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816年的法兰西艺术院是法国最高艺术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艺术积淀滋养了诸如安格尔、莫罗、德拉罗什、德拉克罗瓦等蜚声世界的大师,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院之一。
12月11日,“不朽的传承——中国美术馆藏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选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澎湃新闻获悉,展览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63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中精选作品118件,包括阿尔诺·多德里夫、皮埃尔·卡隆等16位院士的重要作品,作品种类涵盖油画、中国画、版画、摄影、综合材料等多种媒介。
展厅现场
法兰西院士作品“对话”中国艺术家
展览从馆藏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中选取阿尔诺·多德里夫、埃里克·德玛奇埃尔、弗拉基米尔·维利科维奇、皮埃尔·卡隆、让·科尔托、朱德群、让·安哥拉、让·卡尔多、安东尼·彭赛、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布鲁诺·巴贝等16位院士的重要作品。作为对法兰西艺术院各位院士作品的呼应,中国美术馆特别在展览中加入馆藏吴冠中、吴为山两位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的作品。2000年,吴冠中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2018年,吴为山成为第二位当选该院通讯院士的中国艺术家。中国美术馆将他们的作品与其他16位法兰西院士的作品并置展出,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文化交流产生的对话与共鸣。
菲利普·加莱尔《大使们》
阿尔诺·多德里夫《火的女儿》
皮埃尔·卡隆《跳绳旁的争吵》
20世纪上半叶,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青年到法国留学,归国后开创了“中西合璧”的现代中国美术之路。赵无极、朱德群、熊秉明等艺术家留在法国,成为中国文化的种子嫁接于西方,为中国精神与世界艺术的相互融渗做出了贡献。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冠中则是把留法当作“取经”,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与中国写意相结合,为中国画精神的现代视觉表达开辟了新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馆多次举办法国美术作品展,如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罗丹雕塑展、法国印象派绘画展。
本次展览展出多件绘画作品,如体现着吴冠中典型绘画风格的如下作品:
吴冠中《莎士比亚故里》
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朱德群的同时具有东西方绘画风格的、色彩丰沛又充满律动的作品。
朱德群《绿色动力》
雕塑作品:在“人”的主题上建立强韧风格
2016年以来,“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 “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以及朱德群、皮埃尔·卡隆、布鲁诺·巴贝三位院士个人展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们也将自己最满意的代表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然而,就在不久前,法兰西艺术院两位杰出的院士不幸故去,一位是让·卡尔多,一位是布鲁诺·巴贝。
让·卡尔多是知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长期在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1983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并于1992年、1997年两度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巴黎市中心永久矗立着让·卡尔多的3件代表性作品。2019年,让·卡尔多在参展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后,将参展的10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同年,在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让·卡尔多再次将大型雕塑《阳光下的牛》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20年11月25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让·卡尔多雕塑《阳光下的牛》捐赠揭幕仪式。这件作品现展示于中国美术馆雕塑园《鲁迅像》对面,与鲁迅先生践行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相呼应,成为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的对话。
让·卡尔多《阳光下的牛》
中国美术馆共藏有让·卡尔多11件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也在现场展出。
让·卡尔多以其简约而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语言为20世纪的众多伟大人物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雕像,在“人”的主题上建立了自己强韧的不朽风格。
让·卡尔多在谈到自己的雕塑观念时说:“雕塑是一门需要技术的艺术,它有自己的法则,但在法则之后就是神秘之力,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东西。作为雕塑家,我经常会产生一种疑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做出什么东西出来。在我漫长的雕刻生涯中,甚至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我什么也创作不出来。正如欧洲有这么一句话:就像要穿越沙漠一样。但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候,某种神秘的东西发生了,它一下子赋予我手中的东西一种形状。所以,如果一定要用两个关键词来说雕塑,那么,一个是法则,一个是神力。”
展厅现场,让·卡尔多的雕塑作品
展厅现场,让·卡尔多的雕塑作品
展览现场,高高矗立的《守夜人》系列雕塑是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的作品。她于1943年出生于巴黎,母亲是画家兼钢琴家,父亲是雕塑家,曾是布德尔的学生。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常去国外,特别是在南斯拉夫,她与许多戏剧作家和导演在各种活动中有过合作。她于1970年回到巴黎,在雕塑家库泰勒的建议下重新开始雕塑并用硬木做材料。她以有抽象魅力的雕塑作品分析和表现人类的感受。
展厅现场,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守夜人系列
展厅现场,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守夜人系列
另外一位参展艺术家让·安哥拉院士生于艺术世家,曾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建筑系,2019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副主席。2012年,法兰西艺术院授予他“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奖”,以表彰其雕塑成就。他作品的形体包涵自然的伟力,在人和山峦大地的对话中创造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形式。
让·安哥拉 《靠近的男人》
让·安哥拉《平面化的女人坐像》
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克罗德·阿巴吉院士曾获法国“布德尔雕塑奖”,2014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其作品融汇古典与现代理念,以其原创性的符号化衣纹表现了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与思考,理性、诗性构成他作品的特征。
他的作品《面部空缺》中,观众可以看到阿巴吉对于剧院的诠释,这其实是一个空的头颅,其中塞着一种类似舞台幕的布料将其形象化,同时这些布料也代表一张脸的轮廓,通过这张脸的褶皱运动,表达喜剧艺术的存在感和神秘感。
克罗德·阿巴吉《面部空缺》
克罗德·阿巴吉《悲伤》
馆藏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展出
2020年11月9日,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去世。
布鲁诺·巴贝在1973年跟随法国时任总统蓬皮杜访华,巴贝作为总统府认证的新闻记者加入随行记者团,用最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为中国拍摄了一系列照片,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也成为第一个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摄影师。
从此之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巴贝多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四川、广西、新疆、香港、澳门等地,用颜色的变化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用镜头记录下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照片。2019年,他的摄影集《中国的颜色》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出版,书中收录了巴贝自1973年至2018年在中国拍摄的三百余幅彩色照片,展示了他镜头下的中国社会变迁。
本次展览中,中国美术馆8号展厅展出馆藏布鲁诺·巴贝于20世纪70-80年代所拍摄的珍贵摄影作品。
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
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
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
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
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10、11号展厅,将展出至12月20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