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曾经主持修复吉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埃及著名雕塑家亚当·亨内恩在开罗辞世,享年91岁。
在英国,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院长尼尔·门多萨被任命为英国政府的文化恢复与更新专员,他将采取行动修复新冠疫情对英国文化与创意行业的影响。此外,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近日呈现了他在疫情自我隔离期间所绘的水彩画,同样表现身心与自然关系的还有中国油画家的一组华山油画系列将在沪展出。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埃及开罗 | 埃及雕塑艺术先驱亚当·亨内恩
91岁辞世,曾修复狮身人面像
亚当·亨内恩(1929-2020)与其作品,2014年
据外媒报道,埃及雕塑艺术先驱亚当·亨内恩(Adam Henein)于5月22日在开罗一所医院内辞世,享年91岁。亨内恩基金会副主席达维希(Essam Darwish)表示,逝世原因是“年龄相关的并发症”。
亨内恩在他那一代阿拉伯艺术家中极具影响力,创作聚焦埃及普罗大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作品常以铜、花岗岩、纸莎草、木料、黏土等传统埃及材料制成。飞鸟是雕塑中不断出现的主体,几何造型的飞鸟小至实际尺寸,大到纪念碑规模。
亚当·亨内恩《站立的猫头鹰》1961 铜
“每当醒来,我都会走到窗前,长久地看着鸟儿,”在一部纪录片中亨内恩说,“这样的凝视把你带进另一个地方,另一种语音,另一个世界。”
1929年,亚当·亨内恩出生于尼罗河畔的埃及中东部城市亚西乌特的一个金工家族。在他的回忆中,童年去开罗参观埃及古董博物馆打开了他的视野。“突然之间,我有了一股奇妙的感觉,自己从书本、从现实世界、从与家人的早餐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亨内恩在2011年的采访中说。
1950年代,亨内恩先后在开罗艺术学院和慕尼黑艺术学院取得学位,1960年就在埃及雕塑圈树起名望。1972年,他与妻子、人类学家Afaf el-Deeb离开埃及,到巴黎继续深造,25年后,他们重返开罗,当时,亨内恩完成了他最负盛名的一项委托工作,例如1988年修复吉萨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
1990年代,亨内恩发起了阿斯旺国际雕塑研讨会,在随后三十年间,凝聚起众多雕塑艺术家。雕塑之外,亨内恩也从事抽象绘画。2017年,亚当·亨内恩基金会设立“亚当·亨内恩年度雕塑讲”,每年评选一位年轻而优秀的埃及雕塑家。(文/畹町)
英国伦敦 | 尼尔·门多萨
受命担任“文化恢复与更新”专员,帮助英国文化产业复苏
尼尔·门多萨
据《The Art Newspaper》等报道,当地时间5月21日,尼尔·门多萨(Neil Mendoza)被任命为英国政府的文化恢复与更新专员(Commissioner for Cultural Recovery and Renewal,简称DCMS),他将负责为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提供“专业和独立的观点”,来应对新冠疫情对文化与创意行业带来的影响。
门多萨是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院长。2017年,在评价英国博物馆情况时,他曾提议政府应“帮助创造并维持博物馆的蓬勃、可持续与高效”。任命门多萨的文化大臣奥利弗·道顿(Oliver Dowden)表示,作为专员,门多萨将负责协助文化与创意产业“恢复和运作”。“在隔离期间,我们的地方、区域及国家机构想出了各种能够接触公众的创新方式,”奥利弗·道顿说道,“现在,我们的焦点转向了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为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娱乐场所等文化中心的重新开放而铺路。”
基于自己在文化产业的经验,门多萨已经开始收集针对文化恢复的创新思路。最大的长期问题无疑是资金。面对即将到来的政府开支预算审查,DCMS将向财政部进行游说,以争取更多资金。不过,眼下各行各业都有需求。因此,DCMS期望门多萨的加入能够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必须的“弹药”。(文/钱雪儿)
美国纽约 | 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
线上展览呈现自我隔离期间水彩画创作,思考内外世界之“间”
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
近日,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在厉为阁线上展厅举办展览“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美在无人见证处,2020年4月”,以12幅水彩画记录他在纽约麦克杜格尔街家中自我隔离期间的创作生活。这些色彩丰富、亲密私人的作品描摹了被冲上海岸的贝壳和玩具,唤起梦幻世界和童年回忆。
正如艺术家的其他著名作品,克莱门特在此将色彩作为情感载体。受日本浮世绘启发并旨在进一步强化效果,克莱门特在每幅作品中都用一个形似邮票的粗体长方形标注了日期,这是他几十年来与水彩互动中的新图形。
克莱门特1952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是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超前卫艺术运动(Transavantgarde)的核心人物之一,该运动被认为是美国新表现主义的意大利版。这批艺术家复兴了二战以后不常被运用的具象艺术与象征主义。1980年,克莱门特与安迪·沃霍尔、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合作画作。1982年开始,他在意大利、美国纽约、印度马德拉斯之间来回,与当地的艺术家合作。
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的水彩纸本作品
在近期与老友、作家雷蒙德·弗耶 (Raymond Foye) 的对谈中,克莱门特讨论了他对所谓“间”(in-between) 之探索,海岸线以及水彩的水性媒介所呈现的模糊线条便是这一概念的象征化。克莱门特说:“我脑海中的核心画面是水与陆地相交时不断变化的交界线,是不断移动的分离之线,是海岸的暧昧。相当于黄昏,此刻的光是不确定的,光是不明晰的。‘间’之场所一直是一个主题,也许是我做的艺术的主题。‘间’之空间,是身份之间的间隙,是文体之间的间隙,是柔软与严苛之间的间隙……肉身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的间隙。”这是艺术家自身不断回归的主题,即身与心的内外世界之“间”。在许多人被限制在家中的时刻,对这一连接性空间的思考便显得格外意义深远。(文/钱雪儿)
上海|油画家田学森
在描摹华山中虔诚修行
田学森
明代王履在华山作画,面对华山曾言:“吾师目、目师心、心师华山”。而当下,油画家田学森也抱有此观点,他如同一名文化行者,选择了华山作为长期创作主题,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华山的感悟和敬意。
5月29日起,展览“华山十年:田学森油画展”将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对外展出,呈现油画家田学森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华山的感悟和敬意。
田学森《天岸》
田学森《留霞》
田学森, 1975年出生,先后学习于山东、上海,游历欧洲。他是一个以绘画作为修行手段的艺术修行者,沉潜华山十年,面对自然,澄怀观道。2009年起,在华山旷野山林的无人之境,田学森以一颗敬畏自然之心,怀着与先贤和天地精神交流的渴望,独自面壁写生作画十载——以天地为画室,完成了以华山为主题的一系列约六十幅油画作品。
十年来在华山的奇峰峻岭、山岩峭壁之间,田学森独自一人与鸟虫为伍,与山风为伴,化困苦为自在,静看日出日落。他在华山俨然是个苦修者,他摒弃世俗的名利,在物质上仅以最低的要求,将自己回归为最自然的状态,他扛着画具在华山的怀抱里游走,多次险被山风吹落悬崖,又在严寒中描绘雪景,寒风刺骨……
在绘画风格上,他尝试用西方油画的技法来描绘华山的精髓、力求达到国画的意境。旅居上海及游历欧洲多年的经历让艺术家的绘画实践结合了海派文化及西方印象主义的手法,探索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合,作品中带着中国文人的气象。面对华山,他用虔诚的画笔,自然主义的笔调表达华山。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细作,历经数月甚至数年乃成一幅,呈现出一种沉静、安详和灵性的意境。(文/陆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