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书法家网讯 8月30日,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指导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二期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习班”进入尾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伍晓蔓分别于8月22、28、30日主讲《诗词欣赏与创作》。
讲座分别由林峤、王道义、冷柏青、赵安如、汤文俊主持。来自全省各市州的60余位国学班学员和相关书法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广大书法作者经常书写并应掌握其基本鉴赏和写作方法的常见的文学样式。伍晓蔓用五次课共约14小时为学员讲授了《诗词欣赏与创作》系列课程。
首先,她从诗词吟诵入手充分调动学员对诗词的学习热情。她说,中国人与诗词关系亲密,我们不应该对它“敬而远之”。她以周邦彦《苏幕遮》为文本进行吟诵,优美的旋律和辞藻沁人心脾,展示出诗词无限的生命活力。在讲授诗词入门时她指出,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都需要押韵,但近体诗不仅需要押韵,还需讲求严格的平仄和对仗。
在第二次课程中,她为国学班学员讲授了律诗和绝句的特点。她说,学习近体诗应该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创作规律。在吟诵时近体诗和古体诗也不同,古体诗是匀速的,近体诗是不匀速的。吟诵近体诗还要体会诗词的声韵之美。律诗的特点是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从律诗中截取四句,就叫“绝句”,定型后的五绝,以截取首尾两联为通例,不要求对仗。
在谈到诗词的起、承、转、合时,她精心选择杜甫五言律诗《不见》为国学班学员分析其中的结构特点和平仄规律,并提示学员作近体诗应多使用“平水韵”,作诗词要多以《词林正韵》作为参照。接着,她用《红楼梦》中“香菱作诗”的典故为学员耐心地分析学习诗词创作在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第三次授课过程中,她从诗词创作的角度出发,为国学班学员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学习诗词的宝贵经验。她强调,作诗是一种兴致,作诗的过程是对自己灵光的不断打磨。在谈到中国和日本诗词的不同时她指出,日本诗词的精神表现是“怜惜”,而中国诗词则追求“生生不息”,就像中国书法中的“三大行书”,在无常、挫折之中,展现出生命坚韧的力量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真正地点亮了中国文化。
在最后一天的课程中,她根据国学班学员的知识背景,精心准备了“楹联入门”和“暗香疏影”的课程内容,为大家进行耐心讲解并带领全体学员共同诵读《声律启蒙—东》。她强调,诗词和楹联创作需要多读、多感受李白、杜甫、王维的作品,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在谈到对联时,她分别从“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节奏相应”等方面进行阐释,并为学员们推荐了诗词日常学习所需的参考书。
伍晓蔓的诗词系列讲座展现了中华诗词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她汉服唐装,神采俊逸,以琴以箫,且歌且咏,深入浅出,感发遥深,成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诗词的学习热情,赢得了国学班全体学员的一致好评。
8月28日,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莅临研习班现场,向授课老师和听课学员致以亲切问候并旁听了讲座。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