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相融合 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三)

编者按: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中国美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举办的全国美展中推出许多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优秀的设计作品,现摘选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艺术与科学相融合 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三)

李艾虹-《一路温暖》-浙江-艺术设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


艺术设计《一路温暖》获奖评语

  《一路温暖》服装设计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具有千年历史的侗族服饰材料亮布,作者受其启发,以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活化应用作为创作的思考基点,将传统手工制作的侗族棉布面料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当下使传统材料迸发出东方时尚的魅力。

在作品的结构设计上,作者以抽象的形态改变了传统的衣装结构,仅仅以五个不同尺寸的长方形,自然生成变化多样的服装形态和穿着方式,以极简的手法实现了“无”衣型结构,从而也实现了“无”缝制的制作工艺,使材料无损耗零浪费,最终体现出“无”设计而呈现设计的终极目标。

  材料上采用传统手工织造的粗棉布,色彩使用了侗族传统工艺运用蛋清混合靛蓝制作的天然色彩,无任何污染以体现环保可持续设计理念。在面料加工工艺上,以数字运算方法,连续有序的切割,自然形成一种具有弹性的网结构,使原本古朴、沉稳的侗族亮布产生具有网状的立体和通透的新视觉效果。(中国美协服装设计艺委会)

艺术设计《一路温暖》创作谈

作者:李艾虹

  时装引领着人们的生活哲学,传递着生活艺术的质感。时装设计应该是源于生活而归于更美好的生活,服装是最贴近人体肌肤的“物”,是与生命共呼吸的保护体,同时也是人在肌肤之外的社会文化的表象,是人在互动、交往、思考方式中认知的信息传递和社会视觉认同。这说明衣冠在肌肤之外的哲理性和衣冠之内与生命和谐的精神价值性,同时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不谋而合。旨在用设计温暖人心,用设计关爱中国民族的融合,用设计树立中国人的时尚生活哲学,用设计构筑东方时尚艺术的国际化时尚语境,传递东方时尚创意的力量。

  《一路温暖》是我采用了一种侗族手工棉布作为设计创意的原始点,是对古老而美好的文化融合的传递,一种源于植物的染色剂,在三水的陶冶下,被视如生命的侗族千年传承而制作的棉质染色亮布,承载着情感、温度、自然和健康。看第一眼便久久不能忘怀,带着紫色魅惑之气的质感,聚天然植物的养生效应,泛出古老而智慧的惊叹。我创作的艺术时装作品《一路温暖》融汇着三个设计创新的亮点传递创意设计的心路。                                                                                “智”造中传统传承与科艺融合

  作品灵感源自对传统活化设计的新思考,对传统手工制作的侗族棉布面料与现代科技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仅仅通过对一块传统面料的改造,不破坏原有的优点,在提升面料适用性上下足了功夫,使设计出具有时尚未来感的服装成为可能。运用科技数字切割的方法,玩转“1”之个体,连续的有序切割,形成网状结构,集合成一种力量,似乎是对凝聚力表达方式的服装的呈现,却从中感受到了曲率变化带来的创意设计多变化的穿着可能性,尤其使面料的适应度加大,原本硬挺的面料,开始产生新的视觉和触觉,将此面料开发成新型、实用、具有穿着多变性的自由方式的服用面料,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无”设计思维下的趣味与活力

  回归对设计本质的思考,好的设计是尽可能的“无”设计,这是该作品创作设计的核心价值,将侗族棉布面料用一种“无”设计的概念表达出来,这里所提出的“无”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没有,而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添加和去除的部分,在此设计中对侗族棉质亮布使用的全过程,都做到了无添加和无去除,使之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破坏侗族手工面料的质地,而是保持了面料原本的特色。在设计工艺的突破性上,用人人熟知且极其简单的方式去表现并不简单的服装设计语言,从服装形态语言的延伸性上进行质的提升,使其真正做到了以“无”设计为设计的终极目标。

“零”浪费与天然环保的设计精髓

  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设计应合理利用资源,用行动来改善环境。设计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一个好的创意,思想先行、观念相应、设计践行,让灵感的火种燎燃,以此指引方向,是设计师的思维导向。我在此服装设计创作作品中,去除了繁复的服装结构意识,整套服装仅用了五个不同尺寸的长方形组成,同时,整套衣服也仅用了6米长、0.4米宽(门幅)的侗族纯手工棉布,做到最大化的用料精简,并采用无缝式制衣方法,规避了工业污染和过度消耗,在制作中,面料的消耗做到了“零”浪费,在工艺的简化上,做到了极致,最大化实现环保再循环。  

作者简介

李艾虹,女,1970年出生于浙江富阳,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讲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5年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巴黎高级时装工会学校(ECSCP)高级女装设计师专业证书。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1年4月27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1年4月27日 下午6:05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