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中外文化交流,美术工作者不断拓展创作主题,以更加国际化的面貌融入国际语境,被世界了解的同时,也向世界彰显出中国美术的宏大格局与崭新风貌。
近70年国际题材美术创作紧跟时代发展,既有有形题材,如世界历史遗迹等;也有无形题材,如和平理念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国际题材美术创作呈上升趋势,国际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平台应运而生,国际主题展览项目持续推动,当代中国的国际题材美术创作得到立体展示,蔚为大观。
紧随时代拓宽视野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留学经历的美术家,如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常书鸿、吕斯百、庞薰l等,其写生、创作常涉及国际题材。本土成长起来的美术家,则多结合中国画传统表达对世界的关注。
以齐白石为例,其国际题材创作,以鸽子借喻和平,成就诸多经典。1950年应《人民画报》约稿,年近九旬的白石老人创作《和平鸽》;1952年为祝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创作《百花与和平鸽》;1955年,与陈半丁、何香凝、于非等书画大家,共同创作《和平颂》,作品在同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上展出,产生巨大国际影响,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拉开新中国文艺外交的帷幕。次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当是对其“和平鸽”系列创作的肯定与褒奖。国际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后,国际题材美术创作的立意、视野和格局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诞生了一批佳作,如王良瑜、万焕奎连环画《飞碟之谜》、王莉莎版画《爱因斯坦》等。这一时期,表现中外文化交流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增多,主要基调还是倡导维护国际和平与友谊,如陈敦、陆元林宣传画《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去,未来的世界冠军属于你们》等。1985年为国际青年年,当年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主题为“参与、发展、和平”,参展作品如王向明、金莉莉油画《渴望科学》等,都是典型的呈现崭新面貌的国际题材美术创作。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中国美协等机构同样专门组织了相关大型主题创作。
20世纪90年代,美术工作者的国际化视野愈加清晰和开阔,仅从当时的作品题目就可以看出:《和平、环境、生命》《我们同有一个地球》等等。此时,中国美术国际化的创作格局已经基本奠定。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举办,这个世纪之交节点上的国际题材美术创作更加生动立体。例如,钱锋油画《约翰・拉贝先生》表达了对历史的铭记、对维护和平的国际友人的歌颂。
新世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美术工作者越来越多,国际题材美术创作对丝路沿线风貌、五大洲各国各民族人物、国际重大事件和话题、文化交融等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2003年推出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从历届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到,国际题材美术创作呈逐年上升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美术工作者自觉、自发选择国际题材进行创作。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青铜塑像在德国特里尔揭幕;2019年5月4日,其创作的另外一件国际题材作品――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百年纪念雕塑《百年丰碑》,在法国中部城镇蒙塔日举行安放仪式。这两件作品的落户,也从侧面证明中国当代国际题材美术创作已经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重要展览搭建广阔舞台
艺术组织、展览平台为国际题材的美术创作与展示适时搭建舞台,包括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美展等在内的国际、国内平台,以及国际主题性展览等,成为重要的专业助推力。
展览是观察、研判国际题材作品的最好窗口,尤其是大规模、有代表性的展览。以创办时间、规模和学术定位位居全国各种展览前列的,除了全国美展、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还有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功举办了第六、第七两届,第八届即将举办;全国美展举办了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即将举办。其中国际题材作品最能反映当下国际题材创作的整体面貌――这些展览的展示和征稿范围,囊括国内许多专业创作群体。
全国美展作为重要的国家级综合美术展览,历届获奖作品汇聚成新中国70年美术创作的缩影,从中也能看到国际题材作品的时代流变。以2014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的作品共160件,其中国际题材作品15件,占比近1/10,数量和内容涉及的广度,与往届相比有明显提升。围绕人类文明、反法西斯、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外国文学、文明交融等展开的创作,体现了中国美术工作者宽阔的国际视野。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近几届的展览主题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如“未来与现实”“生态与家园”等,主题创作的份额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涉及的国际题材更是拓展到国际地标名胜、古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国际时尚文化、外国著名人物、国际援助、国际体育、人类文明景观等方面;而即将于8月底开幕的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方参展作品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文化遗产、人类通信发展史、世界和平等更宽泛、更贴近时代的国际题材,在所有中方参展作品中占比超1/3。
创作动力源自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对于当代中国国际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成为当下国际题材美术创作最硬核的思想基础。
个人创作的勃兴,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令人瞩目的成长,根本动力源于祖国的不断强大。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岁月中,国际题材美术创作由弱到强,从少到多,其发展与新中国的成长轨迹同步。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智慧理念,为中国美术的国际题材创作指明道路,不论是对于美术工作者个人的创作,还是对于主题性展览的策划组织,都起到引领作用。
除了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等各级美术机构、院校等纷纷组织以“一带一路”等为主题的专题国际美术创作工程外,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艺术作品布置,也在近几年实现由“无主题装饰”到“有主题展示”的质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化外交的视觉效果。2017年开始,外交部与中国美协等专业机构合作,遴选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平台上涌现的“丝路”题材美术创作,将其正式纳为国家的“外事收藏”,把中国驻外使领馆变成延伸展示“丝路”主题艺术作品的特别展厅,同时也为世界艺术家提供更多展示国际题材美术创作的平台。
未来,相信国际题材美术创作将继续行驶在快车道,中国美术工作者也将通过创作更多“文质兼美”的“国际性”作品,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之中。它们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书写“中国美术家看世界”这部“大书”的新篇章。