,是这件作品的第一现场。耳机里的声音是她们(雪莹,希翎,俊俊)游玩归来的回忆与感受,是回忆现场的最好方式。文字部分是我在美术馆替班的日记,还有事后搜集的考勤卡。”葛宇路介绍道。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葛宇路在美术馆替班的日记

对城市与环境的变化以最直观的身体向度进行反映,体现在李燎(生于1982年,现生活和工作于深圳)《做更好的人》《腹肌》等基于日常的创作中,在这些基于日常的半虚构式自传体创作中,他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很像在打磨与消耗中的等待。
李燎在观察中产具备的普遍符号后,决定采取一种诙谐的论调——“当你和他一样了,不是也是”,先到达结果。于是他选择了健身和英语,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健身、每天学英语,并严格模拟妻子的作息时间,朝九晚九,学习过上一个中产的生活。李燎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了锻炼后得来的腹肌并配上60篇《新概念英语》课文,每篇背诵七遍,又将自己的完美腹肌如战利品形塑成汉白玉石像,与新概念英语课文融合为一体。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李燎《腹肌》

善用身体作为创作元素的艺术家童文敏(生于1989年,现工作和生活于重庆)认为自己并无固定的工作方法,常常在创作中通过看似违反逻辑的行为,时常简化的或具规律性的动作,激发微妙且具启发性的行动及其视觉诗意。在《微风》中,用沾了颜料的树枝如微风般拂过她的后背和画布。在《海浪》中,在沙滩上,她的身体随着海浪运动。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童文敏《海浪》

从“可乐计划”、“口腔计划”直至“柠檬计划”的一系列艺术实践,何翔宇的创作常从他对某个物件、事件或现象的观察出发,走向其独特而相对疯狂的内核。展览中,他以游戏的形式结合了内省及对他人的关注。
在作品《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中,何翔宇用幽默的方式模拟了文化沟通过程中的艰难挑战。在每一件以拍摄日期命名的影像中,各个在此前互相不了解的人们应艺术家的号召齐聚一堂,以表演游戏的方式演绎领会异国历史的困难;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困难;以及融入其他文化环境的困难等。艺术家本人也参与进活动中完成表演任务。在巧妙且带有极强刺激性的表达中,艺术家回顾了全球化的遗产,将不断被迫在全球各地漂泊迁徙的人们聚到一起,因地缘或文化身份的短暂重合而产生共鸣。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何翔宇《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

建筑师王子耕曾担任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导演组建筑历史顾问,在他的工作中,他选择用展览和艺术去平衡脑力过剩。《1994年》是一个偏个人叙事的单人剧场装置,他希望将程式化的建筑项目展示转向成为一次关于场所与记忆的探索。
“这个装置缘起于小时候我和我父亲共同度过的一段时光。1994年,我的父母离异,我父亲租下北大燕东园的一个院子当作办公室,我跟着他在这里暂住。这是我唯一和父亲单独相处的两年。为了方便我上学,我的父亲当时在他办公室的货架后搭了一个单人床,这里便成为我临时的家。我坐在床上,透过货架观察父亲办公室的记忆成为了这个作品的起始点。两个联动的单人剧场交互开合,通过窗口,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虚像置身在1994年的梦境里,也可以在某一个刹那与对面的陌生人不期而遇。这起始于我个人的父子回忆,同样也试图理解任何关系中的依赖、对立、遗憾的情感联系。”王子耕介绍。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王子耕《1994年》单人剧场装置

而梁琛(生于1987年,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将“以空间为主体,挖掘并介入空间潜意识的工作方法称之为空间催眠”。他的同名系列延续四年半时间,从宇宙爆炸开始,到地球形成,再到丹东的地质,山水形成、城市形成、街区形成,再到艺术家个人从小生活的住宅建筑的历史,及其住宅内部不同时间的三次装修的呈现,以此唤醒他的童年物质与空间的记忆。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梁琛作品

平面设计师、策展人朱砂(生于1988年,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旨在通过设计工作建立更多的链接,近几年开始以策展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此次出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口头设计》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作为艺术家的朱砂如何以一种随性和个人化的状态完成自己的“工作随笔”。
而绘造社(由建筑师李涵和设计师胡妍于2013年在北京创立,致力于建筑绘图、建筑设计和城市研究,李涵生于1978年;胡妍生于1978年,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在工作中相信“诚实的劳动积累”及其所得到的更真实有效的经验,以建筑沙盘的形式呈现的《京师全图》完成了清代《京师全图》的当代摹本。在700米x700米的范围内,从清代的寺庙雍和宫到民国时期的中华圣公会教堂;从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大厦安化楼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小区,他们拼凑杂糅混合了北京城的代表性建筑,通过个人的解读,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形式降临京师。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新现象”:以新的工作方法,记录时代变革

绘造社作品,以建筑沙盘的形式呈现的《京师全图》完成了清代《京师全图》的当代摹本。

近几年在建筑、设计和艺术领域中,这些最活跃、最有代表的新一代艺术家们呈现出一种身份和工作上的多元化,跨文化、跨媒介、跨领域的工作导致他们的定义也更加多元。对此,崔灿灿说道:“这个现象以工作方法的改变展开,他们打破了过去的工作范围和方法,艺术家不再只做艺术,建筑师不再只盖房子,设计师不再只是平面上的规划,而是有着广泛的兴趣、更多元的工作,这些工作并无主次,也无本职和爱好、艺术和非艺术之分。他们的工作状态多元含混,跨文化、跨时空,永远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变化。‘没有单一风格’的风格成为他们的风格。”
这其实正印证了某种时代发展的缩影——当我们观看这些艺术家不拘一格的工作方式时,这样的多元正是这个全球化时代中,中国城市与文化生活发展的体现。而这样的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成为了时代变革的记录。
展览将展至9月7日。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1年6月27日 下午3:14
下一篇 2021年6月28日 上午1:2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