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中国美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举办的全国美展中推出许多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优秀的设计作品,现摘选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王国彬、王珑-《“千荷泻露”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梁设计》-北京-艺术设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
艺术设计《“千荷泻露”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梁设计》获奖评语
“千荷泻露”大桥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中国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的标志性位置,全长360余米。随着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工作推进,预计近期通车。本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如何将中国京杭大运河及古通州的传统文化特征与新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化都市特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能够与周边高塔林立的现代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及五河交汇的环境特征共生为一个有机的环境共同体。
该项目诗意的命名为“千荷泻露”。大桥多曲面的艺术造型犹如片片荷叶,行人犹如漫步于古桥的曲线之上,展现了在“交通性”的刚性之桥上,诗意地栖居着“艺术性”的柔性之桥。本设计的理论创新之处是通过导入“友好型”环境艺术设计策略,将当下城市路桥设计的重点由“车”转换为“人”,以一“桥”激活整个区域环境。行人可以自由进入三层步道,凭栏远眺,将五河交汇的生态胜景尽收眼底,桥梁也从 “路过”转化为“终点”,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前提下“城桥友好”的“城景”,“河桥友好”的“河景”,以及“人桥友好”的“桥景”三景合一的“三友好”中国特色环境艺术设计思想。桥梁造型运用了参数化设计,桥梁的面材采用了“FRP”材料与3D打印成型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效果的还原度,实现了完整大气的自由曲面造型,将千荷泻露的动人瞬间锚固在北运河之上!(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
艺术设计《“千荷泻露”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梁设计》创作谈
作者:王国彬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桥让大地聚集为河流四周的风景”!桥梁是“力”与“美”的综合体,好的桥梁设计更是城市肌理中最亮眼的明珠。“千荷泻露”大桥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中国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的标志性位置,全长360余米,2018年底基本完工。随着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预计近期通车。本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如何将中国京杭大运河及古通州的传统文化特征与新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化都市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能够与周边高塔林立的现代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及五河交汇的环境特征共生为一个有机的环境共同体。
桥梁创意的艺术灵感来源于现场踏勘时看到荷塘中露珠从荷叶边上滴落的景致,故诗意的命名为“千荷泻露”。大桥多曲面的艺术造型犹如片片荷叶,行人犹如漫步于古桥的曲线之上,展现了在“交通性”的刚性之桥上,诗意地栖居着“艺术性”的柔性之桥。本设计的理论创新之处是通过导入“友好型”环境艺术设计策略,将当下城市路桥设计的重点由“车”转换为“人”,以一“桥”激活整个区域环境。行人可以自由进入三层步道,凭栏远眺,将五河交汇的生态胜景尽收眼底,桥梁也从“路过”转化为“终点”,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城桥友好”的“城景”,“河桥友好”的“河景”以及“人桥友好”的“桥景”三景合一的“三友好”中国特色环境艺术设计思想。桥梁造型运用了参数化设计,桥梁的面材采用了“FRP”材料与3D打印成型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效果的还原度,实现了完整大气的自由曲面造型,将千荷泻露的动人瞬间锚固在北运河之上!
世界著名城市如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堡等都因拥有众多特色桥梁而闻名于世。桥梁既是城市界面的转换点、城市交通的节点,又是城市的重要地标,是“城市感知”的重要意象元素,更是富于浪漫气息的城市生活空间。本设计突出了“人”作为桥梁设计出发点的重要意义。力求从建造“一座桥梁”走向“国际城市桥梁艺术群落”的建设,从而实现从构建“友好型”桥梁到构建“友好型”环境的探索,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动态平衡的“友好型”社会的过渡。因此,“千荷泻露”桥梁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美术家的艺术创作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
作者简介
王国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主题环境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评委,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