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哲思 –

 

  有些诗是只能看而不能画的,如李太白的“白发三千丈”就不好画、因为没有这么大幅面的纸和绢。同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好画,因为东和南在画面上不容易真切表现,若把纸折成了九十度角,那又不像画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是应该可以画的,但是颇不容易表现,因为涵盖面太广大,即令分开作两幅来画也不易着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可以画的,因为指点有定、色泽鲜明,但是迄今尚没有令人心中点头的甲作出现。正如“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的西施一样,每个情人眼中各有高标,遂不容易一图既成天下宾服,《红楼梦》舞台剧老是演不好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但是有些诗是很好作画的,王摩诘的诗是此中上选,人人知道,所以苏东坡特为拈出:“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简直是画,而且是好画,和白居易的“山在虚无缥缈间”,分明都是图画中的米家云山。

  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 北宋,范宽《寒江钓雪图》,册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表现的明净孤寂,正和柳宗元《江雪》一诗的意境与情调相符

  好境界!真的是“天下一人”。范宽有一小册页,徒小逗江钓雪图》(图1)(台北故宫博物院《名绘集珍》五),直把这明净孤寂的情调传达出来。

诗情・画意・哲思 –

图2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局部),绢本水墨,轴,26.9×50.3厘米,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院藏 

  马远《寒江独钓图》所取的亦是《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南宋马远有一小页,现藏于日本,题名为《寒江独钓图》(图2),意境亦取自此诗。记得在合大教美术史的时候,我对这诗情画意才略一提撕,来得够快,一个学生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老师,他是在钓鱼呢,还是在钓雪?”我立即警觉,知道来者不易,答之亦不易,因为很简单你要说是钓鱼,柳柳州诗文具在,分明钓的是雪;若说是钓雪,天下可有如此痴人?

  电光石火之间,我莞尔一笑,反问了他一句:“你读过《醉翁亭记》吗?”他回答说那是欧阳修的名作,在语文课中读过。

  可会背诵?他答能够。

  我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人人能说,那下面一句是什么?”

  他应答得响亮:“意在山水之间

  对了!这就正是答案。――事隔多年,迄今这场禅堂应对,历历如在眼前。教学相长,乐趣正复不少。

  诗情・画意・哲思 –

图3 傅抱石《唐人诗意》 

  傅抱石这幅水墨淡彩,正是唐人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云深不知处”的写照。

  傅抱石氏有一副写唐人诗意的水墨淡彩画(图3),是写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堂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长松密茂,云烟弥漫,长幼问答,俯仰有致,诗情画意密合无间而又相得益彩。“只在此山中”是已悟要旨,“云深不知处”是尚未破混时之境界也。

  李商隐的夕阳诗脍多人口,迄今他的(登乐游原》犹常常为人引用: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情・画意・哲思 –

图4 马麟《夕阳山水图》,绢本设色,轴,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 

  马麟的《夕阳山水图》为什么是一抹斜阳而不是明霞万道?

  南宋马麟的《夕阳山水图》(图4),现在日本的根津美术馆,小轴而精彩,真能把一抹夕阳暮色苍茫的诗意传达。我当面拜瞻,低回而不能去,南宋偏多诗情画意,一片烟雨江南。

  有人说:马远爱自己的儿子马麟,自己有得意的画就题上儿子的名字以为之增加知名度。我看一看《夕阳山水图》,又想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芳春雨霁图》《秉烛夜游图》和《静听松风图》,另外还有一幅《暗香疏影》亦归系他的名下,一幅幅都诗香浓郁,沁人心牌,看来马麟另有深境,并不需要父亲帮忙,亦能卓立千古。

  《夕阳山水图》的上方,有“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的题字,传云是杨妹子所书,是画上开始题诗的先例,诗情画意密合无间,令人想到先后配合的难以敲定。细看江面之上,双燕低飞,幕色苍茫,真有黄昏低迷之伤感。山用大斧劈法,层面清楚,笔墨劲道,远山天际,用胭脂一抹带过,使人有美人迟幕的感觉,十分钟之前,这里正是明霞万道美丽而动人,对景思情,时空沧桑之感,悠然而至。

  中国画家不像西方画家喜用油彩堆垛万道霞晖,他也自有一番见解,首先他发现以色逐光,劳而无功,不如退而求其次,只是用暗示的手法,让观众的诗思遐想尽情去驰骋,恰如京剧之手法一样,它需要看画的人更多的联想和更深的合作。

  晨光熹微固然美,日正当中亦复庄严,夕阳西下又何尝不是气象万千的绚烂壮观?天真无邪自然好,壮志凌云亦复可以激赏。我常说秋收冬藏,老态龙钟又何尝不能入画?年高德劭余晖照人不正是夕阳图的美丽吗?

