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书法家网讯 8月25日上午,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指导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二期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习班”教学进入第四天。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终南印社副社长、《中国金石》编委陈根远主讲《中国古代碑刻种类、名品及碑帖鉴定》。
讲座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道义主持。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60余位国学班学员和相关书法爱好者聆听了此次讲座。
陈根远的讲座从陕西四大碑林、碑刻分类、拓本及鉴定三大专题展开讲解。
他首先介绍了包括汉中石门汉魏摩崖、耀县药王山北朝造像、礼泉昭陵初唐碑志、西安碑林汉唐碑版的陕西“四大碑林”,分别对其中名碑的来龙去脉、鲜活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进行深刻生动的梳理。接着,他指出古代书迹分三阶段,即甲金时代(商至西周)、 碑石时代(秦至唐)和纸素时代(宋代及其以后)。而在整个碑石时代,从秦汉到西晋、前赵、前秦、夏、西魏、北周、隋、唐,皆以陕西关中的长安一带为都。他指出西安碑林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西文化交流库,是儒家文化图书馆,呵护了中国书法史中名碑的核心部分。他提到我们要学习在中华文脉传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贤的精神,心存敬畏感恩之心。
随后,他为大家讲述了碑刻常见分类,包括刻石(含摩崖)、碑、墓志(附塔、铭、买地券)、画像、造像、石经、题咏题名、建筑物器。在课间,他还给学员展示了《怀仁集王圣教序》和《苏慈墓志》珍贵拓片,并介绍了民国拓片有“纸薄而白”“拓得不重”等重要特征。
接着,他讲解了“拓本及鉴定”专题。他认为碑刻以纸椎拓,名为“拓本”,也作“搨本”,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碑刻虽石质坚固,但日久也易损,又有原石佚失,故有旧拓与新拓之别。陈根远先生分别以《曹全碑》中“因”字与“老离”二字拓片局部差异、《石门颂》“高”(嘉道后“口”剜出)等,来分辨旧拓与新拓,指出还可结合相关知识与技巧进行碑刻断代考证,并为学员推荐了《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等碑拓考证工具书。
最后,他认为收藏是一种与作伪者的智力游戏,对于书法拓本鉴伪应遵循“首别真伪,次别高下”原则,这对每位书法践行、传播者来说都是重要考验。
讲座历时近三个小时,陈根远精神饱满,声如洪钟,钩玄索隐,如数家珍。学员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平时临习并非常熟悉的碑刻拓本有了更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并对碑刻拓本的欣赏、鉴定收藏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升。(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学员听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