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啸 天 谈 艺 录——— 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田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戏剧奠定的。他被定位为现代著名剧作家和现代戏剧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然而他最具生命力,至今仍然活在大众口头的作品,则当推上世纪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歌词。首屈一指者为《义勇军进行曲》,这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电影上映后,此歌迅速传遍祖国大地,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后来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外如《毕业歌》,《黄河之恋》(电影《夜半歌声》主题歌之一),尤其是《天涯歌女》和《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歌),都是传唱不衰的名歌。 作为创作的多面手,田汉在同一时期还写作了大量的新诗和“旧诗”。他写的新诗,除前面提到的那些歌词,多属急就章,为宣传鼓动而作,措语直白,有不少口号诗。时过境迁,这些新诗仅具史料价值而已。而他这一时期所写的诗词却不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这是因为体裁凝练,而作者在写作时,又下过锤炼的工夫。 午夜呻吟杂啸歌,南冠何幸近名河。 养花恨我闲情少,谈鬼输君霸气多。 中夏十年成血债,赵轩一击止颓波。 乾坤硬骨馀多少,莫作顽铜一例磨。(《狱中赠陈侬非》1935.3.) 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遭敌破坏,田汉被捕。此诗即写于狱中。诗中既用古典(如“南冠”),语言又接地气,狱中情境毕现纸上。诗风沉郁顿挫,而又极其挥斥,在抒写愤懑的同时,流露出很强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中夏”指邓中夏,盖邓曾囚禁于此,壁上原有“养晦十年”的题字。“赵轩”为同志名,其人曾枪击叛徒,自谓“心准则手准”。这首诗曾于1956年重新发表于《北京日报》,而为人传诵,算得上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诗词称“旧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流行的观念。毛泽东说:“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致臧克家等》1957)郭沫若说:“旧诗和文言文真正要做到通人的地步,是很难的事。作为雅致的消遣是可以的,但要作为正规的创作是已经过时了。”(《沸羹集》1952)田汉的诗词观,想必也不例外。诗词写作对他来讲,自是“馀事”。然而,由于旧学根底深厚,写起来不但不难,甚至是游刃有余,欲罢不能。甚至是言志抒情,文字交道的最佳选择。诗词之于田汉,并不是“雅致的消遣”,今观集中之作,多慷慨悲歌,多“为时为事”(白居易语)之作,多“发挥幽郁”(陈子昂语)之作,绝无标语口号化倾向。与鲁迅、郁达夫等人写作旧体诗的情况相近。 田汉的抗战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两期。1940年以前为前期,特别是1935年到1938年,由于作者转徙于前后方之间,生活颠沛流离,对国难中的民生疾苦多有见闻,感同身受,发诸吟咏,每多佳作。 飘然昨夜渡黄河,读罢春秋感慨多。 汉贼几人逃显戮,宝刀如月不须磨。(《题关羽像》四首录一1937.5.) 原注:“1937年4月游苏州在元妙观得此像,忆伯绥兄善演关公,因题数绝赠之,暇亦想试写关公戏也。”这首杂诗中的“汉贼”二句,是突然触着,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宛如霹雳下晴空,舞断歌残一击中。 凄绝铁门纤手落,指尖犹有蒄丹红。(《过大世界》1937.9.) 这首七绝的写作背景是,1938年8月15日,上海沧陷之前,大世界(游乐场)被炸的惨案。三四句属细节刻划,镜头感极强,力透纸背,令读者过目不忘。 如纱薄雾锁寒江,红日从容上绿杨。 此是战时风景线,街头无数子牵娘。(《唐家闸所见》1937.11.) 这是上海沧陷后,作者从上海转徙长沙途中所作三十首杂诗中的一首,写流亡途中所见,措语平淡,纯属白描,却读之令人鼻酸。 