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1964.6生,四川资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名家工作室”导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评审专家。

 

 

    业余时间潜心书法创作与研究三十余年,其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展中国石油“书法艺术之花”20人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中国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荣获金奖),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大展等大型展览。入选2006年《书法》杂志中国书坛中青年书家“百强榜”,荣获《书法报》“兰亭诸子”海选入围奖、重庆市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重庆市政府书法奖。

有数十万字书法评论、文言散文游记问世。

 

作品欣赏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文章欣赏

通会之际、清刚遒美

 — 读曾学斌隶书系列作品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编辑《书法之友》杂志时即非常关注学斌兄的隶书创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次看到“汉韵流觞”系列作品,感到格外的亲切。学斌的隶书得益于《石门》《西狭》《封龙》《好大王》尤多,再加之以篆韵草情,给人以“清刚遒美”的享受。

出生于60年代这批书家,当初之所以选择书法,完全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爱好,不是为了参展,也不是为了鬻字,能坚持到现在的,都有着不菲的成绩,目前大家最在意的是在提炼自己风格特征,学斌兄更是有意识地加强。

欣逢盛世,地不爱宝,随着大量出土书法文献的面世,我们的眼界较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面对的是大量的美仑美奂的精品杰作,如何取舍考验着我们的艺术才情。吴振立先生曾言,面对古人作品,我们不仅要舍弃不好的东西,有时为了你自己的追求,好的东西也要舍弃。看学斌兄的这次展出,可见其孜孜构筑书风的良工与苦心。

我上课时常对学生言,古代的碑帖如同各种中医药材,都有各自自己的秉性与禁忌,只有合理的配伍才能药到病除、强身健体。学斌兄经过二三十年的研习与甄别,自然是了然于胸。展中小品,迁想妙得,触处成春,有趣有味,诚为抒性灵之作,非一般流行展览之体可比。

     学斌兄是巴渝书家的代表之一,在多个国家级展览中摘金夺银,同时在书学研究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于书协工作和书法教育均勇于担当,友朋遍于四海。学斌兄,性情中人也。一见如故,偶然小酌,谈天谈地,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胡长春:西南大学教授、书法博士生导师。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诠释艺术本真的觉悟者

—曾学斌先生书法艺术简述

 

巴渝书家曾学斌先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名,在多个国家级重要书法展览中摘金夺银,而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对书法依然像年轻时期那样保持着一种执着与淡定,从容地耕耘着属于自己精神慰藉与人生价值归属的那一片天地,让人敬畏!

学斌先生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积累,又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他早年在《石门颂》、《封龙山颂》等朴逸、雄放一路汉碑中下了很深的功夫,而后在二王及近人谢无量、刘孟伉、陶博吾诸家中汲取养分,其书作较早以前就有简约率真、厚重放逸的特点。而后多年,他碑帖结合,古法、他法为己所用,在大篆、汉简、宋人和王铎等处皆有所获,不过这都是为固化他的审美个性服务的,是个性审美总览下的多方修炼与拓展,所追寻的目标是个性面目的更加丰富凸现。从其近作看,他已经实现了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化面目并日渐丰厚,这在渝中的同龄书家中是不多见的。古人说:“ 笔墨、笔性,皆以性为本。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点在学斌先生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其书法没有明显的跨度,几十年都循着“简约率真、厚重放逸”总体风貌,在于他是以自我性情统揽着笔墨技法,传统的笔墨语言只是他书写的基础,修养与性情才是他书法艺术的根本与生命所在,他心性宽和,与人为善,旷达人生, 这些性格气质直接育化了他才情四溢、风流笃厚的书法作品之美,实现了人与艺的统一。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起初的书写是以规整、精熟为归,“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观点证明了汉魏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审美的自觉期。然而,此后的一千多来又有多少书法家实现了“书为心画”、“书乃吾自书”呢?古今学人对书法的研习之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终生对传统亦步亦趋而无自我性情的渍化,或许他们有很深的笔墨功夫在汉字书写的实用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很难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而流传千古。一是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但生性我行我素,不受拘束,在书写中不受绳尺之矩的约束而重在畅达自我之情、之意,创造了中国书法新的审美境界而卓然大家。由此,书学之道贵在汲取传统精髓基础上的自我迹化与个性表达。

以此而论,学斌先生的作品与那些光怪陆离的时尚书法迥然有别,他遵循着书法艺术的本质而遁入了一条正大光明之途,由此,预示着他有达到书法艺术通会臻境的可能。

 

 

2016.2.19

 

作者:张爱民:中国书协会员,重庆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云阳县专职文联副主席

 

 

曾学斌书法作品选 ||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复水东书

水东棣台:

庚子疫情渐消,山城暑热又起,忽见来书,满身清凉。此乃今岁以来愚师难得之好心境矣!

   岁初,大疫,众惶恐。愚师亦受小疾之扰数月,所幸近日渐,心境稍宽!《“疫”中笔记》18篇,乃疫情泛滥时蜗居行藏书屋临帖至颈椎僵直而变“临摹”为“叙述”之物。当是时,闭门不得出,蜗居无事,日或临帖六、七时,或作文一、二篇,皆能信手,竟忘年渐老而体趋衰,如是五十余日,以致头晕昏沉,心情烦闷至目前。弟言“疫中杂记,专且宏,深而广……其文也,述碑之由来,析字之点画,论其气蕴,探其雅趣,道砚边平日之思,开后学临池之悟,文理俱美,渝中好书者未闻有此也。”谬赞如斯,令愚师汗颜无地矣。愚素以为,学书之道,应持一己之“私见”而不盲从于时人之“高论”,你我习书有年,自当洞察辨伪。况棣台自本科至硕士,精研传统医典,晓中医阴阳、虚实之理,岐黄之高境与传统书艺精神互通,此亦中华文化之互通矣,至于翰墨辞藻,诗词文章,亦复如是。掘井之道,亦乃问学之法,闻思修,为修学通途,如是,可证菩提。

 

不复作文近百日,文思如古井矣!山城暑热,祈望好风相伴,凉快一夏!

 

 

曾学斌于行藏书屋

6月19日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5)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下午5:16
下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下午7:5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