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幸运儿?抄袭者?其实是英年早逝的励志模范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文艺复兴有三杰,说起达·芬奇,你也许会想起他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和《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谈到米开朗基罗,他的雕塑《哀悼基督》也大名鼎鼎。他俩不仅作品知名,个性也很鲜明,存在感都很强。但提到拉斐尔,人们可能只能想到《西斯廷圣母》柔和的笑容。其实他不仅仅爱画圣母,也画过大气开阔的《雅典学院》。如今,人们可以在意大利梵蒂冈宫签字厅见到这幅画。很少有人了解这位画家的个性,三杰中,他也许是最没存在感的一个。但真正梳理总结起来,才发现他在艺术上像海绵一样吸收各位大师的技术优势,化为己用,而且性格是天使乙方,有求必应。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得到了多位教皇的赏识,简直是开挂般的励志模范。

“海绵”学生

拉斐尔全名拉斐尔·桑西。比很多画家幸运,他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乔凡尼·桑西是一名画家和诗人,还有自己的工作室。从小,拉斐尔就跟在父亲身后学画画。父亲教到一半,发现儿子实在是过于天才,自己的技术已经没法满足他的知识需求,便为他寻找合适的老师学习,但还没来得及找到就病逝了。  

在这之后拉斐尔也没有放弃绘画。16岁那年,他来到佩鲁贾,进入画家佩鲁吉诺的画室学画。佩鲁吉诺是达·芬奇的同学,长着一张看起来好像永远在生气的脸,同时代的人将其视作“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这位老师系统地教会了他绘画的基本功——研习构图、预设素描稿、绘制底图,以及把最终的作品雏形转绘于画框上。拉斐尔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绘画知识,并迅速地转为己用。

这家伙简直是个“拷贝机”。他最初成名于惟妙惟肖地模仿老师的作品,甚至让人难辨真伪。他绘制的很多人像,如果不标明作者,所有人都会以为是佩鲁吉诺的手笔。当时,佩鲁吉诺刚开始描绘“圣母的婚礼”主题,少年拉斐尔也投身于这一主题的练习中:在圣殿正下方,圣母玛利亚与圣约瑟的婚礼在一位大祭司的见证下举行,他将两位新人的手合在一起。对比拉斐尔和老师佩鲁吉诺两幅不同的圣母婚礼主题画作,可以看出区别:学生在画面中呈现出更优秀的空间感,突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而老师描绘的横向檐壁以及人物的展现方式略显生硬。在拉斐尔的画里,众人围绕着中心人物呈圆形排列,这更利于展现出人物的姿态。借助于地上的石板铺面,以及随着空间从近到远的推移,人物的体型慢慢缩小,展现了拉斐尔对距离层次感更强的掌控力。

很快,年轻的拉斐尔再次出师。17岁那年,拉斐尔在画作中的署名已经排在同事之前,落款是“magister”,即“大师画家”。他不再以学生的名义绘画,而是能够以独立的身份签订绘画合同了。出师之后,拉斐尔青出于蓝,经常和老师佩鲁吉诺抢单,往往还更受甲方欢迎。《圣母加冕》,就是拉斐尔通过与老师佩鲁吉诺的工作室竞争而取得的首个订单。

综合出新的艺术道路

佩鲁吉诺的画技已经无法满足拉斐尔的需求,他开始学习当时最顶尖的画家技法。拉斐尔“拷贝机”的本事再次进化,他学到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技术。

有一次,他正画着甲方委托的草稿,听说偶像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一起绘制壁画,立马丢下了自己的工程跑去佛罗伦萨看偶像,现在看来就是个追“星”男孩。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是当时顶级的大师,一山不容二虎,而且据传一直不和。当时佛罗伦萨的市政部门邀请他们一起作画,显然没安什么好心。不过这可乐坏了拉斐尔,他一边吃瓜一边学习技法,博采众长,到处偷师。他学到了达·芬奇的构图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与风格,绘画风格日渐成熟,迅速和两人齐名。

之后他开始接到更大的单子。在一次重要的委托中,甲方要求画一组夫妇肖像。这个富有的甲方商人和艺术资助人是阿涅罗·多尼和他的妻子玛达莱娜,他们也成为佛罗伦萨首批请托拉斐尔作画的资助人之一。肖像出来后玛达莱娜乐开了花,这简直就是人间富贵花版本的《蒙娜丽莎》。玛达莱娜的姿态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没有如后者那样刻画暧昧不清的人物表情,使其显得心事重重。在这幅人像作品中,拉斐尔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出这位女子丰满的身材和并不完美的容貌,但他力图使其眼神更显柔和,并把脸部轮廓描绘得更为优雅。他耗费心力,成功地表现出逼真的衣料纹理,画中蓝色锦缎的袖管和覆在双肩上的透明薄纱,还有戒指和吊坠,无一不强调着她的身份。收到画作,心中大悦的甲方夫妇顺势把拉斐尔介绍给了教皇,从此他逐渐走上人生巅峰。

年轻的拉斐尔博采众长,实现了自身艺术风格的演变。他将其他艺术家的技法归为己用,但并非单纯的复制,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实现了超越。艺术史学家克里斯托夫·特内斯明确说过:“他从未想要与众不同,他只想做得更好。受益于对前人的深入理解,他从中摸索出新的艺术道路,由此通向巅峰。”

