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合影
有一种缘分,识于爱好、交于书法、固于精神。
书法像是孕育着雨露的云,轻盈、奇幻、但挑剔;书法家像是风雨后的虹,绚烂、多彩,但慎思。有这样五位书法家,他们共识、相知、同解“道”。十余年间,共同创作,指点迷津,让彼此的书法作品神气畅然。2019年8月28日,在夏暮之时,谢季筠、刘云泉、刘泽文、王飞、刘崇寿等五位艺术家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了名为“五丁探源”的书法作品展。此次展览由中国书法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
此次展览不见寻常展览的开幕式流程,或许这也正如五位艺术家的性情一样低调、沉着。走进古韵非凡的杜甫草堂,在展场看到的第一位主角是留着花白长胡须的刘云泉老师,身为作品展主角之一的他,今日精气神格外地飒爽,随后经过指引,又分别见到谢季筠、刘泽文、王飞、刘崇寿等书法艺术家。当众人聚集的时刻,也是闲谈开始的时候,若说这“五丁探源”是何意?有何典故为此名?还得祥听五位书法家细细道来。
继2018年的“五丁问道”作品展之后,今年又策划出“五丁探源”作品展。何来五丁?怎样探源?据介绍,“五丁”是古蜀国五位大力士的传说,五位男子开凿人烟稀少、高峡幽谷、与世隔绝的山路,固有“五丁开山”的典故。在“五丁”身上体现出的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运用在艺术方面,谢季筠、刘云泉等五位老师的态度则显而易见。学习和探索艺术要追本溯源、寻根究底,或许这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否有更多的形式去表达呢?或许还需要广大艺术家们像谢季筠、刘云泉等五位老师们去积极探索和寻觅。对于“探源”这个词,谢季筠老师这样说,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艺术家要在源头上保持清醒,时刻提醒自己保护母本,思考源头,但是如今很少有人做到思源的境界,也还有人还不知源头从何而起。这种现象也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人间难得几挚友,逍遥共度一生情。据王飞介绍,谢季筠和刘云泉的友谊有数十年之久,在艺术开拓前行的道路上,又有刘泽文、刘崇寿和他相约前进。因此,在彼“五丁”的历史下,此“ 五丁”便诞生了老师——谢季筠、刘云泉,学生刘泽文、王飞、刘崇寿。在谢季筠和刘云泉老 师的引导下,刘泽文、王飞、刘崇寿等三位不仅在艺术表达手法和艺术修养及思想的传递上有所感悟,还在学习书法的根本中找到了内心的本真与品质。
在学习书法方面,老师们调侃道:“我们的书法水平是有高下,但是都是有真情实感的,每个人写出来都是有自己的面目,也写出了我们每个人文艺心境。”五位艺术家经常在一起学习、 切磋,阶段性的攻克某一种书体,也会花很长一段时间去练习书法,然后把作业交给他们的老师看,三位学生也彼此切磋、较劲。他们就用这种状态去完成他们作品,增进彼此的友谊,学习彼此的艺术态度。此次展览也是两位老师和三位学生的阶段性创作,展览作品的内容较偏向于表达传统,在表达方式上,有人热衷于碑帖,有人喜爱于篆书、有人倾向于行草书、无论他们取向于哪一种方式,不变的是学习经典中国传统书法的根本,争取把“走进去”的传统 文化再次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让其恢复书法艺术本身的光芒。书法表达的方式刘云泉老师有这种感悟,身为四川的艺术家,应该对四川的文化负责,爱护和推进四川文化,在很多时候,面对艺术,要坚持自身的本真,不一定要人云亦云,哗众取宠。拥有独立判断的能 力和对艺术本身意义的坚守,是现在艺术发展很难保持的一种状态。
讲到今后的“五丁”,或许还会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是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探索和传承发展, 是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的必经之路。愿“五丁”能够发挥更闪耀的光辉,让星星之火点亮艺术之燎原。
《现代艺术》杂志社记者随机采访了现场观众,表示看到这次展览他内心有深刻的感悟,他讲到:“五丁探源”从时间、地点、人物这几个角度上讲都很有特点。时间选在春华秋实的八月下旬,本次展览也是五位书法艺术家在探索书 法过程中的一朵浪花;地点选择在杜甫草堂,则是诗的历史为书法的创作提供了源头,这也体现了中国书法的优秀传统理念;人物为“五丁”,这五位老师在四川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书法作品的水平都有一定的高度,但是品性又相当的低调,两位老师和三位弟子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修养,在艺术水准上也有一定的站位。展览主题中的“探源”,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所倡导的潮流,此次展览从题目到书法表现形式及其契合,都有经典的传承和临摹,希望这种形式能够持续发扬,把这种形式做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为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作更大贡献。
据悉,本次展览展至2019年9月8日,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前去成都杜甫草堂观展。
谢季筠
刘云泉
刘泽文
王飞
刘崇寿
五丁开山图:来自网络
文:王紫煜 图:王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