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朵云轩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创立之时起,就传承了木版水印这一传统技艺。历经一百二十年,朵云轩已经将木版水印技艺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这其中,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更是见证着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的精神所在。
澎湃新闻获悉,朵云轩木版水印老一辈水印技师胡琴云于12月3日辞世,作为1958年木版水印班26人的老大姐,手势手艺都出类拔萃,1961年就负责印绢本《任伯年海棠白头翁》和《宋人消夏图》初一版,她的名字与朵云轩木版水印许多精品力作联系在一起。她印的木版水印画甚至还被当成原作出现在拍场。
胡琴云师傅12月3日静静地走了,我是三天后才知道她去世的消息。
我怀念她。
1990年代初 胡琴云受邀访问美国某大学版画工作室
第一次见到胡师傅,是20年前在钦州南路81号出版大楼六楼的水印间。至今难忘,衣着朴素,但清清爽爽的一位老师傅,干活动作不温不火,刷色牵纸,在她清瘦双手上如同呼吸空气般的自然,有条不紊。
记得那是2000年5月某日的一大早,我揣着简历和地图从杭州城站坐车到上海南站,然后按图索骥找到了出版大楼——一幢被工地和简易搭建的轻纺市场包围着,有点像书籍状的建筑。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就在其中,四、五、六、七,四个楼面。
朵云轩木版水印《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
那天早上在五楼先见到总编办主任薛锦清老师,说卢辅圣总编辑在开会,让我在卢总办公室外间先等一会。当时外间有位老师在电脑前非常熟练的敲键盘写着什么,看到我拘谨地站在那里,拖了把椅子喊我先坐会儿。后来知道那位老师是汤哲明。
见完总编卢辅圣老师后,又见了社长办公室主任兼人事科长顾莹莹老师。然后薛锦清老师陪我到六楼,见了木版水印室主任王崇礼老师,又陪我参观了勾、刻、印、裱四道工序。
当时水印有两大间工作室,胡师傅在印《吴青霞三黄名种九洲闻》,后来知道这是小绍兴集团定版,这时胡师傅其实已经退休返聘十年了。那次我看到胡师傅在印的木版水印画,前两年被西泠拍卖当成原作上拍,还成交了。当然,这幅作品还不算她印的精品。“刻意乱真”胡琴云师傅特别有办法。
1960年代朵云轩木版水印全家福 前排左二为胡琴云
胡琴云1961年印的《任伯年海棠白头翁》
胡琴云是1958年木版水印班26人的老大姐,朵云轩木版水印第一批水印技师之一,手势手艺都出类拔萃,1961年就能负责印绢本《任伯年海棠白头翁》和《宋人消夏图》初一版。1964年,朵云轩木版水印青年技术骨干去北京荣宝斋、故宫“取经”,胡师傅也是其中之一。
1960年代,木版水印工作现场
1960年代,木版水印工作现场
1964年北京“取经”留影 右一为胡琴云
李桂英 钱少卿 胡琴云 黄昌中 韦志荣 王崇礼
胡琴云师傅,生于1940年8月,原籍江西。1957年就读于上海市出版局系统的一个职工子弟学校——上海民办印刷业中学(1958年并入上海印刷学校,1960年毕业时为上海出版学校),适逢朵云轩在上海市出版局领导下筹办木版水印室,招木版水印学徒,一个班26个人全都被招进去学习木版水印技艺,胡师傅也把一辈子交给了朵云轩木版水印事业。
朵云轩木版水印《徐渭杂花图卷》
朵云轩木版水印《十竹斋书画谱》
朵云轩木版水印《十竹斋书画谱》
朵云轩木版水印《十竹斋书画谱》
朵云轩木版水印工作现场
从1958年开始学水印,到2013年印完“花笺楹帖”封刷,胡琴云的名字与朵云轩木版水印许多精品力作联系在一起:《宋人消夏图》《徐渭杂花图卷》《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书画谱》《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孙位高逸图卷》……胡师傅也从40后同辈人的“大姐”,变成6070后的“阿娘(上海话奶奶)”。甚至20年前我到朵云轩时,不论老少都喜欢喊胡师傅为“阿娘”。
朵云轩木版水印《萝轩变古笺谱》
朵云轩木版水印《萝轩变古笺谱》
朵云轩木版水印《萝轩变古笺谱》
朵云轩木版水印《萝轩变古笺谱》
“阿娘”胡琴云师傅静静地走了。这几年,我没能去看望她,我很愧疚、也很遗憾。
我怀念我们朵云轩木版水印的老“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