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诚信”教育建设等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冯远
关于制定“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落实实施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文化强国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纲领性文件,是未来5—15年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实施纲领,令人振奋鼓舞。
建成文化强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显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家发展建设最为基础和深厚力量的文化,其涉及面宽、关联领域广,因此,由主管职能部门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和落实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并使规划计划转化为各级政府、各地相关部门和全社会每个人的具体行动,是达成落实建成强国的重要保障。
建议:
一、由中央主管部门会同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广泛吸收参考国内外文化建设经验(包括失误)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文化发展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梳理,对“文化强国”的内涵、目标进行释义,进而提出总体战略方案和分阶段实施的建设思路;
二、由于不同历史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限制,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还将在相当时期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宜由各级政府、文化职能部门会同文化企事业单位机构就各自不同行业、领域开展深入的调研,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框架内,分别就文化教育、文化产品、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科技),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5-15年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三、文化思想、文化教育和文化新成果的创新、发展、积累,是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亟须重视和加大投注的核心前导内容,需要精心设计、务实规划,并采取措施助推涌现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新成果,以此引领国家文化的整体水平、文化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四、中央主管部门统筹运作,将确定的总体规划分解为各文化职能部门、执行机构的实施计划——资源调配——资金保障——项目执行——绩效管理的联动机制,以此达成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关于在全社会将“诚信”教育作为国民道德素质建设重点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文化铸魂和国民社会文明道德素质新提高是一项重要任务。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应有标志。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国民的文明道德素质建设与养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大力推进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体国民都充分感受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与个人的变化,但也因之发生了观念意识和价值认知方面亟须重视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追求财富、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一心挣大钱挣快钱,甚至不顾诚信、弃置底线而谋求权变、利变;道德沦丧,私念膨胀等现象不同程度地时有发生,败坏了社会,败坏了风气,影响恶劣。
人,无诚不彰,无信不立,“诚信”作为德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行为操守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国民文明道德素质的教化养成中,正面的宣传、教育、弘扬、提倡与法制惩戒,德主刑辅的两手都要硬,否则,诚信社会便无从建立。
建议:
一、大力抓必要:强化职能部门管理意识,下大力气抓好诚信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学习宣传诚信典型事例。改变停留在口头、文件字面的一般号召和多头推诿现象。
二、用力抓根本:在全社会确立共识,工、青、妇、学各界,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协力,人人抵制不诚信行为,提倡媒体曝光、舆论批评,不护短不遮丑,形成社会氛围。
三、强力抓重点:职能部门抓住典型案例,依法惩治责罚不诚信行为的案件、事件和现象,强化警示教育,形成震慑力。
四、发力抓机制:尝试将“诚信”记录作为人才录用、执业考评、机构年检和公务员职务晋升标准之一,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中去,以此逐步建立稳固的诚信社会基础。
建议四题
一、建议文旅部设立国家重大艺术创作、资助动态管理机制。
近十多年来,从文旅部、中国文联等部门到各地各相关单位,相继组织了多项大型美术创作工程,这对繁荣主题性艺术创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取得重大成果。从未来5到1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要求看,创作高质量的艺术精品将成为重要任务。因此适时改变既往广泛发动、大兵团作战、赶工期的做法,而为立规划、设机制、国家艺术基金对口资助、征召人选,定题目定时间、长流水不断线的动态机制,将有利于发挥人才、资金、出精品、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建议财政部给文博系统留有非盈利创收、激发活力创新内容的政策空间。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日趋成熟稳定,规范严谨,这无疑是好事。但从现实情况看,隶属事业单位,对全民免费开放的文博系统,体现内容为王的办馆理念因资金使用的限制较死,计划之外即便有好的想法也无法实施。长此变成养人不养事业,有钱办事,没钱不办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颓风,消解了积极性、主动性,还导致人员流失。建议区分对象,分门别类,在文创产业开发、基金募集使用管理方面网开一面,留有活口,加强审计,对事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三、建议教育部关注中小学美术只教绘画基础,不教传统书画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艺术欣赏课、美育课,书法(戏曲)进课堂、进校园等等,这是大好事,但对青少年学生有关艺术的知识和基础技能辅导宜宽不宜窄。据对浙江省中小学美术师资开课情况的粗略统计,大多数美术老师只教授绘画(西式)基础的素描、色彩,而不传习中国书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长此以后,既影响了青少年学生对传统国粹艺术的了解认知,也可能阻断了学习中国书画艺术青少年的兴趣和人才培养途径。以此类推,问题不可小觑。
四、建议教育部关注重点艺术院校应注意培养承担国家和博物馆主题艺术创作专才的问题。
我国现有10余所专业美术院校和数百所综合型大学内开设的美术专业,从繁荣艺术、多样发展、服务社会的需要看,专业设置和层次布局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应满足国家与地方的不同需要。从新时期党员党史教育、国民国史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看,艺术作品是优于文字史料和照片、且富艺术感染力的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适合表现党和国家历史中众多的事件、人物和中国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人民群众创造的大量丰功伟绩、英雄模范的主题,以感召后人,教化新人。因此,重点美术院校应主动设置相关专业,培养适量高端专才,以为国家社会效力。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年迈,此事应抓紧提到日程上来。
(转自: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