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止的能量(行为作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乌雷
5月29日晚,国际著名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首次在zoom平台为中国观众进行在线讲座。自20世纪70年代初,阿布拉莫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开启她的职业生涯,开创了行为艺术的先河。她不断探索自身的身体和精神极限,在寻求情感和精神转变的过程中经受住了痛苦、疲惫和危险的考验。在这场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办的讲座里,阿布拉莫维奇以“共拾希望”为主题向中国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艺术思考,讲述艺术家在当下社会该如何通过自身职业与个体经验为未来提供有益的改变。在视频里,阿布拉莫维奇安静地坐在家中,向青年艺术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非常高兴看到如此多的青年学子相聚在这里。 ”她说,这让自己想起了教书时给学生出过的一道题:“你怎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艺术家?知道自己是个艺术家,就像呼吸一样重要。你不会去质疑呼吸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因此,当你早上醒来,有了一些想法时就要付诸实践,要专注,要有勇气去创造。 ”比如在她1977年的《时间中的关系》里,阿布拉莫维奇将自己和乌雷的头发捆绑一起,暗示恋人关系;到了1980年《休止的能量》里,乌雷拉着满弓,将有毒的箭头直指阿布拉莫维奇的心脏,则暗示纯真消失,他们的关系即将面临转换。
而阿布拉莫维奇著名的《艺术家在此》则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上演的又一场经典。她每天安静地在展厅里坐上7个小时,一周坐6天,让一连串排队前来的观众一一和她对视,感受她的“气息” 。当艺术家在展厅“表演”时,观众便化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能量体,会带来各种不确定性,因此艺术家必须有能力掌握空间。这时判断艺术家是否出色便不再依赖于想法和理念,而是其意志力:只需要让他们在拥有许多人的空间里站上3分钟、 5分钟、 10分钟,甚至再延长1小时,什么都不干。此时的艺术家开始展示他的安全感、恐惧感,向观众投射的能量,以及观众感觉、吸收到他的能量后再次投射回来的能量。就像她自己所说的:“艺术家和伟大的艺术家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伟大的艺术家很专注,不会让自己分心。 ”这便是艺术家真正的魅力。因此我们通常看见阿布拉莫维奇总是以冷静的姿态接受来自现场的挑战,不受丝毫干扰。而在这一场场主观意志强烈的表演里,艺术家也延续着客观的态度。
进行一场行为式的表演,贯穿的逻辑和想法很重要。阿布拉莫维奇说自己每天会花2个小时写下创作想法,把不好的扔到垃圾桶里,当写够1000张时,再来捡起那些不好的想法去研究,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想法。她还坦言自己“没有特别崇拜的艺术家,反而会花更多时间去观察自然,在自然中汲取灵感” ,因此她经常会进入沙漠,去纯粹的大自然里寻找灵感,在探索和感悟中以自己的方式创作,而非加工过的二手素材。
在她前往巴西拍摄的纪录片《玛丽娜:巴西幻之旅》中,阿布拉莫维奇躺在矿石前,用和矿石“相处”的方式获得灵感。“我决定用这些巨大的矿石做鞋子,足足70公斤重的鞋子。工人们问我,‘穿上这些鞋还怎么走路? ’我告诉他们,这些鞋子不是为了走路,而是为了让精神可以启程。 ”她认为,在大自然中,我们不需要艺术,因为我们的自然已经足够完美。而大多数情况,我们都在一个“盒子”中思考、生活。我们让自己被熟悉的事物包围,但当离开安全区域,进入另一个地带,这个地带就将是最具创造力的地方。阿布拉莫维奇还特别强调梦境带给创作的价值。她认为当艺术走向虚拟化,梦境般的感受也追随而来。“尽管梦是潜意识里的存在,但有时候却能够连接过去和未来,梦境可以带给我创作的素材。 ”
“青年人应该多出去走,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不是呆在一个地方,限制在一种思维模式里闭门造车。 ”她说。阿布拉莫维奇在拓展观念上表现出观察时代的特性,她在作品R i s i n g里结合VR科技,体验者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进入虚拟空间与阿布拉莫维奇面对面,“虚拟的”阿布拉莫维奇将邀请体验者与她交涉。在体验者逐渐发现自己被极地冰川融化的场景所“包围”时,艺术家开始要求体验者重新审视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影响,并要求他们抉择是否愿意承诺保护环境,从而使水位降低,救她于溺水之中。阿布拉莫维奇认为VR能做到让“身体消失,而让意识在场” ,抓住了时间,也存留下来某种能量或场域。但她同样认为艺术家“不能总是追随潮流和热点做艺术,那样很快便会过时,艺术家应该有大的世界观和自己的反思” 。
在阿布拉莫维奇的讲述里,艺术家应该是谦卑的,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偶像。他们应该是给予者,或者是反映人类的一面镜子,反射出人们心里复杂多变的各类情感。如果一定要让自己成为焦点的话,那一定是因为作品,而不是艺术家本人,因为作品的诞生源于人类的各种情感。艺术家要永远去发掘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来,人们看到的将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而是一个战士、一个具有精神和情感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