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层林尽染,金黄的树叶,红通通的柿子,原本破败的村支部老建筑“变身”为艺术展览馆、乡建馆,呈现一个个精心策划的艺术展览与演出、讲座,怀梆戏的唱腔又重新在老剧场回响……地处河南修武云台山边的大南坡村沉寂很久,这些天终于彻底地“醒了”。
因为“南坡秋兴2020”的活动与大南坡艺术中心一系列开幕展,这几天的河南修武大南坡村,逢年过节也没这么热闹。在河南修武县推动探索“县域美学”与知名策展人左靖的策划下,来自天南地北的学者、艺术家、摄影师、设计师、音乐人于10月30-31日通过“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等艺术展览、讲座与演出,在这里第一次和村民分享他们对于修武山川风物的感知,探讨当地的自然、历史与文化艺术保护之路。
大南坡村秋色
大南坡村远观
大南坡村远观 手绘:李国胜
“南坡秋兴2020”演出现场
大南坡村是河南修武县的一个普通乡村,紧邻魏晋竹林七贤吟咏地的云台风景区,背倚巍峨的大山,两山之间夹出一个坡谷,坡地间散落着层层叠叠的农家小院,大多是青砖黛瓦石墙,掩映在古槐红柿之中。
上世纪70年代因为煤炭开采曾经有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时整个村子很富,所以给后人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公共建筑。然而后来随着煤炭开采完后,资源枯竭,大南坡村快速地走向没落,成为了省级贫困村。
今年初启动的大南坡计划是以大南坡村为基地,是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文化发掘、社会美育、自然教育、地方营造、建筑景观以及展览出版、产品与空间创新等各种活跃动能的联合体。自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县域美学”的发展道路以来,在不断聚合当地历史与文化资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由策展人左靖广泛邀请来自区域内外的设计与思想力量,以在地营造的方法,参与乡村的社会与美学实践,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回应当下生活与在地发展的需求。
大南坡村大队部展厅窗户 手绘:李国胜
建于1970年代的大南坡礼堂 手绘:李国胜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
2020年4月,大南坡计划对村大队部闲置的公共建筑群进行更新,旨在为当地创造一处容纳展览、阅读、教育与店铺活动的新型空间,鼓励多种维度的当代城乡生活与价值流动。随着大南坡艺术中心完成建筑改造,从10月30日起,首展“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一口气呈现了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的诸多艺术展览,展览涵盖了“地方性”所蕴藏的各个有机部分,包括对本土知识的学习与开掘,以及对修武的历史、风物与文化独特性的体察与再现,其中,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风度”单元,通过木刻和木刻动画的视觉形式,使“竹林七贤”这一中国文学与图像精神中的重要意象在当代有了全新的表达。这是木刻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刘庆元了解到“竹林七贤”曾在修武一带游历生活时,以大南坡村村民作为图像精神来源,雕刻出大南坡版的“竹林七贤”木刻作品。
大南坡版“竹林七贤”木刻作品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百家岩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七贤的历史图像,从最早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南朝砖画到唐宋元明清,历代画家笔下的竹林七贤各有其时代叙事、人物精神及场景关系屡有演进。
“大南坡版”竹林七贤的灵感,来自于刘庆元多年前创作的“街头故事会:20世纪60至90年代的28个街头艺术事件”。从《世说新语》和《晋书》中记载的七贤轶事来看,单个事迹可以由文字塑造的一个画面传达,而联缀这些画面又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视觉叙事。在某种意义上,刘庆元重新定义了木刻。木刻在应对文化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即时性与公共性,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无差别应用,是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深刻思考。而真正的创造性在于,艺术家通过亲身进驻大南坡村,关注当地村民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蹙,并将之融入到创作中,刘庆元才能创造属于他心目中的竹林七贤。同时展出的由陈学刚制作的动画,以一种多媒体互动呈现,在开幕当天吸引众多文艺界人士与村民共同观看。