  马麟的《秉烛夜游图》(见33页,图14)是写苏东坡的海棠诗。这幅纨扇册页,是中国画中把灯光柔美表达得最充沛的好例证,长廊又是中国建筑中的杰作,白粉是中国颜料中的宠儿,和上胭脂真能把夜间海棠的娇艳堆垛得出,诗情画意,浓得化不开。原来名称叫《秉烛夜游图》,可以商量,因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一《秉烛夜游图》,系在王齐翰名下,马麟这一幅可以改名为《海棠夜坐图》,因为睡袍阑册,海棠娇美,长廊幽暗,明月高挂,正是苏诗写照。烛既不“秉”,又不夜“游”,显然是古人鉴画命名时题错了签。

  若把这幅纨扇阑入《红楼梦》中的“寿怕红群芳开夜宴”(六十三回)中那就更有趣了,因为史湘云掣出的正是海棠签,上面写的也正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林黛玉还在取笑这位海案花,要把“夜深”改为“石凉”呢!(故事见于六十二回一一憨湘云醉眠芍药P。)东坡的诗、马麟的画、曹雪芹的文,在这里交光互彩成了诗、书、画三绝密而不分。

  大约马麟“锥凤清于老凤声”的地方就在于这“诗情画意”四个字上,他还有一开《芳春雨界图》册页(见33页,图15),写的是苏东坡《题惠崇春江晚景)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画的下方,一队小鸭正唼喋巡弋过,来岸上蒌高满地,分明是写髯翁诗意。我胜杨妹子一等,在这里提议改题名为“春江水暖图”,不知有当否?

  这幅画是马麟的极精品,不但把初春地气上升的潮温空气感烘托得出,鸭阵巡弋的蜿蜒动态亦真e有情致,大画家写大诗人的心景,相得益彰,“我从画里写诗意,想见先生觅句时”,可朗诵于此也。

  若尽这样鱼龙漫衍地析释下去,哪还有个完结?如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大挂轴(图5)就是“六月卖松风,人间不知价”的最好写照。真的是松涛谡谡,满风生,是诗情画意满江南呢,还是马麟对诗人意境情有独钟、别具会心?

  在日本大阪的市立美术馆中我也曾看到几幅诗情画意浓郁袭人的好画,一是赵左的《竹院逢僧图》(图6),是写:

  终日昏昏碑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诗情・画意・哲思 –

图5南宋,马麟《静听松风图》,绢本,轴,226.6×11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6明,赵左《竹院逢僧图》,纸本设色,轴,67.9×31.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园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赵左这幅《竹院逢僧图》对忙碌的现代人应有如服清凉散剂之效。

    在现今处处“读秒”紧通盯人的忙生涯中,谈此诗,观此画,真的是有感于心如服清凉散剂。赵左这画下端色调特别美,墨色淡彩,相映生辉,是他生平的杰作。在他这画的启示之下,我立刻联想到另一幅好画已照人眼明,可名之日《云淡风轻图》,是写程明道诗意: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大程夫子真令人景仰,他心地上有涵泳,一直是云淡风轻的天气。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张这样令人仰止的好画出现世间。

诗情・画意・哲思 –

图7清,《秋声赋图》,纸本设色,轴,93.7×113.5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华堑摹肚锷赋图》用的是短笔触,零零落落,断断续续,点点滴滴,读欧阳修《秋声赋》若能并观此图,必更能领悟时序中大自然玄妙之音。

  今村龙一馆长又给我看了一幅好画,因为幅面大,单独悬赴在另一间大屋子里,是华堑摹肚锷赋图》巨轴(图7)。

  欧阳子方夜读书,阳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欧阳修于《醉翁亭记》之上自道云“意在山水之间”,令我们吃惊的是,他不仅对佳山佳水情有独钭,原来这位文翁还对音乐别有会心: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海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WW铮铮,金轶皆鸣……

