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边的驿站”国际公共艺术项目近日宣布正式启动。“海边的驿站”将在12公⾥海岸线建设16个地标驿站。项目以海岛风光为背景,汇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的人,将为海口这座城市带来跨学科的交流平台;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本地年轻人也会参与其中,通过项目了解全球话题,学会如何和世界接轨。
澎湃新闻了解到,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将和音乐家坂本龙一共同呈现一座“声音博物馆”,它将是一个可以感受自然和音乐的场所。计划中率先开放的将是一个宛如“虫洞”的兼具图书馆和滨海步道驿站功能的公共空间。
“海口·海边的驿站”项目将在海口湾19.6公⾥以及江东新区起步区12公⾥海岸线打造16个地标驿站。该项目由海旅控股集团主办,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结合海口的历史、现状及地缘文化,数十位国内外建筑师、艺术家和跨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联动形成海边带状地标建筑群。不同于传统的观看型公共艺术作品,“海边的驿站”将融合休闲、娱乐、交流、教育、公共服务等多重体验和实用性功能,邀请人们亲身融入,由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情感链接。艺文中国联盟发起人、总策划人翁菱向澎湃新闻介绍道,该项目以“自然/共生/未来”为理念,在“回归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联结”的同时,连接海口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海口湾
吴建华 钟楼河畔
当代艺术与建筑的合作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此次项目中,建筑师与艺术家们将打破专业壁垒,共同设计多个艺文主题的服务性驿站,联动形成一组海边带状地标建筑群。
参与江东新城海岸线驿站创作的艺术家杨福东表示,这是一次全新的艺术尝试,“通常影像艺术家的作品都呈现在美术馆,或者是封闭的艺术空间,很少在户外去呈现,对我来说这可能拓展了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想象。”为此,杨福东做了一些调研,力图以艺术作为工具,将城市、建筑,还有自然有机地联合在一起。
海口湾驿站选位
江东新区驿站点位
艺术家林天苗说,“海边的驿站”以海岛风光为背景,汇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的人,将为海口这座城市带来跨学科的交流平台;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本地年轻人也会参与其中,通过项目了解全球话题,学会如何和世界接轨。
中国建筑师朱小地将和艺术家雪松合作,为空间植入契合的艺术作品。“我想用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超越简单的功能,激活场地中已有的能量,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心灵倾诉和思维启迪。”朱小地介绍道。
来自日本的建筑师隈研吾将和音乐家坂本龙一共同呈现一座“声音博物馆”。隈研吾透露,这将是一个“可以感受自然和音乐的场所”。事实上,这并不是隈研吾在海口的首个项目,此前,他就为这座城市设计了一座名为“浪花”的灯塔。而在此次“驿站”项目中,他希望能将海口本地的火山岩,植物、地形等都融入其设计构想。
以“自然”为名
根据目前的规划,在整个海边的驿站的项目中,由马岩松领衔设计的海口湾3号驿站将首先于今年3月开放,届时将成为一个兼具图书馆和滨海步道驿站功能的公共空间。该项目建筑造型采用“洞”的概念,外部空间开放的视野让人们既可以从不同角度眺望大海,也可回望城市,就像是在两个时空之间的“虫洞”中穿梭。
云洞图书馆概念图
云洞图书馆室内效果图
与此同时,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6号驿站也在建设中。该驿站位于海口湾入海口北岸,基地高于海平面约7米多,受西面和南面海水包围,坐拥海口湾和海口城市地平线景色。建筑由延绵起伏的圆环屋顶构成,在城市与海之间创造出一片“天空之山”。
自然及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一直是藤本壮介建筑思想中的核心,也是此次“海边的驿站”的线索。翁菱向澎湃新闻解释道,“回归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联结”是贯穿这些驿站的主线,而每个驿站又将体现每一位设计者的独特思考。从建成后的功能的角度来说,它们将成为启发人们后疫情时代新思维的容器。
藤本壮介 天空之山 驿站屋顶视图
藤本壮介 天空之山 驿站室内空间视图
由意大利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设计的驿站将以自然形状为启发,构成一个如同珊瑚礁一样的“生态系统”,为游客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创造新的互动方式。材料将具有可持续的特点,在博埃里的展望中,驿站将不仅作为一个项目长期存在,还可以被重复利用于其他场景。
在艺术家林天苗看来,通过在艺术作品中有意强调自然与人工的对比关系,以另类的艺术手法强调人类过度人工化的事实,才有可能更迭、反省、提升围绕“自然”的讨论。但另一方面,相比于“白盒子”空间,将艺术作品投放在自然户外,其挑战性大大增加,“人的尺度、作品的尺度,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所以在自然‘尺度’里,不稀释艺术作品最核心的精神观念,难度是非常之大的。”林天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坦言,“如何在自然条件下,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回望体验到自我意识,同时拿捏个体意识、集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是对艺术家非常有难度的考验。”
海口:过去到未来
翁菱透露,此次项目以“自然/共生/未来”为理念,因此,除了探讨如何用艺术和建筑将人重新与自然相连接,“海边的驿站”还将关注海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海洋、河流、火山、骑楼、老街……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名城,海口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传统,与此同时,作为海南自贸岛重点示范区域,海口需要对未来展开规划,而“海边的驿站”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翁菱看来,这会是海口城市更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海天一色(东寨港红树林)五源河湿地公园队拍
在建筑师朱小地看来,海南省在被国家定为自由贸易区之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应该拥有当代国际水准,并具有前卫风格的建筑作品加以佐证。建筑事务所MVRDV的威尼·马斯(Winy Maas)则认为,“海边的驿站”项目把城市的文化和景观相融合,这种融合对海口乃至整个海南岛都非常重要,它能证明这种人、自然、城市三者的结合很有未来前景,也能让人意识到,密集的联系交互与生态应该被前所未有地重视。
目前,江东新区正在建设树立“江东样板”。作为江东新区海岸建设的首发项目,江东新区的9个驿站覆盖起步区、两河一带景观区,以及迈雅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区的12.5公里海岸线,而在海边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上,将塑造一条多维连通的绿带。翁菱希望,凭借重建人类和自然共生关系的理念,“海边的驿站”能够成为城市规划、连接建筑与未来的典范。
——————————————
“海口·海边的驿站”主创名单
国际建筑师及机构比亚克·英格尔斯(Bjarke Ingels, BIG)、隈研吾(Kengo Kuma)、恩加德·萨塔布汉德(Ong-ard Satrabhandhu)、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 Zaha Hadid建筑事务所)、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韦尼·马斯(Winy Maas, MVRDV),中国建筑师刘家琨、马岩松(MAD)、朱小地等;国际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坂本龙一(Ryūichi Sakamoto)、沈伟、金守子(Kimsooja);中国艺术家张培力、林天苗、雪松、杨福东;新锐设计师AHA组合;青年建筑师Jaeho Chong、栗若昕和刘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