大南坡展厅外的柿子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现场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现场
在“山川”单元,展览邀请了四位对景观摄影素有心得的艺术家,使诗、画、影三者所创造的意象,在云台山高远清润的墨色之中流变随形。在“作物”单元,策展人梳理了小麦种植与河南麦面的历史,通过“麦面之路”探讨在地与亚洲、世界的关系。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现场
展览的“工艺”单元的绞胎瓷部分
在“工艺”单元的绞胎瓷部分,主办方组织了国内首个探讨绞胎瓷艺术的展览,以期重新发现修武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独特位置。“协力造屋”部分记录了赤脚建筑师王求安进驻修武岸上村,推动村民自建实践的过程。
“南坡秋兴2020”现场
谈起“南坡秋兴2020”,这十多年一直致力于文化乡建的策展人、安徽大学副教授左靖介绍说, 修武美学经济这些年吸引了国内不少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学者前来实地考察,“去年8月,应清华大学罗德胤的邀请,我和团队来到大南坡,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北方乡村。相对于江浙一带,这里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活跃,相当于一个洼地。大南坡村所在的修武县,自2017年以来,摸索出一条美学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过广泛邀请来自区域内外的文化、艺术、设计与思想力量,介入县域内乡村的各项经济和文化建设,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文化与公共生活,回应当下生活与在地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大的背景。后来,县里决定对大南坡村大队部闲置的公共建筑群进行更新改造,并委托我以修武县域为单位,进行展览策划和出版物的编撰与修武县范围内的展览,但随着这个交流的深入,推动‘县域美学’的修武县郭鹏书记真诚地说能不能就是来做一个‘大南坡计划’,因为他觉得展览与出版物固然重要,但并不全面,而且他全力放手支持。说实话,我十年来做乡村建设,有一些成功,但也有一些挫折,在大南坡,相当于是这十年来的把我整个乡建的经验,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去这个参与大南坡的乡村建设,我当时想法是从文化、艺术、教育、农业这四个方面去跟这个大南坡来进行这么一个对接。由于1970年代煤矿业的发展,给这个村留下了大量的公共建筑,这样很多设计、想法。改造就有了有形的载体,经过很长时间的调研,最终确定了展览主题‘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同时也答应担任大南坡村的总顾问,开始策划大南坡村后续的深度发展。”
大南坡艺术中心除常设有关县域美学的研究与展览之外,还设有民艺、手工艺的专门展示空间,五条人士多店的唯一线下专柜也将首次面世。 焦作是陶瓷的重要发源地,劳动者雕刻大地,从日积月累的劳作之中生长出的传统技艺,不仅创造了瓷、竹、泥塑等器物的艺术,其本源还在于对日常生活之道的体悟。中心支持对于工艺与设计的展览、驻地工作和产品研发,通过与碧山工销社(焦作店)的合作,发掘出属于本土文化的造物与设计精神,使当代设计扎根于土地。
“南坡秋兴2020”演出现场
“南坡秋兴2020”演出现场
一个站点:乡村振兴“美学路径”的实践地
大南坡计划以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为站点,是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自然教育、社会美育、地方营造、建筑景观与展览实践、产品与空间创新等各种活跃动能的联合体。自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县域美学”的发展方式以来,在不断聚合当地历史、文化、旅游与风物资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计划应运而生。计划希望通过广泛邀请来自区域内外的教育、设计与思想力量,参与到乡村的社会与文化现实中,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文化与公共生活,回应当下生活与在地发展的需求。
“‘南坡秋兴2020’的主办地大南坡村也是2020年乡村复兴论坛·修武峰会主会场。”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说,作为修武县乡村振兴“美学路径”的实践地,近年来,大南坡村放弃以往乡村工作大拆大建模式,坚持以美学经济为引领、文化复兴为根基,对村原大队部闲置的公共建筑群进行改造升级,将山村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核心产品,通过灵活的转换腾挪,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首选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和旅游扶贫典型样板,“‘美学经济’主导下的旅游业应该是国际化、高附加值、文化性强的旅游业态,不能追求人山人海。