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册页展作品素材内容浅析与思考(孙 涛)

全国第三届册页展作品素材内容浅析与思考

 

引言

2018年12月31日,由中国书协主办,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上海市书协、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中华艺术宫共同承办,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协办的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在上海的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

本届册页展征稿活动从2018年7月启动,得到书法界和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和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作者来稿总计9497件。最终评选出267位作者入展。这些入展作者分别来自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如媒体所评价,本次册页展的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代书法艺术的整体水平和成就。作者们通过精彩的笔墨语言和册页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把自己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的理解,生动、细致地演绎出来,也展示了以册页形式作为书写载体的独特魅力。

在历时两周的展出期间,共有近7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册页展。观众们在欣赏入展作者精彩作品的同时,对本次展览的组织工作也赞不绝口。总体看,无论从入展作品的整体水平,还是观展书法爱好者的反馈意见和满意度,第三届册页展都称得上非常圆满、成功。

大家对于入展书法作品的关注可能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技法、装帧等方面,对于作品本身书写素材内容则关注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对本次册页展入展作品的素材内容进行了初步和粗浅的统计与分析,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作品素材内容统计与浅析

本次册页展入展作品书写素材内容范围尚广泛。主要包括诗词(赋)、历代书论、题跋、散文、其他古文经典和自作诗文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文体分类并非十分科学规范,比如其他古文经典中的作品,有些严格上说也可以算是散文或者其他体裁等。

书写内容类型的具体构成经统计、总结后列于表1。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入展作品内容类型数量和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散文(几乎全部为古文),书(画)论,诗词(绝大部分为唐诗宋词),其他古文经典,题跋和自作诗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自作诗文作品屈指可数。

(一)书(画)论

本次册页展中,作品内容为书(画)论的有约60篇,超过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历代书论为本次册页展作者最偏爱的书写内容之一。这也无可厚非,历代书论是历代书法大家们书法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书家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册页展面向全国观众,其中主要群体是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把历代经典书论作为展览作品的书写内容还是非常合适的。此外,广大作者选择历代书论作为书法作品的素材,其实也反映了当代书家对历代书学理论的重视和钟爱。

在这些历代书家书论中,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最为广大作者所钟爱,在所有展览作品中出现近10次。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也是作者钟爱的书写内容,在展览作品中也出现多次。其他书论著作还包括孙过庭《书谱》、赵之谦《章安杂说》、张怀瓘《书断》、杨宾《大瓢偶笔》。此外,还包括黄山谷、苏东坡两位大家的书论内容等。

(二)题跋

本次册页展,作品内容为历代名人题跋的也比较多,据统计共有30多篇。题跋中主要是历代著名书家题跋,如赵孟頫的松雪斋题跋、黄庭坚的黄山谷题跋、苏轼的东坡题跋等。其中山谷题跋出现10余次,出现的频率最高。

至于大家为何喜欢选择题跋作为书写素材内容。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代著名书家都比较喜欢在书画上题跋。这些题跋从书法的角度看又是相当精彩绝伦,因此当代书家常常把这些书家的题跋作为临摹的范本。久而久之,当代书家对于这些古代书法名家的题跋越来越喜爱、越来越有兴趣吧!

(三)诗词

历代诗词也是本次册页展广大作者最为钟爱的素材之一。其中,尤其是古诗词,更为大家所偏爱。本次册页展中,书写内容为诗词的共有40多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和宋词。唐诗中,作者们尤其喜欢王维、李白诗,此外还有白居易、刘长卿等人诗。宋词中,又以苏东坡、辛弃疾、黄山谷的词最受宠爱。

诗词中个别为近现代、当代诗词,比如吴昌硕、林散之,毛泽东等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诗词。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因此,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大家喜欢以之作为书法创作的素材,再合适不过了!这也非常容易理解。当代文化人,有几个没有唐诗、宋词的记忆与情结呢?!这种现象也如实反映了唐诗、宋词对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化人深刻、长远的影响。

(四)散文

散文,尤其是古代散文也是本次册页展中广大作者最为钟爱的素材之一。在本次展览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古代散文著作有《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这些著作,也是历代经典,为广大作者所钟爱,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文心雕龙》和《世说新语》我们非常熟悉。《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1500余则,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这里面的格言警句,都是处世良言,读来让人爱不释手。《围炉夜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语言亲切、自然、易读,而寓意深刻。《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和《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其他比较著名的散文作品还包括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韩愈的《师说》、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严格讲赋属于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

(五)其他古文经典

本次册页展中,其他古文经典也是大家偏爱的素材之一,共有40多篇。其中《道德经》《论语》《中庸》《孝经》等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他的古文经典还包括《长物志》《词苑丛谈》《千字文》《儒林公议》《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人间词话》《随园诗话》等。

其中的《论语》《道德经》《中庸》《孝经》等,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代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其中的一些养分,滋养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上千年。其中的一些观点,即使放在今天,也没有落伍;相反,对于培养公民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有很大的益处。册页展作者选择这些作为创作的素材,原因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六)自作诗文

本次册页展中,内容素材为自作诗文的也有数篇。其中有自作诗词、学书体会、散文等。自作诗文的数量虽然非常少,但仍然不失为本次册页展中的亮点之一。其中不得不提一下陕西的一位书家张耀虎。他还是位比较高产的优秀诗人,习惯以自作诗词入书,非常令人敬佩!