  我常常和朋友们说笑话:六一翁所写的是长调交响乐章,因为他的文章长江大河源远流长,而华新罗所画的则是短调交响乐,因为在这幅《秋声赋图》之上,都是用的短笔触,零零落落,点点滴滴,断断续续。《秋声赋》的主题就是歌,声亦就是乐,却谁也没有想到,在图文并茂的交光互影之中,竟还显然有长短调之分,真是艺林邃密之处的不可思议了。可是,我们也要知道,文心画海,深邃无限,真要了解“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宇宙秩序主调,还须并欧阳之文、华侵图而共悟之,方能臻其妙悟而为乾坤之知音也。

  诗情・画意・哲思 –

  图8 五代宋初,李成《观碑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相传李营丘的《观碑图》,画中荆棘丛生,古木荒榛,不仅表现荒寒悲怆的气氛,也令人想起《曹娥碑》“绝妙好辞”的掌故。

  今村龙一馆长最后又示我一幅《观碑图》(图8)巨轴,这是我心仪已久的杰作,传为李营丘所画,在碑的左侧面上有“李成树石王晓人物”字样,画的是“荒寒”二字主题,一主一僮,倚驴看碑,墓旁荆棘丛生,古木荒榛芜烟,一片“人生至此天道宁论”的悲怆气氛。沧海桑田,荆棘铜驼的今昔之感受强烈袭人。

    画的深远背景是曹操和杨修的故事:他俩同观曹娥碑,背阴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评语,杨修一见,便知其意,曹孟德行三十里后,方以“绝妙好辞”四字书掌中而示杨修,杨修舒掌,四字全同,相与拊掌大笑。

  这是一种拼字格的隐语,黄绢是色丝,是为绝;幼妇是少女,为妙;外孙为女儿之子,为好;齑日为受辛之器,是为辞。合四字以观之,是对曹娥碑文的衷心赞美。这故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记美谈。

  台北故官博物院有所谓的《郭熙观碑图》巨轴,据《书画录》卷五的记载:

  本幅绢本,纵一六四点四厘米,横一一九厘米,水墨画。寒林平远,中二人傍跌观碑,右四人具鞍马伞艺倚立

  具伞盖就是表示观碑者不是平常身份的人,曹孟德和杨修的身份表露无遗。

  大阪市立美木馆的这幅李成《观碑图》,虽略去伞盖鞍马,但是寒林萧索的苍茫感觉,却表达得极为成功。王荆公曾有诗句云:

  寄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

诗情・画意・哲思 –

图9 宋人《小寒林图》,绢本浅设色,轴,42.2×4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王安石对艺术体认甚深,他的下一句使我们想到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上一句则使我们想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小寒林图》(图9)和这幅李营丘的《观碑图》轴。

  碑是坟墓前的事物,已经使人有荒凉悲怆的感觉,再加上寒林纠缪,烟雾不开,似乎是平常时光,人迹不至,树木任意盘折,成干奇百怪之形,若能言语,每一棵灌木老枝,都能为你说一套洪荒太古的神话故事,那怎怪每一位欣赏的人士,一见寒林晚烟,马上心情就苍茫沉凝,李太白不是有“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歌咏吗?

  寒林是山水画中的一格,其实感之所由来是因为河朔平原之上,每当黄叶落尽只剩枝条在寒风中挣扎摇曳之时,一经落日晚霞照耀,紫色苍凉照人,而且枝梢末端充满了极强的生长意识,我们分明见得到,冬日一过,白雪消融,每一条树枝,都会抽条发芽,宇宙又一片热闹。

  寒林的主旨就在于表达烟林萧疏之诗意和枝条末梢充满了汁水春来立即发芽的生意。郭熙的有名蟹爪树枝法之来源亦在于此,回锋顿挫,无往不复,这“生意”二字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要旨。“观万物生意”是宋儒常说的话,天地之大德曰生,引申下去就是万物各得其所的宇宙观也。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0 宋人《柳荫高士图》,绢本设色,轴,29.4×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张人物画,题签是宋人《柳荫高士图》(图10),画一位士袒胸箕踞在垂柳下饮酒,醉眼蒙o,意兴豪迈,其舀酒之勺,和梅原末治教授在乐浪所发现者一模一样,汉晋相去不远,器册规模犹存,于此画可证。最有趣的是乾隆皇帝于画之正中题诗一首:

