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今天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将分为晋唐写经、明清翰墨、乡贤手迹、赝本4个单元,展出黄宾虹旧藏的书法作品66件,年代跨度从晋朝直至近代。展期持续至8月30日。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国画大师。在其逝世后,夫人宋若婴及子女秉承其遗志,将其遗作、遗物全部捐献国家,由浙江省博物馆整体保存。在其捐赠的古物中,除了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古物收藏,囊括书法、绘画和古玺印等。黄宾虹除开书画家、美术史学者身份,曾经营古玩铺。展览意在透过黄宾虹的收藏,探寻其鉴藏观、艺术观、价值观,从而追寻黄宾虹艺术创作与收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潜藏的精神追求。澎湃新闻就此专访展览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馆员刘丛。
“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
黄宾虹
对话
澎湃新闻:你们这次举办黄宾虹书法收藏展,初衷或者说背景是什么?
刘丛:1955年,公祭黄宾虹先生的时候,黄宾虹家属宣布决定遵照他的遗志,将他的作品和所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在黄宾虹的收藏中,古近名画有上千件,古玺印约900方,另有铜器、玉器、瓷器、书籍、碑帖、拓片,共计5000多件。相当于他90多年积累下来的收藏品全部捐了。这批东西我们当时全部整理、编了目录、入了库房,也做过展览,但没有完整、系统地展出过。以前举办过的关于黄宾虹的展览,大多数是展出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介绍他的书画艺术成就,很少有突出他的收藏。书画圈里的人都知道黄宾虹有很多收藏品,对他的眼光也有质疑,褒贬不一。但是具体他的收藏水准,藏品的质量、全貌如何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浙江省博物馆就筹备了这么一个展览。这次第一期主要展他的书法收藏,我们其实是计划做一个系列展,后面还会有他藏绘画、藏古玺印的展,希望能够完整全面地展现他的收藏情况。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那通过这个展览的筹备和藏品的梳理,能看出黄宾虹的收藏概貌和收藏品位是怎么样的?
刘丛:黄宾虹的书法收藏从晋唐妙品开始一直到明清、近现代都有涉略,大概200余件。涉及的书家有数百人,很全面。藏品的水准、形制与他当时的经济状况是能够呼应上的,因为他并不是很富裕,不是像吴湖帆那样的大收藏家,就他的经济实力而言,他收藏的主要是扇面、尺牍这种小件,大的轴头、长卷并不多见。
因为他的审美偏好、经济状况和当时社会的收藏风气,导致他的藏品结构比较注重敦煌遗墨、晋唐写经、乡贤手迹、金石学家墨迹等等。他的同乡好友许承尧,也收藏了很多敦煌经卷、乡贤遗墨,两人经常交流、讨论这方面的收藏。我在展览里面单独拎出一个板块,就是他收藏的乡贤手迹。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他收藏的这批乡贤的东西非常好,也非常全面,算是他对于地域文化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另外还有金石书家作品。黄宾虹醉心于古文字研究、倡导金石学,推崇以书入画,所以他也比较注重金石书家作品的收藏。
黄宾虹藏旧拓汉《张迁碑》拓本册
黄宾虹藏旧拓汉《张迁碑》拓本册
面对黄宾虹的收藏,不能简单地以一位收藏家的标准去评判。他的身份是多重的,他更是一位书画家、一位美术史学者、一位古玩铺经营者。他在上海30年所做的美术史方面的研究整理,他对于书画的潜心磨炼,都促成了他的收藏背景、心态和所得。所以看他的收藏品也不能是仅仅看其藏品的名头、真赝等,而是要看他藏品的大体结构,然后去揣摩他从这些藏品当中学习、借鉴到了什么,与他自己的书画成就有怎样的关系,这是我们做这个展览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
这次展览的第4单元我们特设赝本版块,展出有8件他收藏的赝本,希望引导观众从他收藏的假的东西里面去发掘出一些信息。比如他当时收这件的背景是怎么样的,他看中的是这件藏品的哪方面价值。因此,这次展览的每一件作品旁边都会有一个说明,去试着还原、解读他的收藏观。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黄宾虹的艺术收藏对其艺术创作和画学思想有何影响?
刘丛:比如第一件晋《写经卷》,曾经是他的好友许承尧的旧藏,后归黄宾虹所有。黄宾虹有过这么一段论述,他认为晋、魏人写经得“担夫争道”、自然成文之妙。又言:“敦煌所发见晋、魏人真迹写经颇多,可悟书法变迁之大因。”
晋 写经卷(局部)
黄宾虹又曾借唐人写经论用墨之法,认为好的墨色古厚且活,是因为以画家用墨的方法应用于书法,浓墨蘸水,饱笔书之。现在我们看黄宾虹书法的刚健婀娜之姿、朴厚生涩之气,显然得于此法。
将黄宾虹的书画理论、书画创作与他的收藏品三者结合来看,就可以慢慢地揣摩出他从藏品里面获得了哪些养分,察觉到了哪些元素,这些所见所思所得都可算做是他达到现在这种艺术高度的渊源。
明 张弼、桑悦 草书册
黄宾虹草书临张弼、桑悦书卷
在这次展览中,除了黄宾虹收藏的书法作品,还有几件特别的展品,就是黄宾虹依据他的收藏,自己对照临摹的书法作品。我们将这些作品与原件放在一起对照展出,比如《黄宾虹草书临张弼、桑悦书卷》 、《黄宾虹草书临祝允明千字文卷》、《黄宾虹行草书临方元焕书卷》、《黄宾虹行书黄州寒食诗轴》等。从他临摹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出他如何取法前人。有些取字法,有些取结构,有些取笔墨,有些遗貌取神……
黄宾虹在鉴赏一件书画作品的时候,同样会用藏品来论证他自己的书画理念。比如“以书入画”的理念、以画之墨法溢而为书法的理念,包括他讲到碑帖的时候,认为应该碑帖并重……这些理念都可以在他收藏里看到。
明 詹景凤 《草书千字文册》
澎湃新闻:黄宾虹曾经经营过古玩铺,他的这一重身份跟他的收藏以及身后留下的这些藏品有无一定的关系?
