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最大的中国画画院,及藏有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北京画院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绘画和齐白石艺术。于是,如何传播中国传统绘画和齐白石艺术?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将传播效应最大化?如何在有限的活动时间中用最有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齐白石艺术?等等这些问题,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内容。
只有走出美术馆的场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响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被动接纳到主动沟通,才能寻求到更多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的契机。近几年,通过和学校的合作沟通,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在传统绘画教育上的资源有限,他们非常希望专业的社会机构能够帮助他们完善这方面的教育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京画院美术馆和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发展基金(下简称“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传播传统绘画,分享美好艺术——齐白石艺术进校园”项目,旨在用北京画院丰富的齐白石藏品资源、研究成果、齐白石艺术课程资源为学校和基层美术老师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用中国传统绘画之美感染孩子,以美育健康孩子身心,在他们心中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
该项目从2016年启动以来至2019年,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11所学校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齐白石艺术讲座和齐白石高仿精品进校园展览的活动,约有1300多名孩子参与其中。在项目中,北京画院公教部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相互协作支持,基金会负责和学校的前期沟通协调,公教部负责讲座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讲解。借助社会力量完善公教部公益职能,拓展合作渠道,服务社会,传播文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公示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的公告》。此次活动共评选出优秀展览项目10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0个。“传播传统绘画,分享美好艺术——齐白石艺术进校园”项目被评为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在这4年之中,我们走入校园举办讲座,每一次为上百名孩子解读齐白石艺术和人生,通过讲述齐白石的故事带动孩子理解齐白石艺术。我们还将北京画院精心制作的高仿精品带入校园,让孩子观看到最精致的最接近原作的高仿品,更直观地了解齐白石的笔墨、色彩和构图,去品味齐白石画中的趣味。在这些活动之中,齐白石的形象逐渐在孩子们心中丰满起来,他从一个简单的人人所知的名字,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自己悲欢离合的活生生的人,孩子们对齐白石画作的理解也因此深入和丰富起来,感受到齐白石想要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活、情感和趣味,并由此为契机理解了中国画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中国的孩子距离中国的艺术依然是最近的,只要给予他们一个契机,他们会乐于走进其中,享受其美。
2019年,“齐白石艺术进校园”项目先后在大兴区的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中心第二小学、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三所学校开展。尤其是在大兴区第七中学的活动,收获满满。大兴七中的美术老师吴鹏飞本身就热爱传统绘画,但是他也坦言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进行很专门的研究,我们的活动正好帮助他为孩子补充了这些内容,讲座之后我们专门为吴老师寄去了北京画院出版的《齐白石研究》《白石老人自述》《品读经典齐白石》等书籍,他组织孩子们观看了画册和书,又带孩子们临摹了齐白石作品,并反馈给我们经过对齐白石的了解之后,孩子们临摹齐白石画作的热情高涨,是之前不能相比的,并且很多孩子对齐白石的作品慢慢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之后,正好学校迎来国际交流活动,我们将齐白石作品的讲解文字发给学校,学校组织孩子进行了翻译,用英文为美国中学生进行讲解,中美两国的中学生一起欣赏齐白石高仿精品,又一起在扇面上临摹了齐白石作品。
这次活动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学校是教育的有机体,在获得专业的艺术教育资源后,老师们会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延展。这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校是教育的最大平台,老师是教育的主力军,一个美术老师所面向的可能是几百名甚至上千名孩子,我们将资源惠及学校和老师,老师再将资源转化惠及孩子,这是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使美术馆的公益性产生事半功倍的叠加效应。
或许4年11场活动1300多名孩子,这样的数字很平凡,传播依然有限,但是作为公益文化机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传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传播齐白石艺术,愿以涓滴努力汇文化之海。
(作者系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及媒体推广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