  柳荫高士若为高

  放浪形骸意自豪。

  设问伊人何姓氏

  于唐为李晋为陶。

  清代这位皇帝的意思,他不清楚画的主角是哪一位,不过他臆测:若是一位唐朝的高士的话,那是李太白;若是晋朝的高士呢,那就是陶渊明了。

  我对清高宗的这首打油诗有两句评语,第一是您在一个问题上有两个答案,依照“托福”考例,给予零分;其次是答案的线索就在眼前,只是没有灵感疏略可哂,只需一读《五柳先生传》,您就知道画中的主人翁是哪一个了。

  记得潘天寿老师曾在课堂上画了一幅菊花,有同学说太肥了,他大笔一挥,写下了“微醺篱畔陶彭泽,不比西风李易安”几个大字,现在我就移赠给乾隆皇帝,不需东猜西猜,这就正是“微醺陶彭泽”,与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没点儿关系也。

  看原题签人对此图亦没有深的了解,所以漫题作“柳荫高士”,如今找出了线索,画名亦当改得更确切一点才合理,就叫作《渊明饮酒图》如何?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1 明,陈洪绶老莲《渊明逸兴图》,(或《归去来图》)(局部),1650年,绢本设色,卷,纵31.4厘米,)檀香山艺术学院藏

  陈老莲的《渊明逸兴图》,中幽默地描绘了陶渊明及妻子争论种秫或种稻的故事。

  陶渊明生涯如画,在檀香山有陈老莲所画的《渊明逸兴图》,内中有种秫林一段(图11),最令人激赏不置,因为陈老莲把陶渊明的婀娜身段,用高古稚拙的线条,真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是昂首不顾,又是推掌拒绝,对娇小玲珑的陶夫人的话,一点也不加以考虑。中间放置了两个装粮食篓子表示若依陶渊明的话,二百亩公田当然是全部种可以酿酒的秫,陶夫人委婉不胜地说,你有酒喝了,那我们吃什么呢?所以到头来,秫、稻各种一半,这样才了却这段公案。不但故事有趣,而且表现得幽默有致,更把陈老莲的人物画法高深造诣和他在人物画史上的地位,一一都十分中肯地表达了出来。试想,若把这一类好画编进教科书中,那不是诗情画意浓郁,对文化教育都有了不起的贡献吗?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2 明,陈洪绶老莲《渊明逸兴图》,(或《归去来图》)(局部)

  陈老莲的《渊明逸兴图》,中有一段滤酒图,陶渊明以帽子滤酒糟的率真行径,是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风流也!

  同样,他的滤酒图部分(图12)亦令人忍俊不禁,要喝酒便摘下帽子来把酒糟过滤掉,滤毕又不动声色地照戴不误,直是率真而行,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也。在这里略需加一点批注的是:那时候他喝的是酿造的醪糟之酒,所以要增加过滤这一道麻烦的手续,若是不明就里,还以为威士忌或金门大曲清澈如水,何必用纱帽来滤渣滓呢!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3 (上)清,石涛《桃花源图》,17世纪末,彩绘纸本,卷,华盛顿福瑞尔美术馆

图14(中)清,查士标《桃花源图》,卷,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图15 (下),韩国安坚《梦游桃源图》

  其山川丘壑、人物形态、分明是中原衣钵一脉相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王维曾以之作歌,脍炙人口。石涛曾以之作画,名日《桃花源图》(图13),现藏华府福瑞尔美术馆。查士标也有《桃花源图》卷(图14)藏在美国的纳尔逊博物馆。顶有趣的是在韩国还有安坚先生所作的《梦游桃源图》卷(图15)虽然把故事改编了一点,但是“别有洞天桃花盛开”分明是一脉分泉。在这幅名作之中,山川丘壑的画法,人物的形态衣褶用线用色,分明是中原衣钵一脉相传,在这里不但见到诗文画意密不可分,而且两国壤地相接、文化交光互影的关系,亦出人意外地亲切异常。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6 石涛《出峡图》

  写李太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7 北宋,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若把这幅杰作画卷置于明代大家甲作之中,我敢担保,实在难以区分。因为真是画得好,正如韩国的诗人书家和理学大家等,深入中国文化精髓,有许多精微地方,我拜读之下,深深自愧弗如,如韩国国宝之一的《滩隐氏风竹》,就令我倾仰备至,其他例证亦俯拾皆是。同样,李太白的诗亦常常有名图为之表彰,石涛曾有《出峡图》(图16)等名作,是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诗意,真把舟行迅疾应接不暇的情况表达得出。陆放翁曾有入蜀记的日录,若两相对照,一个快如疾箭,一个慢如蜗步,真相映生趣。诵李太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之名咏,对照之以黄山谷《花气熏人帖》(图17)“八节滩头上水船”之甲书,真是诗情画意书味哲思一齐涌上心头,中国文化精微,甜蜜之醇尽在于斯矣。