刘丛:他当年在上海开古玩铺的时候,自己并不怎么打理,古玩铺的营生主要交给他儿子在做,我记得在《黄宾虹年谱》里有记载,古玩店开办时,黄宾虹没有时间和兴趣看铺子,铺子由黄用明先生和他的两位兄长看管着,只是遇有“顾客”时才到马路对面的家里叫黄宾虹前来接待。他经营古玩铺大概是在1913年左右,比较早期。藏家的东西都是有流通的,比如他晚年生活比较拮据的时候,会拿出一些好的藏品卖了来维持生计。有些赝本也不是因为他“看走眼”主动买下来的,而是一些朋友送的,比如这次展览中的《唐三娘子祭叔文、尼灵皈遗嘱(传)合轴》就是朋友在1944年送给黄宾虹的。对于这件藏品,黄宾虹没有讨论真伪,而是作了一个文字考释的跋语。
以黄宾虹当时的经济状况,是不可能收藏王羲之、颜真卿这种大名头的书家书作的,那么作为古玩商人角度考虑的话,他在注重书作本身的艺术与文献价值的同时,还会关注一些市井性的、平民性的、商业性的因素。比如有一件张瑞图款的作品,我认为黄宾虹是能看出张瑞图真正的书法水平的,但是他收藏的这件张瑞图款的书法作品水平很有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眼假”。那么他留下这件东西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我在翻《黄宾虹年谱》的时候,看到1951年有人到黄宾虹家出售一件张瑞图书作。黄宾虹不谈真伪,而是讲了一个“日本迷信”,他说:“日本皇室公主出嫁时,必以张瑞图字画随嫁,以其号二水,谓是水星,可以避火。”
黄宾虹的收藏心态是论知遇不论优劣、不为物累,他坦言:“敝处长物往往有前后异观,自堪惊诧者,摈而弃之,不若存而勿论,待后时之比验。”举办这样的展览也是想突出他收藏观念的开放性和多面性。
明 黄生 《楷书手札册页》
元 赵孟頫(传) 行书册
澎湃新闻:此次展览共计展出66件黄宾虹书法收藏及相关手稿、书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展品或者对黄宾虹比较有意义的展品能再介绍一二么?
刘丛:黄宾虹当然也收藏有书法水准极高的、极精彩的书家书作,如祝允明、王铎、倪元璐等等书法大家的作品。但是对于他来说,他觉得更有意义的,他视为“传家之宝”的,不是王铎,也不是倪元璐这类书法名家的作品,而是他的族人墨迹。黄宾虹在族人黄训、黄生、黄永谐的作品上题“潭渡黄氏家宝”等字。黄生是嘉靖年间进士,黄宾虹11岁始读黄生《字诂》《义府》,称“公加案语,以发明之”“直开有清一代汉学之先,论者称其精确不在方以智《通雅》之下”。36岁作山水图,自题:“写家白山公黄山诗意。”直至晚年,黄宾虹仍保藏有黄生所著《杜诗说》四册、旧印本《载酒园诗话评》一册及《一木庵诗尘》一册。由此可以看出黄生对他治学的重要意义。
明 祝允明、査士标、唐六如等 手札集册(14开)册内有徐枋、祝允明、査士标、唐寅、吴山涛、王思任、王穀祥等人墨迹。
明 祝允明、査士标、唐六如等 手札集册(14开)册内有徐枋、祝允明、査士标、唐寅、吴山涛、王思任、王穀祥等人墨迹。
另外,黄宾虹还收藏有一件清代汪宗沂的隶书七言联。汪宗沂算不上特别有名的书法家。他曾拜翁同龢为师,有“江南大儒”之誉。1890年至1892年,黄宾虹在歙县受业于汪宗沂门下,与汪家关系密切。据《黄宾虹年谱》载,歙县项崇伟之女家有传世仅见的一幅黄宾虹隶书作品,作于1907年,隶法传承着他的老师汪宗沂的气派。黄宾虹收藏的碑帖中,又有一《张迁碑》拓本册,也是汪宗沂旧藏。由此可以看出,汪宗沂对于黄宾虹的书法启蒙或许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从类似这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宾虹的艺术成长、鉴藏理念、收藏取向、审美好尚、品评标准,从而追寻他艺术与鉴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潜藏的精神追求。
清 汪宗沂 隶书七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