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末,在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北大书法研究社成立,邀请沈尹默为所长,并聘请马衡、刘季平等为导师。不得不佩服当时这些文化精英们的高瞻远瞩。清末废除科举考试,加上新文化运动,书法的功用大大降低。但他们意识到书法作为艺术有传承发扬的必要。
而在北大书法史,名震天下有两个人,一个是沈尹默,另一个是李志敏。被誉为“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沈尹默显名于民国,李志敏则是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第一人。
沈尹默与李志敏
沈尹默早期以“新文化运动”骁将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他的新诗为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而其早年的书法被陈独秀讥为“其俗在骨”,后来沈尹默渐渐将重心转移到书法上,终成一代大家。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四十年代又与吴玉如并称“南沈北吴”。
鲁迅与郑振铎编辑出版《北平笺谱》,请沈尹默题写书名。蒋介石母亲逝世,胡汉民撰写墓志铭,也是请沈尹默来书丹。他在书法上穷尽一生,做出了诸多贡献。
沈尹默沉浸帖学,同时又临写汉魏六朝碑版,精研唐碑。50岁前后“中年变法”,致力于行草,主要写米芾、虞世南、褚遂良,再上溯追摹“二王”书风。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评价沈尹默书法说,“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谢稚柳教授则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
沈尹默书法欣赏
比沈尹默小40多岁的李志敏,精通多国语言,入北大教的却是法律。但他从年少时就开始练习楷书,后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书画,汉魏碑刻以及大小篆是其临习的重点。后李志敏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草书,毕生致力于草书探索,是“引碑入草”的第一人。
他的草书纵横恣肆,气势贯通,与“当代草圣”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李志敏书风苍茫古朴,尤其是“枯笔连绵”堪称一绝,历代书家鲜有企及。
启功先生评价:“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法籍华裔书法理论家熊秉明先生也评价:“当代书法要从碑帖结合上找出路,狂草就应该像李志敏先生这样写,引碑入草价值不容低估”。
李志敏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