在此宗旨之下,应该对人流量做减法,提高单次人流量的消费额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生态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像过去一些破坏性开发、运动式开发、低品质开发下设计出的‘千村一面’,不会带来高附加值效益,还会破坏最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反而得不偿失。从生态基础来看,‘美学经济’很适合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生根。通过顶尖建筑师、设计师的“点石成金”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端民宿、乡村教育等高附加值业态。期待我们的乡村能够成为联结中国与世界、在地与国际、艺术与生活的缎带,成为留住乡愁、传承文脉、调动原住民积极性,实现全民美育和投入产出平衡的家园,成为亿万城市人向往‘传统、美学和心安’的原乡。”
以“南坡秋兴2020”活动为例,除了各种展览,“南坡秋兴2020”的系列活动还包括南坡讲堂、“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的开幕,“南坡秋兴”民谣音乐会、豫剧和怀梆戏的表演。
所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前来的众多文化界人士,也吸引了村里村外的不少乡亲前来参与。
方所书店落户大南坡村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中,主要包括获伦敦书展“2019年全球年度最佳书店”称号的方所书店落户大南坡村,“例外”与“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在现场动情地说,他是十多年观看台北故宫的“大观”展深受触动,感到“中国真正的审美必然与本土与传统有关”, 方所一直致力于拓展乡村文化领域,选择大南坡作为发轫之作,期许深耕浓厚深沉的中原文化,将一个创造性的中国乡村生活美学空间带给大南坡,与在地文化充分融合,成为汇集人潮、激发创想的多元平台,开创富有生命力的新乡村生活模式。期待通过方所敏锐的选书、选品和文化策划,探索中国的乡村生活美学,为大南坡及周边乡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开幕期间还放映了由方所策划并担任制片、陈传兴导演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以及举办书评人绿茶的“文人书房”绘画展。
“文人书房”绘画展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放映现场
在晚间的“南坡秋兴”民谣音乐会与环境表演上,音乐人的即兴表演和村民们自排自演的在大南坡的夜色下交织。演出者既包括李带菓、老丹、张玮玮、郭龙,小珂、韦曼,他们相聚于修武大南坡,仿古贤人沿着山川而来,乘兴啸歌,让人仿佛感受到竹林七贤啸傲林泉的依稀遗风;而包括大南坡村民参与的大南坡村民艺术团则进行了久违的豫剧和怀梆戏的表演。
怀梆脸谱 摄影:廉明
怀梆脸谱 摄影:廉明
说起大南坡的过去,大南坡村文艺团团长赵小景介绍说:“七十年代大南坡村煤矿业高速发展,那个时候村里很富,就成立了文艺团,大南坡村的怀梆戏别提多有名气了,只要有演出,四乡八村的人也都赶过来观看。但后来随着煤矿业后来的衰落,过去的富裕村变成了省级深度贫困村,曾经红火的文艺团也解散了几十年。少了怀梆戏总觉得村子里少点啥,随着乡村建设,就趁机把文艺团再建起来了。”现在大南坡村文艺团包括秧歌队、戏剧团、少儿表演队,几乎每天都要在村子里进行各种演出,为了这次“南坡秋兴2020”,他们新编排了不少新节目亮相。
大南坡村文艺团演出现场
在“土地与歌:郭永章的河南坠子”演出中,主办方邀请了民间坠子大师郭永章,郭永章几十年间游走于民间,也为许多热爱戏曲的观众所熟知。当天的演出同样也有当地村民参与,这更像大南坡的节日,田间地头得闲之时,就要大声歌唱。
郭永章在田头演出
同期进行的“南坡讲堂”系列活动中,方所创办人毛继鸿、建筑师叶思宇,景观设计师唐子颖,艺术家刘庆元,设计师张雷、厉致谦、马仕睿,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策划人顾青 、芬雷、言由,编辑郭婧雅、喻婷洁,大南坡村村民、艺术团团长赵小景等各自分享他们在大南坡的工作,以及其他乡村在地文化实践。
南坡讲堂现场
展出现场
大南坡村村民
大南坡村演出现场的观众
正如策划者所说,为村民服务的讲堂是“南坡秋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承载着人们对于另一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乡村也是多种力量和价值碰撞、角力之所。我们希望通过讲座与对谈,展开对于地方乡建与营造工作的种种反思。大南坡计划探求美学在地方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美学对于提升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使其服务地方,适应地方;同时以灵活的策略,在文化、旅游、经济等领域内完成转换腾挪,为“现代化的乡愁”之后的亚洲乡村,开辟出另一种面貌的‘修武经验’。”
“南坡秋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