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舒炯,1956年1月生于四川成都,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政协成都市第10、11、12、13届常委,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当代书法篆刻院院长,四川省书协顾问。四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受业于李灏先生。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并正式出版有《舒炯书法艺术》、《色相非相——舒炯书法艺术》、《寻梦草堂  舒炯书法作品集》等作品专集。

《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舒老师及他的作品自1980年参加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以来便受到一致好评,此后他的作品陆续参加了二届、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第二次中新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国际书法展览;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展览;棠湖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览;国际名家楹联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等重大展览。在2008年11月,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为舒炯做了专题采访,2009年中央电视台旅游频道“魅力中国”为之作了在线专题访谈。

 

《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0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上,年轻的舒炯老师第一次携作品参加展览。在那次展览上,当时已年近七旬,名满天下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看到了舒炯的书法作品,十分欣赏,觉得这富有气韵的作品,定是出自研习书法多年的老者之手。遂询问旁人:这位舒炯老先生多大年纪?旁人答:二十四岁。一生见多识广的启功先生给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舒炯四字的评语:“书法神童”。舒炯老师从那起便开始崭露头角,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名气也慢慢传开了。

《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与舒炯老师相识,距今已有差不多近二十年时间。还记得那时候在一个隆冬初见舒老师,便隐隐觉得他或许是个宁静致远的人。记得他用灵巧的手指,气韵笃定的落墨于宣纸之上时,笔尖像是发出着微不可闻的轻叹,一笔一划面面俱到,令人如沐春风。

《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此次时隔多年再访舒炯老师,同他聊起人生经历和对书法创作的心得,舒老师总结说:“师父李灏先生跟我讲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很有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先问结果如何,古人讲究不问结果,先问耕耘。”回看舒老师的书法之路,这句话的确一直伴随着他。六十多年来,遍临历代各家,从篆隶、简帛,真楷,再到行草,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终成自家面貌。据权威人士点评道:观舒炯之书法,但见点画精美,如昆刀刻玉,运笔曲屈逶迤。藏筋抱骨。如万岁枯藤,空曲盘还,“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然气韵流畅,萧散自然;结字布势,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似瑶岛散仙,意态生动,风神洒脱;书风古雅灵秀,力实而气满,朴懋真淳,书卷之气幽香四溢,以纵横交错的点线,层次丰富的墨彩,营构出一种具有时空效应和生命活力的形式美。

《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而在舒炯老师心中,书法这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仅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更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融入到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里。文人雅集,诗酒唱和,离不开书法的点染;辞章美焕,信翰往来,离不开书法的达意;家国大事,壮怀激烈,离不开书法的抒情。正如韩愈所说:“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很难设想,离开了书法,中国的文化史会是一个什么状态。舒炯老师还说:“书法能表现出雄鹰破空飞翔或大雁戏水的感觉,西方人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写意画来欣赏。因为书法呈现出了汉字的动态之美,中国画可以把山水或花鸟当成造型符号,而书法可以把线条和汉字结构当成造型符号。墨是流动的,书法也因此而流动,书法的动势让冷冰冰的汉字焕发了蓬勃生命,“美术字为什么不是书法?因为它是一种静态的美。因此我更爱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行草,就像长江黄河,一浪接一浪,连绵不绝!”

《中国周刊》|熟知到真知——舒炯的艺术人生

几十年对书法的钻研与坚持,早已经让舒老师的一切和书法无法分离。访问结束,看着舒老师再次拿起笔。跃然纸上的,已不仅仅是多年积累而造就的笔墨驾驭功力,更多的则是优雅的信仰和富足的人文精神,从他的心灵深处,慢慢渗透至笔尖,在宣纸之上流淌。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王行也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1)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下午4:20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上午2:5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