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近日,建筑师凯特·麦金托什摘得2021年W奖, 84岁的她致力于人本住宅半个多世纪,这份殊荣可谓一份“迟到的赞誉”。在纽约,73岁的华人摄影师李扬国因感染新冠病毒于1月27日辞世,生前他坚持记录亚裔美国人的生活、抗争与历史。在上海,摄影师史国威个展“重·现”开幕,他力图以自然影像激活迟钝的神经;艺术家史成栋则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亭台寻找人的“镜像”。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英国|建筑师凯特·麦金托什
致力于人本住宅半个多世纪,获得“迟到的赞誉”
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凯特·麦金托什

近日,据“建道筑格ArchiDogs”公众号报道,《建筑评论》和《建筑师杂志》宣布了2021年W奖(前身为“建筑女性奖”,Women in Architecture Awards)的获奖者们。84岁的凯特·麦金托什(Kate Macintosh)以其在社会住房方面开创性、持续性的贡献赢得了其中最著名的简鲁德奖(Jane Drew Prize)。
W奖(W Awards)包含了只颁发给女性的各种建筑奖项,旨在“为青年建筑师树立榜样,倡导建筑中的尊重、平等、多样性”。去年获奖者比阿特丽斯·科洛米娜(Beatriz Colomina)表示,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以非男女对立的方式思考问题。简德鲁奖是W奖中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始于1997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女性建筑师团体和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之间的讨论。
凯特·麦金托什出生于建筑世家,从小对建筑耳濡目染。麦金托什的建筑生涯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笃定,笃定地为人发声、为弱势群体、为社会公平发声。而这种笃定,贯穿着麦金托什60多年的职业生涯。
1963年,麦金托什设计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住宅小区——道森高地(Dawson’s Heights);1968年,她为利汉苑路269号的老年人设计了庇护住房设施;其后,她又为英国偏远地区的东萨西克斯郡和汉普郡设计公共建筑,包括庇护房、学校、消防设施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战后住宅的大批量、高密度建设,注重了经济,却忽视了人权。而道森高地的开创性和杰出性就在于其对居民需求的重视。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社会住宅小区道森高地

尽管麦金托什早在上世纪就设计了大量杰出的住宅项目,但是在那个年代,麦金托什没能享有自己应得的赞誉。在那个高技派和结构主义占领建筑主流的时代,各种炫技的赛博朋克式建筑争奇斗艳,麦金托什的住宅项目似乎变得“黯然无光”。如今,半个世纪后,这位人道主义建筑师才终于得到应有的肯定,这一赞誉也为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女性力量正名。(整理/钱雪儿)
美国 | 华人摄影师李扬国
73岁辞世,记录亚裔美国人的生活、抗争与历史
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李扬国(1947-2021)

据《纽约时报》2月4日报道,华人摄影师李扬国(Corky Lee)1月27日在纽约皇后区去世,享年73岁。他生前致力于恢复亚裔美国人对历史的贡献,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困境,尤其是居住在纽约的人们。据称,李扬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逝世,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住院。
李扬国1947年9月5日出生于皇后区,父亲李寅卓(Lee Yin Chuck,音)在皇后区开了一家衣物手洗店,参加过二战,母亲李菊诗(jung Shee Lee,音)是一名裁缝。李扬国毕业于皇后学院,学习美国历史。1970年代初,他开始拍摄照片,记录自己在下东区的社区组织者工作。
1975年,纽约暴发了针对华人警察暴行的抗议活动。在一次抗议活动中,李扬国的相机捕捉到一名浑身是血的男子被警察带走的画面,照片登上《纽约邮报》的头版。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1976年,李扬国在曼哈顿下城伊丽莎白街的一家服装厂拍摄的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 CORKY LEE

华裔美国人、日裔美国人、韩裔美国人、印度裔美国人、巴基斯坦裔美国人、斯里兰卡裔美国人、苗裔美国人、泰裔美国人、柬埔寨裔美国人、缅甸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马来西亚裔美国人、夏威夷裔美国人及其他亚太裔美国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李扬国的主题。
成名之后,李扬国的作品经常在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包括2001年在纽约美洲华人博物馆的展览。
“李扬国的方法很亲切,没有感情用事,也没有刻意编辑,”霍兰德·科特在《纽约时报》中写道,“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镜头后,他既是局内人,也是观察者。”(整理/畹町)
上海 | 摄影师史国威
个展“重·现”开幕,用影像激活迟钝的神经
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史国威

2月6日,摄影艺术家史国威个展“重·现”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展览汇聚了史国威从2006年至今创作的21幅作品,这是史国威的首次大型回顾展,也是他迄今为止在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
史国威1977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就读于德国多特蒙德高等摄影学院。
史国威将自己的作品形容为“摄影-绘画”,他游走于摄影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首先他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黑白照片,随后在打印出的相纸上进行上色。这样的创作方式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必须在极高的眼手协调下,全神贯注地一层层叠加水彩颜料,且没有后悔的余地。因此,史国威的作品是无法修改和复制的。
从2015年开始,自然成为了他创作的主导题材。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风景具有独特的隐喻共鸣。近年来的新作,如《流淌的红色》(2020)、《初春的杨树》(2020),史国威邀请观者在他的画面空间中漫步,在树木林地、石头和岩壁、青草和海藻、苔藓和地衣中畅游。这些画面不应被简单看作“风景”,而是对于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沉思。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多肉乐园》2020 摄影绘画 186×150cm ©史国威,图片由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提供

策展人、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评价道, 在照片上作画乍听之下像是个相当简单的过程,但实际却远比在单色地图上填色要更为复杂得多。史国威的目标不是再现完美如画的风景或静物,他希望我们在作品前驻足,思考他呈现给我们的“现实”。因此,他需要我们看到他涂在照片上的薄薄一层色彩,因为正是这些色彩照亮了亲身体验和抽象情感的内在世界。用他的话说:“我努力去描述语言所不能描述的东西;去激活迟钝的神经。”(文/畹町)
上海|艺术家史成栋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亭台寻找人的“镜像”
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史成栋

日前,艺术家史成栋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MoCA Pavilion)呈现个展“镜幕”,试图探讨和打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边界,并试图在自我认同和自我质疑中寻找答案。
在史成栋的作品中,当指尖触碰到铝膜气球时,相同形态的倒影被投射到气球表面,指尖与指尖看似相连,但似乎又在相对的方向上挣扎着,温度被阻隔,无法传递。表面映射的手是由我们的视觉与思维一同构建而成的,而身体却已感知不到,如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边界触碰另外一个世界。表面与隐藏之下的所谓真实似乎形成一种悖论,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分辨与寻找,究竟“幕”的哪边才最真实。一周艺术人物|建筑师麦金托什摘W奖,华人摄影师李扬国辞世

《凹凸》,史成栋,木板油画,2019

艺术亭台(MoCA Pavilion)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实践平台,在半包围的玻璃房,史成栋用一块红色的幕布拉开了这个有些诡异而又暧昧不清的神秘空间,令观者揣测着幕后的发生。而站立其中,观者也成了作品中重叠幻象的一部分,被玻璃分隔开的我们又是否成为了他人的镜像。生活中有很多无形的镜子,看他人亦是在建构和反省自我。这种既亲密无间又与相互疏离同时存在的镜像状态,投射出我们当下的生存现状,相互依存,相互衍生又相互对抗。
史成栋,1989年生于上海,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绘画专业。(整理/钱雪儿)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1年2月7日 上午8:55
下一篇 2021年2月9日 上午6:29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