  顶有趣的是,我在一本外国朋友拍摄的美丽中国图集之中,看到有帧正是三峡蜿蜒风光,凌空摄取,气象万千,巫峡神女峰影,两岸青猿啼声,荡漾在目,凄烈入耳,真把李太白这首诗用另外一种“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具体而耐人深思,一并罗列于此,供知音好友抉发欣赏。

  不仅是诗,词名“诗余”,亦可并在此地示例一二。李清照脍炙人口的: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8 元,赵孟《鹊华秋色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什么是舴艋舟呢?大家通常都解释作“小小的船”,但是是一艘尖头的船还是方头船?平底还是尖底?究竟是何等模样,只怕很少有人能描绘得缋础5是赵孟他就描绘得出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他的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卷(图18),那上面的“舴艋舟”就历历可数。这种看图识字的方法,实在是扣人心弦,而且印象深刻,一见不忘,诗情画意在这里纠缪在一起,传达出中国文化的极微妙精深奥堂。

  李清照是济南人,赵孟是在济南做官,这种舴艋舟是不是大明湖上的特产呢?时地因缘,若不是如此,怎会融合在一起而相映生色呢?《老残游记》上对济南大明湖有极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又生遐想,他也见过这种舴艋舟吗?可曾遥远地想到了赵孟和李清照? ……中国诗文图像关联如此深远亲切,如今图文并茂时代已经来临,岂止是国人学生有福,新的境色已在目前展开,欣喜无限无穷。

诗情・画意・哲思 –

图19 宋高宗,《篷窗睡起》绢本,册页,24.8×5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高宗《篷窗睡起》,词画相得益彰

  饶选堂教授曾为台北故官博物院用词作题识的画做了一个结集,词画相得益彰。其实,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方面的资料还多得是,如所谓的宋高宗的《篷窗睡起》(图19)也是词:

  谁云渔父是愚公,一叶为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篷窗日正中。

  像这种图例真不知还有多少。 

诗情・画意・哲思 –

图20 北宋,赵令穰《柳亭旅行》绢本,册页,23.2×24.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令穰《柳亭旅行》,构图凶险,一湾堤岸切近团扇下缘,有失险挂不住的感觉。 

诗情・画意・哲思 –

图21 南宋,《柳汀放棹》,绢本设色,册页,40×4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月在天,杨柳风高,有江南扁舟夜行的感觉

  还有一些是题错了签名的,我以为那也是写词意而不是写诗意,如《名绘集珍》第十开的《柳亭行旅》(图20)和《艺苑藏真》第十七开的《柳汀放棹》(图21),我疑心那都是写画柳永名词句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者构图凶险,一湾堤岸切近团扇下缘,有失险挂不住的感觉,而作者慧心妙用,一经挥洒,化险为夷,令人心折,后者则明月在天,杨柳风高,使人有江南扁舟夜行的真实感受,都是诗情画意耐人深思的绝佳甲作。记得1973年8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做过一次册页特展,一口气展出二百件精绝小品,看得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真的是诗情画意满江南,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诗情・画意・哲思 –

图22 亚明以水墨淡彩写唐人诗意,表现了山中雅静的意境

  近代的亚明画家,他名列新金陵八家之一,也曾以水墨淡彩写唐人太上隐者诗意(图22)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诗情・画意・哲思 –

图23 明,沈周《策杖图》纸本,水墨,159×72.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真把山中静趣表达得出,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沈周《策杖图》(图23)上的“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淡如”的题诗交相映发,与现世忙迫逼人的紧张社会对比真是十分鲜明:人,一上了“读秒”的贼船,便永远不得超生;看到古人在图画所表现的闲适从容情调,真是悠然神往。在《忙迫与从容》篇中,我曾引用李唐的《坐石看云》的册页(见11页,图8以明此意,如今想想,这是写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中真意,岂止是诗情画意密不可分,穷则变,变则通,我国最深哲意不是也包含在内了吗?诗情、画意、哲思在这里融会贯通合而为一,值得我们深思欣赏忻喜。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下午12:51
下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下午3:4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