劫后人民散未回,街头瓦砾散成堆。 长官且慢催伕子,伏老原非百里才。(《衡阳道中纪行》十一首录一1938.11.) 此诗纪作者随抗战演剧九队从武汉到长沙途中,遇见孙伏园,伏园适为衡山县县长,因过境队伍征伕频繁,苦无以应的况味。从一个独特角度,窥斑见豹式地反映出中国民众抗战的艰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 衡量一个现代人会不会写旧诗,要看他会不会写近体诗;如果不会写近体诗,直是不当写诗,就连古体诗也写不好的。而田汉“旧诗”的主打和强项,正在近体。他最顺手的体裁是七言绝句。由于深谙绝句之法,心之所至,笔亦随之。对三四句的内在韵律,把握得很好。如“凄绝铁门纤手落”,写炸断的手,惨绝了吧;下句“蒄丹红”三字,写女人的红指甲,用字看似香艳,却出于断手之上。反差虽大,相扣极紧,读来惊心动魄。又如“此是战时风景线”,淡淡一笔。“风景线”三字设置悬念,使读者心情稍稍放松;殊不知下句却是“街头无数子牵娘”,令人心情一紧,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读之如睹蒋兆和《流民图》。 更见工夫的,是田汉的七言律诗。盖七绝可以口占,七律不可以口占,须有“做”的工夫,尤其是做对子的工夫。简言之,七律写得好,必须把对子写好。 平生一掬忧时泪,此日从容作楚囚。 安用螺纹留十指,早将鸿爪付千秋。 娇儿用喜通书字,剧盗何妨共枕头。 极目风云天际恶,手扶铁槛使人愁。(《入狱》1935) 作者被捕入狱,狱方迫令留指纹,所以此诗一题《打手印后》。诗中对子,对仗拆分到单字,如“螺纹”对“鸿爪”,“螺”是虫旁字,“鸿”是鸟旁字,不但是拆分到单字,甚至是拆分到半字,这种做法,文心是很细的。又如“娇儿”对“剧盗”,对仗也拆分到单字,因为反差大,对仗所以出彩。 另一首涉及家事的七律,题为《忆弟》(1935),杜诗中常有此题。作者兄弟三人,田汉为长,三弟名洪、五弟名沅。作者九岁丧父,时弟洪五岁、沅三岁。诗云:“三人生小最相知,欲有为时有不为。转徙直同肩作屋,蹉跎都已鬓如丝。非关弟大兄难做,顾得家安国已危。好趁风波齐努力,一生之计未全非。”全诗措语极淡,而亲情极浓,义理甚高。颈联信息量大,而造句极工,可圈可点,真是佳作。 1940年以后为后期。此期作者生活相对安定,工作繁忙,友人(如郭沫若、柳亚子、夏衍、沈雁冰、徐悲鸿、尹瘦石等人)间的文字往还,多借“旧诗”以行。亦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评汉乐府语),写作态度较为随意,然亦不乏时代生活的点滴写真。 壮绝神州戏剧兵,浩歌声里请长缨。 耻随竖子论肥瘦,争与吾民共死生。 肝脑几人涂战野,旌旗同日会名城。 鸡鸣直似鹃啼苦,只为东方未易明。(《庆祝西南剧展兼悼剧人殉国者》1944) 抗战期间,作者一直战斗在民族解放和民主戏剧运动的前沿,作出多方面贡献。1943夏,与欧阳予倩等共同组织了历时三个月集中八省30多个团队的西南戏剧展演会,规模盛大,影响全国,对抗战戏剧运动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壮举。这首诗不但纪录了这一盛事,而且反映了文艺战士为抗战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是一以当十之作。 胜利年成疏散年,高歌一曲柳江边。 明朝莫作鸟兽散,再为中原著一鞭。(《赠陈酉名》1944.9.) 抗战胜利在望,作者嘱友人不可懈怠,亦以自勉,措语颇为耐味。 爷有新诗不济贫,贵阳珠米桂为薪。 杀人无力求人懒,千古伤心文化人。(《赠玛琍》1944) 这首写给女儿的诗,是关着门说话。不是“主旋律”,属于“多样化”。语带牢骚,真实反映了抗战期间文化人生存的窘境,及作者无力接济骨肉,而对女儿的告贷之无奈。第三句可圈可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田汉抗战期间(从1931年九一八,至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日)所写诗词,收入《田汉全集》(11)中累计约300篇,是中国抗战文学和中国现当代诗词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在田汉先生诞生120周年暨逝世50周年来临之际,本文谨略作勾勒如上,以表对田汉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之意。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赞 (0)
郭伟波:书画小品的式微令人担忧
上一篇
2020年3月1日 下午12:57
邓代昆:我之草书观
下一篇
2020年3月1日 下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