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迪多·波蒂纳里(Candido Portinari,1903—1962)是巴西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新写实主义风格突出且具有影响力的实践者。他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出生于巴西圣保罗州布罗多夫斯基附近的咖啡农园中,当地黑沃的土壤和纯净的蓝天成为他未来作品的灵感来源,他的一生留下超过5000件作品,包括了日常创作、大型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大部分作品描绘了劳作场景,也以“原始的笔触描绘巴西的现实”。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看波蒂纳里笔下的劳动者,这是艺术家用一生为劳动者谱写的赞歌。
1942年,拿着画笔的波蒂纳里。
波蒂纳里的艺术之路开启于他15岁时,那年父母为其购买了去里约热内卢的二等车票,他开始学习艺术,并通过将照片翻成肖像作品获得生活费,后来他就读于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美术学院,并在1928年获得美术学院“金牌奖”,前往巴黎旅行。直至1930年返回巴西,后又去往西班牙和意大利。两次欧洲之行,对波蒂纳里的人生非常重要,他不仅在欧洲浏览古典艺术,也了解正在发生的现代艺术思潮,更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玛丽亚·马丁内利。
坎迪多·波蒂纳里,《收获棉花》,1937
欧洲之行奠定了波蒂纳里对于劳动者真实生活方式的表达,通过自身体验与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吸收,超越他最初的艺术形式,从自然风光到巴西人的生活,他的作品捕捉了劳作中的欢乐和痛苦,以及劳动者与生存斗争的状态。很快,波蒂纳里在巴西名声大噪,并称为“巴西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1939年,他的作品在纽约世博会上露面,第二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了个人展览。
1940年,坎迪多·波蒂纳里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个人展览的海报。
当时展览信息中明确显示,这些作品的藏家是乔昂·坎迪多·波蒂纳里(João Candido Portinari),这是画家的儿子,当时仅1岁。其实早在儿子出生前几个月,波蒂纳里就开始了以儿子为自己作品藏家的计划,这种做法也奠定了未来他的重要作品都保留在家族之中。
坎迪多·波蒂纳里,《儿子》,1939年
1940年代末,波蒂纳里被迫逃离巴西到乌拉圭,直至1951年再次回到巴西。尽管在他生命的尾声遭受疾病的打击。但1956年波蒂纳里接受了为联合国新总部创作作品的委托,用4年时间完成了名为《战争与和平》的壁画,并将他艺术中最重要的巨作捐赠给联合国。
坎迪多·波蒂纳里,《战争》,1956年
在《战争》中,儿童被杀、成群的妇女绝望地哭泣,末日骑士和腐尸兽以极端却又现实主义的方式出现在画面中。波蒂纳里用图形和蓝紫色彩分割画面,安静、忧郁,却危机四伏。
《和平》延续了几何构图和色块,儿童的游戏、收割的稻米、玩耍的小羊、跳跃的人群,蓝色变得明亮,黄色、橙色的融入让一切变得欣欣向荣。
坎迪多·波蒂纳里,《和平》,1956年
《战争与和平》壁画在联合国总部
回顾其一生的作品,壁画在其中举足轻重。在其1938年创作的《可可》(Cocoa)中,波蒂纳里以灰色、褐色、蓝色、黑色、白色等色块,辅以图形组成画面。虽然人们没有面部特征,却能通过色彩的定义感受到体积,以及咖啡种植园中的工人劳作的场景。画面近景多为男性,其背景中一个女性头顶重物,也有孩子参与其中,这一全家劳动的场面,也让人看到可可的生产,艺术家也希望种植者从默默无闻的生产中被拯救出来。