米开朗基罗超级讨厌拉斐尔,管他叫抄袭者。他生怕自己正在画的圣彼得大教堂天顶画被抄袭,特地封了起来。但拉斐尔不屈不挠,不惜找到建筑设计者布拉曼特走了后门,还是看到了对方的作品。在米开朗基罗1511年8月向公众揭开此工程的神秘面纱之时,拉斐尔也为他的《雅典学院》添上了最后一笔颜色,他的传世之作宣告诞生。画面展开在一个向天空敞开着的恢宏建筑内,墙壁上装饰着雕像和浅浮雕,哲学家群像现身大厅中,这些伟大的古代思想家的形象就这样跃然其上。他们中有的在讨论,有的在思索,有的在聆听,有的在他的学生们中间书写,或是和雅典城邦居民们交谈。

拉斐尔成功地将一个抽象主题转换为具有故事情节的场景,通过更丰富多彩、更自由洒脱的绘画手法,将众人物布置在画面空间中。画面的中心位置,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用食指指向天空,表示获得神的启示,他手里拿着一本自己的《对话录》,拉斐尔把他的脸画成达·芬奇;单独坐在第一级台阶上的人物是赫拉克利特,脸的原型则是米开朗基罗。在位于画面右端底部的一群人物中,拉斐尔本人的脸挤在一个小角落看向观众,在古希腊与16世纪的罗马之间实现了微妙的时空“穿越”。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脸站c位,他自己则站在一侧谦卑地旁观,可以说十分会做人了。

拉斐尔在佛罗伦萨站住脚后,一直和米开朗基罗“掰头”。拉斐尔年纪更小经验更浅,却经常处于上风。当时挖掘出来一个古典时期的雕塑《拉奥孔和儿子们》,拉奥孔缺个手臂。教皇组建了专家评审团,其中就有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两位大神,他俩就这胳膊是弯是直的问题争论了很久。最终评审团基本全站拉斐尔,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米开朗基罗,手臂被修复成直的。但后来原装手臂出土之后被证实拉斐尔的猜想是错的,人家胳膊弯着哪。

无论如何,拉斐尔在打败老师后,又“打败”了偶像。人生简直所向披靡,一路无敌。

天使乙方的性格

大家肯定很疑惑,为什么他总能打败前辈?甚至能吸引人们支持他错误的意见?

首先,从拉斐尔的自画像上可以看出,这家伙长得眉清目秀,可能甲方看到他就赏心悦目。其次,他审美好,会给客户的画像加柔光,很多瑕疵被隐去,美丽的轮廓被凸显。在他之前,家家户户人手一份的圣母像往往是呆滞刻板的,过于庄重,反而失掉了美丽;拉斐尔的圣母画则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为主题,特别关注人们的真实需求。对比德裔尼德兰画家汉斯·梅姆林的《圣母子和马丁·凡·尼文霍夫双联画》和拉斐尔的《抱婴圣母》,可见一斑。前者描绘出了一位神态庄严的圣母,正郑重地把圣婴耶稣展现在众人面前;后者画中圣母与圣婴之间的情感互动十分强烈:耶稣身子贴向母亲,而圣母用双手支撑着他,姿态中满溢着无限柔情。

甲方的要求,拉斐尔总是敬业地完成,高产得不得了。他性格柔和得简直不像个艺术家,堪称天使乙方。此处不得不再一次点名达·芬奇,不但热爱拖稿,还恐吓甲方催稿神职人员“再催就把你的脸画成叛徒犹大……”

拉斐尔十分懂得尊重人,人缘很好。他画圣母像出名,人也挺“圣母”的。据说他只要在某地待上五分钟,就会有人来求画,而他也很少拒绝。技术和性格都这么好的结果,就是当时的各位教皇都中意他。在要任命新的圣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筑师之时,候选人就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位。比起两位大师的脾气和拖延症,教皇毫不犹豫地选了拉斐尔。

说实话,拉斐尔比不上达·芬奇的创造力,也比不上米开朗基罗对肌肉走向的精准把控,但他像个不知疲倦的黑洞,捕捉了一切能够看到的光,提炼之后还能升华。他柔美的人像综合了大师技巧与自身理解,把文艺复兴推向了顶峰。

《披纱巾的少女》是他将自己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绘画成果用画笔呈现出来的集大成之作:画面的空间感与体积感变得真实可信,人物衣着的材质和外观也刻画得越显逼真。亚麻质地的面纱之下现出一名女子,她也被传是拉斐尔的情人——玛格丽特·露蒂。玛格丽特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她既是拉斐尔的爱人,也是他的灵感缪斯,《椅中的圣母》《戴面纱的女子》与《弗娜芮纳》中,都以玛格丽特为原型,“弗娜芮纳”这个称呼就源于罗马方言fornaro(面包师)。玛格丽特的存在不仅丝毫无损拉斐尔的魅力,更为其增加了浪漫与神秘。此后历代画家,也都对“拉斐尔与弗娜芮纳”这个题材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留下了不少相关画作。

37岁的时候,拉斐尔发了一场致命的高烧。仅仅15天后,这位画家就离开了人世。拉斐尔被葬在万神殿。红衣主教彼得罗·本博题写了墓志铭:“他活着,大自然害怕被他征服;他逝去,又怕自己也随之枯亡。”可以说,这句话是对一位画家最有分量的认可与尊重了。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上午8:54
下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上午10:2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