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摄影变得越来越亲民。同时,摄影艺术中,却掀起了一股银盐摄影的回归潮。相比数字摄影可以快速获得结果的特性,胶片摄影使拍摄者对结果产生“未知”的期待,利用这个特性,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博主,发起“胶片相机漂流/巡回”项目——将相机装上胶片寄给活动参与者,每位参与者在拍完一卷后将胶片寄回给项目发起者,并填装好新的胶片寄给下一位参与者,在某个时间节点,项目发起者将所有参与者拍摄的照片冲印并统一展示,届时,参与者以及关注这个项目的人将看到不同区域、年龄、性别的人的所见所想,这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又以照片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汇聚成一幅当下人类面貌的图景。
近年来,在摄影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摄影者中,以银盐胶片为代表的古典工艺正在悄然回归。同时,一些软件公司也在手机平台推出了胶片模拟App。社会上一些古典摄影技法的沙龙或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蛋白、蓝晒、铂金、范戴克、干版、湿版、银版、珂罗版等古典技艺一并回归。以上现象足以表明,银盐摄影复兴的时代已经到来,胶片摄影再度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胶片摄影再度成为流行文化,可能源于共享情怀与个人身份认同。胶片原本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产物,当下的回归且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首先是市场对消费者追求“复古” “情怀” “个性” “慢节奏生活”等心理的把握,用“最好的与时光抗衡的方式”“缓慢真切地体验摄影与生活” “未知的期待”等制造期待。其次,用户通过使用胶片拍摄,抛开摄影技术与观念限制,将自我从主流的数码摄影中区分出来,从拍摄工具与介质方面逃离主流的品牌之争及其背后的阶层壁垒,从而加强用户对个体的身份认同。此外,传媒是流行文化的载体,与流行文化共生,它的发展为流行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延续与发展的平台。胶片文化借当下图片和视频类社交网站规模壮大之势迅速发展,明星、网红效应与自媒体运作,形成对消费者主体的召唤,进一步加深其自我认同。
如果对职业摄影师或艺术家的创作进行考察的话,则可以看出银盐摄影的回归并不完全是流行文化背后的商业化运作与个体自我认同的共谋。胶片以其较高的宽容度与动态范围,如加以较大的画幅使用,其宽容度与影调层次依然是当下数码摄影所不能及的,而暗房中的印制可产生无穷多的无损结果(例如通过不同的冲洗方式可改变底片影调的曲线特性等) ,亦是数字后期软件的256级调节所达不到的,因此在商业及艺术摄影领域仍被专业摄影者青睐。除了使用传统工艺的常规制作外,对胶片及暗房技术的实验艺术视野下的运用是当下艺术摄影的较大特点。2020年以摄影书《沉积》 、展览“Room.Pt. 1”获得日本第45回木村伊兵卫写真赏的横田大辅,其代表作《后院》具有神秘、超现实、荒诞等特征,虽然具有自森山大道以来日本摄影的黑白高反差特性,但这部作品的视觉表达方式却完全不同。从影调上看并不是全色阶,缺失的影调和模糊的形象使作品与现实抽离,画面内光照的建立也是非客观,背景被压暗,主体形象做夸张的减光处理,产生光芒来自主体形象内部的特殊效果。横田大辅认为,在音乐和电影中,始终有时间流动性的存在,而照片的弱点就在于欣赏过程中不会体验到时间的延续,因此他的作品是对摄影如何含有时间因素的一种探寻。2017年美国Lens Culture新人奖获得者尤达任,其作品《混沌》带有隐秘的梦境般的诗意特质,他在创作中同时使用数码和银盐等多种方式拍摄,使用高温显影并改变显影配方(如加入硫酸钠等) ,或是用液态感光涂层涂抹在物体表面上(木头、玻璃、钢铁等)显影等等,或是采用中途曝光(即在底片或相纸显影时对其曝光,使局部影调反转) ,或是对画面进行劣化处理(如灼烧底片使影像扭曲、对数字文件重复压缩等) 。
摄影材料的实验与视觉艺术始终保持着模糊的边界,以上两位摄影师对银盐及其暗房技术的使用,甚至表现形态都可以在视觉艺术史上找到相似的先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盐的回归与当下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其实是当代艺术摄影在表现形式上的一种新的探寻,这种在摄影语言表达上的变化源自其背后摄影观念的变化。横田大辅在其作品中对银盐介质的使用,受到电子乐的启发,将回声、延迟、混响等效果运用到这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同时为了强调一种人工干预性,横田大辅将先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经过多次数字合成后打印出来,再用6×7画幅的彩色胶片翻拍,胶片冲洗过程中采用高温显影,放大过程中刻意对相纸进行漏光处理,最后做黑白转换,为了作出更多变化的效果,每张作品大概进行十余次翻拍处理。最终,作品所呈现的一方面是作者个体经验的表达,另一方面是通过特殊画面效果的运用,强调并试图表现时间的流动性,对焦于人们可以感知却无法聚焦的抽象事物,是对摄影“截取瞬间”的观念的颠覆,改变着人们对于时间在视觉维度的感知。在一切信息都依靠网络的当下,我们与摄影作品的相遇与对其的欣赏也大多来自屏幕,尤达任将主观感受投射于带有粗糙的物质性质感的作品,其作品中银盐及暗房技术的使用,指涉了纸质照片的物质性存在,是对弗里德·里奇“超摄影”概念的一种反叛性回应。同时,以不同方式与技术处理同一张底片,意味着“现在”所看到的一张照片并不是结果,引发人们对传统意义上“如何判定好照片”的追问与反思。
当下将银盐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实验性运用,从观念上是摄影本体与机械复制的精确影像间的一种割裂,具有后现代艺术色彩,通过手工与不可控的随机性强调作品的唯一性与物质性,使摄影再次向绘画性(或视觉艺术性)偏移,而这次偏移与画意摄影截然不同,不再是摄影本体源于客观复制这个“先天不足”的自卑,它要求创作主体的主观介入,以创造(而非拍摄)为核心,强调作者的个体主观性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且使创作者的身份认同由摄影者向作者(艺术家)转变,从而打破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与壁垒。银盐的确回归了,但对银盐的使用既可以是消费的、娱乐的,也可以是观念的并富于艺术实验精神的。但无论怎样,银盐在当代的回归,是对摄影内涵与外延的再一次探寻与扩展,是当下对摄影“可以是什么? ” ,以及“摄影与主体有何种关系? ”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