坎迪多·波蒂纳里,《可可》,1938
在他1935年的作品《咖啡》(Cafe,现藏于巴西国家美术馆)同样用了泥土色、绿色、灰黑色、黄色和玫瑰色等表达咖啡收获的场景。画面中,工人们的手脚被放大,这代表着坚强和勇敢,表明他们不惧艰苦的工作。画中的劳动者大多赤脚,穿圆领汗衫、高卷裤腿,或扛着咖啡豆或提着水桶。背景中叠放的咖啡豆袋子、爬梯子摘果子的男人等,均以“现实主义”的角度描绘了劳动的艰辛,表达了劳动者与土地的共存。
坎迪多·波蒂纳里,《咖啡》(草图),1935
坎迪多·波蒂纳里,《咖啡》,1935
从工人群像到个人肖像,坚韧不拔、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的工人形象,贯穿了波蒂纳里这一时期的创作,在《梅斯蒂科》《The Mestizo(1934)》以一个人折射出辛勤工作后,骄傲姿态和自信的力量。这件作品充满感染力的笔触和色彩的高对比,也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坎迪多·波蒂纳里,《梅斯蒂科》,1934
1941年,波蒂纳里的一件《发现土地》(Discovery of the Land)以地球的色调,描绘了水手在甲板上准备下船的场景,画面中两个充满活力的水手并排,一个举起手臂,拉动一根垂直穿过画面的绳索,他赤脚、穿着白色的飘逸衣服;另一位水手背对画面,同样也是双腿举起,双脚欲夹着绳子。他们身后有两位穿蓝色衣服的水手,其中一位扶着帆,远处护栏旁,三名水手向着大海和远帆挥手致意。这幅壁画位于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描绘了拉美裔美国人的奋斗历程。
坎迪多·波蒂纳里,《发现大陆》,1941
波蒂纳里创作使用的油彩对他的健康产生了致命的影响,1948年他在为巴塔泰斯(Batatais)一所教堂创作壁画时,因为油漆中的砷中毒导致出血住院。在他日常所用的颜料中也含有大量的铅。尽管有医生建议他停下创作,但他却依旧没有放下画笔,直到1962年死于铅中毒。
坎迪多·波蒂纳里,《男孩和羊》,1956
波蒂纳里曾说过:“我是红土之子。我决定用裸露和原始的方式描绘巴西的现实。”他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容易,也更能了解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的无奈和绝望,这在他的作品中也均有体现。波蒂纳里也影响了后来的巴西画家、音乐家、诗人和作曲家。他游历欧洲,研究了欧洲艺术的技术和风格,回到巴西并没有模仿欧洲艺术,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的经历和生活。这些作品也敦促新兴艺术家奉行自己的风格、表达现实生活。
坎迪多·波蒂纳里,《咖啡收获》,1960
1979年,艺术家的儿子乔昂·波蒂纳里承担起收藏家的责任,创立了“波蒂纳里项目”(Projeto Portinari),以回顾父亲的作品,并用了30年的时间将波蒂纳里的全部作品和文献资料进行了识别、分类、拍照、留存,其中包括了5000幅作品和2.5万份相关访谈、信件和剪报资料。基于这些梳理,1997年,在圣保罗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波蒂纳里首次回顾展,2004年出版了全集。波蒂纳里的面孔还曾出现的巴西货币上,圣保罗的州际公路也有一段以他命名。
坎迪多·波蒂纳里,《咖啡种植园工人》,1938
波蒂纳里的面孔曾出现的巴西货币上。
2007年12月20日,波蒂纳里的作品《咖啡种植园工人》在圣保罗艺术博物馆被盗,与这件作品一起被盗的还有毕加索的《苏珊·布洛赫的肖像》,好在很快便被寻回。
坎迪多·波蒂纳里,《打铁》,1954
坎迪多·波蒂纳里,《咖啡》, 1938
坎迪多·波蒂纳里,《收获烟草》,1938
波蒂纳里用彩色描绘贫穷和艰辛,将旧有的绘画学科融化于现代实验的主义精神中,如同一本普遍而深刻的艺术书籍,在悲剧与抒情、愤怒与温柔、诗歌与戏剧的对话中讲述土地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