启示与思考

(一)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史中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词、书、画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东坡先生的崇拜者无数。

不仅如此,东坡还是著名的水利专家、食品科学家和美食家。他主持完成的水利工程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杭州西湖的苏堤。除了杭州西湖外,苏轼还到过、疏浚过黄州、湖州、颍州、惠州、雷州等地的西湖。东坡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讲的则是酒的酿造。

苏东坡文学艺术等诸方面成就之大,在中国文化史、文明史上的地位之高令人赞叹。纵观中国历史,实在找不到第二位可与之相提并论。难怪林语堂在其著作《苏东坡传》中感叹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东坡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此次册页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入展作品中书写内容为苏轼著作的有20多篇。提及东坡公的,包括其著作、书法、轶事等的有30余篇。总数量50多篇,超过入展作品的20%。换句话说,本次册页展中,每5位作者中就有1位作者书写了东坡的著作,主要包括《前、后赤壁赋》,东坡的词等,或者在其作品中提到了东坡。

(二)古文经典仍然是当代书法创作中书写内容与素材的首选

古文经典,主要包括诗词歌赋、散文、杂文等,也包括书法史上经典的书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代表。李杜、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的唐诗,苏东坡、辛稼轩、李清照等的宋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的古文,启蒙、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刘熙载的《艺概》等经典书论著作,同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学习者。

本次册页展,大多数的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文经典(包括书论)作为自己的书写内容素材。这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选择也比较合理、恰当。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经典著作在我国人民,特别是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

(三)书法展览的时代性问题

上面提到,古文经典占到入展作品内容的大部分。再加上其他古文论著,则占到入展作品的绝大部分。这些作者作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这些古文经典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值得当代书家书写并悬挂于展厅。但是,这种状况的确也存在着弊端。正如张波所言:“如果在展厅中举目四望,多是古人的诗、词、文、赋、联句,则今人何在?”试想我们当代的展览,就书写内容看,同100年前,200年前(假如当时有书法展的话)有何区别呢?书法展览的时代性何在?

所以,有人认为,古人的诗、词、文、赋、联句可以是一种选择,但不应成为主要内容,不然当代的书法创作会有与时代脱节之虞。但是,在书法创作实践中,又存在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寇克让认为,书法创作以现代汉语入书很困难。他举例,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反复出现的“的”字,较古文中的“之”字,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就非常难处理。所以,如何使得当代书法展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的确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当代书家传统文化素养问题

在本届册页展入展作品中,书写内容素材为自作诗文的仅有寥寥几篇。这可能是目前书法展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突出的问题,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不过,由此来推断当代书家传统文化素养欠缺未免太过武断。但是,当代书家在书法学习、创作的时候重艺轻文,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向彬等人认为,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自作诗文的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书家综合素养中传统文化的短缺;二是当代书家对“书法艺术”的定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三是展览对书法作品中自作诗文的影响。

当代不少书法展览,入展作品只是一件抄写他人诗文的“文稿”。难怪朱以撒评价,现在“所谓的书法创作,只不过是简单的抄录罢了。”这与展览的评选有很大的关联,书写内容在入展的审核标准中逐渐不受重视。尽管在展览征稿时,也常常会加上“鼓励自作诗文”语。李刚田也将这种现状看作一种无视文化的体现,需要引起重视。

从书法史看,流传下来的书法经典大多是”艺文兼备”的典范,“艺”虽是第一位的,但也不能忽视“文”的作用。历代书法经典作品,都是由“文”来体现“艺”的。《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书谱》等流传千古的书法经典作品,正是由于“文”的提升,才彰显其艺术价值与高度的。弘一法师以其枯瘦轻旷的笔调,专门书写佛家语,弘扬佛法。并且,在其书法中呈现的文学主题包括爱国民本、崇文重孝、处事修养等思想内容,内涵极其丰富。毛泽东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同样也是“艺”、“文”双绝的典范。所以,“艺”与“文”在书法创作中应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结语

当代书法已成为专供满足审美需要之用的纯艺术,但是书法始终没有把文字书写的职能抛弃,仍然同它所写的文字内容紧紧结合为一体,而不是单纯以自己的视觉形象作用于欣赏者。尤其是国展或全国性展览作品,面向的是全国观众,传达的绝不仅仅是技艺。书法作品以何入书,绝对是个大问题。

就本次展览来看,书写内容为自作诗文的作品比例还是显得太低。难怪张波呼吁:让“我们为在展览中书写“自撰文辞”的作者大力点赞!”希望书法界能够真正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比较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自作诗文。比如各级书协能够经常举办自作诗文书法篆刻展。在这方面,陕西省有过类似的实践。陕西书协成功举办过多届自作诗文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16字方针以来,书法创作扎根传统的理念在回归,文化品质在提升,对中国书坛这些年来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潘文海)。期待以后的书法展览多涌现艺文双绝的好作品!也期待当代书法家中能出现苏东坡式的文化大家!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1)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0年3月21日 下午1:24
下一篇 2020年3月21日 下午1: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